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123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将油箱卡合至主框架的油箱托架通过衬板部件安装在油箱的内壁面。但是,必须使得衬板部件的壁厚与油箱的内壁面的壁厚为相同程度,因此,难以提高油箱托架的刚性。于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衬板部件的刚性。在油箱(26)的底部设置中央槽(30),在面对中央槽的内壁(32)焊接相同程度壁厚的衬板部件(37),在其上焊接油箱托架(33)。衬板部件(37)设有沿油箱托架(33)的周围的焊道(41、42),由此提高衬板部件(37)的刚性,同时,沿焊道(41、42)焊接油箱托架(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骑型车辆(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的油箱,特别涉及用于将油箱向车体框架卡止的油箱托架的有利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以下结构:在成形为中空截面形状的油箱的底部中央,设有朝上方凹入、朝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槽,车体框架沿车体中心朝前后方向配置,通过将上述车体框架收纳于该中央槽,使得油箱跨越且支持于车体框架上,同时,设有面对中央槽内、朝前方开口的大致呈U字形的油箱托架,通过将该油箱托架向设于车体框架的油箱支持部件的外周嵌合,使得油箱朝车体框架卡止。又,存在通过衬板部件将该油箱托架向面对油箱中央槽的内壁面焊接的结构。再有,还存在以下结构:为省略该衬板部件,从一块板材通过冲压成形一体地形成大致呈U字状的油箱托架及其周围的向油箱焊接的板状部,通过电阻焊接将板状部向油箱固定(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0661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技术(段落0037及图7中记载的技术)是通过衬板部件将油箱托架向油箱安装的技术,使用这样的衬板部件的理由是由于:油箱托架承载油箱的大载荷,想要使得油箱托架用厚壁成为强度高的部件,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包括:一根主框架(15),沿车体中心朝前后方向配置;以及油箱(26),形成跨越该主框架(15)的鞍型形状;上述油箱(26)具备收纳上述主框架(15)的中央槽(30),通过使得设在该中央槽内的油箱托架(33)卡合于设在上述主框架(15)的油箱支持部件(34),固定至上述主框架(15);上述鞍骑型车辆的油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支持部件(34)由从上述主框架(15)朝左右突出的油箱支持杆(35)及嵌合至其前端部的缓冲部件(36)构成;上述油箱托架(33)具备嵌合上述缓冲部件(36)的凸缘部(50);该凸缘部(50)通过衬板部件(37)焊接至上述油箱(26),同时,在上述衬板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20 JP 2015-0585261.一种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包括:一根主框架(15),沿车体中心朝前后方向配置;以及油箱(26),形成跨越该主框架(15)的鞍型形状;上述油箱(26)具备收纳上述主框架(15)的中央槽(30),通过使得设在该中央槽内的油箱托架(33)卡合于设在上述主框架(15)的油箱支持部件(34),固定至上述主框架(15);上述鞍骑型车辆的油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支持部件(34)由从上述主框架(15)朝左右突出的油箱支持杆(35)及嵌合至其前端部的缓冲部件(36)构成;上述油箱托架(33)具备嵌合上述缓冲部件(36)的凸缘部(50);该凸缘部(50)通过衬板部件(37)焊接至上述油箱(26),同时,在上述衬板部件(37)设有朝油箱托架(33)侧隆起、沿凸缘部(50)的外周延伸的中空的焊道(41、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托架(33)具备上述凸缘部(50)及重叠至上述衬板部件(37)的平坦的结合部(51);上述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木雄也山田康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