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双工位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652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4:59
电感双工位加工装置,包括上冲压模具、下冲压模具和送粉装置,所述的下冲压模具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上冲压模具下方的输送带上,两送粉装置相对地固定设置在下冲压模具的外侧,所述上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架和设置在上模架下端的上型模,所述下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架和卸料板,下模架上设置垫板,垫板上端通过弹簧连接卸料板,卸料板上设置下型腔,所述上型模与下型腔呈相互对应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两个下冲压模具,可以保持始终一个处于电感的加压成型操作,另一个处于电感的送粉操作,能够在加工的过程中实现连续生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强,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元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感双工位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电感是电子产业中极为重要的电子元器件,是使用在各种要求大电流的电子电路中常见的储能元件,应用较为广泛的电感器件是大电流一体电感,其采用扁铜线或者圆铜线绕置的线圈与铁粉采用特殊工艺压铸一次成型,具有耐大电流,低阻抗等特点;在电感成型前,一般需要对电感的组成材料用加工模具进行加压成型,但在现有的加工模具中,一次加工量少,送粉操作间隔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不适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双工位加工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生产加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电感双工位加工装置,包括上冲压模具、下冲压模具和送粉装置,所述的下冲压模具设置有两个,均设置在上冲压模具下方的输送带上,两送粉装置对向固定设置在下冲压模具的外侧,所述上冲压模具包括上模架和设置在上模架下端的上型模,所述下冲压模具包括下模架和卸料板,下模架上设置垫板,垫板上端通过弹簧连接卸料板,卸料板上设置下型腔,所述上型模与下型腔呈相互对应关系,在所述垫板上还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卸料板并与设置在上模架处的导向孔上下相对应。所述的送粉装置包括送粉盒、水平气缸、支架、移动滑轨和振动器,所述支架呈L形,L形支架的水平段固定在下冲压模具上,在L形支架的水平段设置于滑道,所述滑道上配合设置有移动滑轨,在所述移动滑轨上固定有送粉盒,L形支架的竖直段上固定设置有水平气缸,水平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移动滑轨,所述振动器固定在L形支架水平段的正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置有两个下冲压模具,可以保持始终一个处于电感的加压成型操作,另一个处于电感的送粉操作,能够在加工的过程中实现连续生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两下冲压模具固定在输送带上,并可以相对于上冲压模具左右移动,自动化程度强,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冲压模具,11.上模架,12.上型模,2.下冲压模具,21.弹簧,22.下模架,23.垫板,24.卸料板,25.导向柱,3.送粉装置,31.水平气缸,32.支架,33.移动滑轨,34.送粉盒,35.振动器,36.下型腔,4.输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电感双工位加工装置,包括上冲压模具1、下冲压模具2和送粉装置3,所述的下冲压模具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上冲压模具1下方的输送带4上,两送粉装置3对向固定设置在下冲压模具2的外侧,所述上冲压模具1包括上模架11和设置在上模架11下端的上型模12,所述下冲压模具2包括下模架22和卸料板24,下模架22上设置垫板23,垫板23上端通过弹簧21连接卸料板24,卸料板24上设置下型腔36,所述上型模12与下型腔36呈相互对应关系,在所述垫板23上还设置有导向柱25,所述导向柱25穿过卸料板24并与设置在上模架11处的导向孔上下相对应。所述的送粉装置3包括送粉盒34、水平气缸31、支架32、移动滑轨33和振动器35,所述支架2呈L形,L形支架32的水平段固定在下冲压模具2上,在L形支架32的水平段设置于滑道,所述滑道上配合设置有移动滑轨33,在所述移动滑轨33上固定有送粉盒34,L形支架32的竖直段上固定设置有水平气缸31,水平气缸31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移动滑轨33,所述振动器35固定在L形支架32水平段的正下方。两下冲压模具2在输送带的4带动下可以往复移动,工作时,水平气缸31推动送粉盒34移动至卸料板24的正上方,并通过送粉口向所述下型腔36中输送绝缘磁粉,输送完毕后,送粉盒34在水平气缸31的带动下回复至原位,本实施例中输送带4带动右侧下冲压模具2向左移动,并逐步移动至上冲压模具1的正下方,上冲压模具1向下移动,完成绝缘磁粉的压实操作,使绝缘磁粉完全包覆电感线圈上;在右侧下冲压模具2完成压实操作的同时,左侧下冲压模具2完成送粉操作,当左侧下冲压模具2位于上冲压模具1的正下方时,右侧下冲压模具开始送粉操作;本技术可以实现连续生产加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设置有两个下冲压模具2,可以保持始终一个处于电感的加压成型操作,另一个处于电感的送粉操作,能够在加工的过程中实现连续生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两下冲压模具2固定在输送带4上,并可以相对于上冲压模具1左右移动,自动化程度强,降低了人工成本。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已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感双工位加工装置,包括上冲压模具(1)、下冲压模具(2)和送粉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冲压模具(2)设置有两个,均设置在上冲压模具(1)下方的输送带(4)上,两送粉装置(3)对向固定设置在下冲压模具(2)的外侧,所述上冲压模具(1)包括上模架(11)和设置在上模架(11)下端的上型模(12),所述下冲压模具(2)包括下模架(22)和卸料板(24),下模架(22)上设置垫板(23),垫板(23)上端通过弹簧(21)连接卸料板(24),卸料板(24)上设置下型腔,所述上型模(12)与下型腔(36)呈相互对应关系,在所述垫板(23)上还设置有导向柱(25),所述导向柱(25)穿过卸料板(24)并与设置在上模架(11)处的导向孔上下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感双工位加工装置,包括上冲压模具(1)、下冲压模具(2)和送粉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冲压模具(2)设置有两个,均设置在上冲压模具(1)下方的输送带(4)上,两送粉装置(3)对向固定设置在下冲压模具(2)的外侧,所述上冲压模具(1)包括上模架(11)和设置在上模架(11)下端的上型模(12),所述下冲压模具(2)包括下模架(22)和卸料板(24),下模架(22)上设置垫板(23),垫板(23)上端通过弹簧(21)连接卸料板(24),卸料板(24)上设置下型腔,所述上型模(12)与下型腔(36)呈相互对应关系,在所述垫板(23)上还设置有导向柱(25),所述导向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高飞马肖勇陈长波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科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