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口径的竹缠绕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380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8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复合管材相关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小口径的竹缠绕复合管,该竹缠绕复合管从内到外包括内衬层、中间增强层和外防护层,其中内衬层由粘附有防腐树脂的纤维毡或无纺布制成;中间增强层由粘附有树脂和具备一定尺寸规格的单个竹篾片多层螺旋缠绕在所述内衬层外固化而成,且其总厚度占整体管壁厚的75%以上;外防护层涂覆固化在增强层的外表面,并起到防水防腐和防辐射等作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便在低于200mm的小口径规格情况下仍能够很好地保持竹缠绕复合管道整体结构无应力分布缺陷的特点,同时可显著提高如抗压性、环刚度、流体输送能耗以及长期使用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复合管材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小口径的竹缠绕复合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外多个行业中,均广泛需要使用到各种类型的管材。传统管材主要被划分为金属管材(如无缝钢管、球磨铸铁管等),塑料管材(如PVC管、HDPE管等),水泥管材以及玻璃钢管(如夹砂玻璃钢管)等类别,它们各自具备不同的性能特点,同时也呈现不同的优缺点:如无缝钢管的承压能力高、耐高温,易加工,但重量大、易腐蚀,施工困难且使用寿命一般;HDPE管的重量轻、耐腐蚀,便于加工,但耐温性能和承压能力较差、刚度小且容易老化;夹砂玻璃钢管的强度高、耐腐蚀,摩擦系数较小,但在大口径情况下承压能力有限、长期使用可能析出玻璃纤维,同时不利于回收利用,等等。有鉴于此,本申请的技术人在早期已经提出了利用竹纤维作为主要增强材料、以树脂作为粘结剂,并采用缠绕方式来加工成型的新型生物基管材。例如,CN200910099279.2中公开了一种竹纤维缠绕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中将管材由内到外设置为内衬层、增强层和外防护层,该增强层是由成卷的竹纤维片装在缠绕机上退卷,先经过树脂槽涂上譬如环氧树脂的改性材料,接着缠绕在直管模具的内衬层上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口径的竹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该竹缠绕复合管的内孔直径为200mm以下,并且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衬层、中间增强层和外防护层;其中,所述内衬层具备防渗且光滑的内壁,用于与内部输送的介质直接接触;所述中间增强层由粘附有树脂的竹篾片多层均匀缠绕在所述内衬层外固化而成,该竹篾片的规格尺寸被设定为宽2mm~10mm、厚度0.6mm~1.2mm,并且在整个缠绕过程中相对于所述内衬层均采用螺旋方式进行缠绕;所述外防护层直接涂覆固化在所述中间增强层的外表面,并起到防水防腐和防辐射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口径的竹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该竹缠绕复合管的内孔直径为200mm以下,并且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衬层、中间增强层和外防护层;其中,所述内衬层具备防渗且光滑的内壁,用于与内部输送的介质直接接触;所述中间增强层由粘附有树脂的竹篾片多层均匀缠绕在所述内衬层外固化而成,该竹篾片的规格尺寸被设定为宽2mm~10mm、厚度0.6mm~1.2mm,并且在整个缠绕过程中相对于所述内衬层均采用螺旋方式进行缠绕;所述外防护层直接涂覆固化在所述中间增强层的外表面,并起到防水防腐和防辐射的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的竹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增强层的竹篾片缠绕层数为2层~6层,并且其缠绕角从内到外逐渐递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的竹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篾片的最小缠绕角被设定为20°,并按照每层3°~5°的角度从内到外依次递增,直至增至80°的最大缠绕角。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的竹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竹篾片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含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