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挤压成型模具与细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铜及铜合金优良的屈服强度、延展性等综合性能,在国民经济和高端装备中应用广泛,同时对晶粒尺寸及均匀性、形状精度等制造性能要求更高。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表明,铜及铜合金产品常见的成形工艺是冲压、旋压、冷挤压等工艺,但冲压工艺加工过程中锥形件不可避免出现壁厚差,旋压工艺性能不均匀、有明显的织构现象,冷挤压精度高、晶粒尺寸可控、材料利用率高(贾万明.药型罩制造技术的发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对铜锥形件温挤压、冷挤压工艺进行了研究,温挤压的锥形件晶粒尺寸较大,冷挤压需要进行多道次挤压,存在道次间打磨工件内表面引入划痕、多道次挤压轴向对称性差、组织均匀性差等缺陷。静液挤压过程中,坯料侧面不与挤压筒接触,可以减小摩擦力,同时坯料始终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材料塑性大大提高,铜合金、镁合金、高速钢等材料单向静液挤压工艺有见报道,但对于单锥、双锥、圆弧等形状的锥形件静液挤压,特别是轴向双动静液挤压技术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锥件双动挤压成形模具与细晶控制方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锥件双动挤压成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产品结构设计挤压件,按照等体积原则,计算得到坯料的直径D0、高度H0、下端面锥角α0;采用机加或压型的方式使坯料下端面锥角α0成30°~60°;(2)使得挤压模具中的芯模的内孔上锥角α1与坯料的端面锥角α0一致,芯模的内孔中间段直径D1与挤压件下端直径D2一致,芯模的内孔中间段高度H1比挤压件下端高度H2大5%~10%,芯模的内孔下表面形状与挤压件壁部的外表面形状一致;下凸模的上表面形状与挤压件壁部的内表面形状一致;(3)将带有密封系统的挤压模具安装在液压设备上,坯料端面、芯模内型、下凸模外表面涂有润滑油或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锥件双动挤压成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产品结构设计挤压件,按照等体积原则,计算得到坯料的直径D0、高度H0、下端面锥角α0;采用机加或压型的方式使坯料下端面锥角α0成30°~60°;(2)使得挤压模具中的芯模的内孔上锥角α1与坯料的端面锥角α0一致,芯模的内孔中间段直径D1与挤压件下端直径D2一致,芯模的内孔中间段高度H1比挤压件下端高度H2大5%~10%,芯模的内孔下表面形状与挤压件壁部的外表面形状一致;下凸模的上表面形状与挤压件壁部的内表面形状一致;(3)将带有密封系统的挤压模具安装在液压设备上,坯料端面、芯模内型、下凸模外表面涂有润滑油或润滑脂,坯料置于芯模上,将液体介质充入挤压筒并排尽空气,上凸模沿轴线向下压缩液体介质逐渐增大压力,使坯料完成缩颈变形和扩孔变形,然后下凸模沿轴线向上施加压力,完成精整形,精整后的挤压件表面粗糙度小于Ra0.25;(4)将挤压件置于真空退火炉中进行低温再结晶退火处理,形成均匀细小的再结晶组织。2.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锥件双动挤压成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挤压件选用的材料为纯铜、黄铜或白铜,挤压件结构包括单锥、双锥或弧形,挤压件最大直径D3为10mm~400mm,挤压件壁部锥角为20°~120°。3.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锥件双动挤压成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密封系统包括三层密封,其中上凸模与挤压筒之间采用斜切密封圈和O型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树海,陈强,赵祖德,陈文,舒大禹,项运良,胡传凯,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