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的用于包括外部门把手的车辆的门把手装置设置有防止车门由于车辆碰撞时所施加的惯性力而被打开的机构。JP2008-156935A(下文中称为专利参考文献1)中公开了门把手装置的一个示例。根据专利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门把手装置,惯性止挡构件由于车辆碰撞时所施加的惯性力而旋转至接合位置,通过与外部把手的接合部——其与门闩锁机构相联——相接合来防止接合部移动。因此,由于在车辆碰撞时防止了通过外部把手移动至车辆外侧而导致的门闩锁机构从锁定状态转换至解锁状态,从而能够防止车门被打开。根据专利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门把手装置,在外部把手于惯性止挡构件由于车辆碰撞时施加的惯性力而旋转之前移动至车辆外侧的情况下,惯性止挡构件可能不与外部把手的接合部接合。此外,在惯性止挡构件由于惯性力而旋转至接合部后、复位至初始位置之前再次有惯性力施加至车门的情况下,惯性止挡构件的复位运动不满足防止外部把手的接合部移动的时机。因此,惯性止挡构件不可以与外部把手的接合部接合。从而,在车辆碰撞时惯性止挡构件的运动延迟的情况下,惯性止挡构件无法适当地动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框架(110),所述基础框架(110)构造成附接至车门(10)的门外面板(11);外部把手(120),所述外部把手(120)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110)上以能够在门关闭位置和门打开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外部把手(120)在沿着车身的外表面的所述外部把手(120)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联接机构(130),所述联接机构(130)将所述外部把手(120)沿从所述门关闭位置向所述门打开位置摆动的门打开方向的运动转换成将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所述车门(10)的保持解除的运动;以及防止门打开机构(140),在车辆受到冲击时,所述防止门打开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0 JP 2015-0693741.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框架(110),所述基础框架(110)构造成附接至车门(10)的门外面板(11);外部把手(120),所述外部把手(120)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110)上以能够在门关闭位置和门打开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外部把手(120)在沿着车身的外表面的所述外部把手(120)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联接机构(130),所述联接机构(130)将所述外部把手(120)沿从所述门关闭位置向所述门打开位置摆动的门打开方向的运动转换成将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所述车门(10)的保持解除的运动;以及防止门打开机构(140),在车辆受到冲击时,所述防止门打开机构(140)通过限制所述联接机构(130)的运动且通过阻止将保持在关闭状态下的所述车门(10)的保持解除的运动来防止所述车门(10)打开,其中所述防止门打开机构(140)包括惯性杆(141),所述惯性杆(14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基础框架(110)上;惯性体(148),所述惯性体(148)安装至所述惯性杆(141);以及弹性构件(147),所述弹性构件(147)将所述惯性杆(141)朝向初始位置(P1)弹性偏置,在所述初始位置(P1),所述惯性杆(141)不限制所述联接机构(130)的运动,在所述惯性杆(141)没有被施加当车辆受到冲击时朝向车辆外侧施加的惯性力的情况下,所述惯性杆(141)响应所述弹性构件(147)的弹性偏置力而被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P1),在所述惯性杆(141)被施加当车辆受到冲击时朝向车辆外侧施加的惯性力、且惯性力大于所述弹性构件(147)的弹性偏置力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所述惯性体(148)的惯性质量对抗所述弹性构件(147)的弹性偏置力而使所述惯性杆(141)从所述初始位置(P1)旋转至
\t限制位置(P2),在所述限制位置(P2),限制所述联接机构(130)的运动,以及在所述外部把手(12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惯性杆(141)包括的所述惯性杆(141)的重心(G1)设置在与所述外部把手(120)的重心(G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所述惯性杆(14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田浩一,荒木伸和,长谷川润,金子研二,小林功,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