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76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3 15:48
能减小结构并提高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的冷却性能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进气管道(30)具备:上游侧进气管道(40),配置于电池包(10)的外部,具有冷却风取入口(41);和下游侧进气管道(50),配置于电池包(10)的内部,上游侧端部连接到上游侧进气管道(40),下游侧端部连接到电装部件(14)和电池外壳(13)。下游侧进气管道(50)具有:分支部(51),其在电装部件和电池外壳(13)的上游侧分支成两股;第1冷却通路(52),其从分支部(51)向电装部件(14)延伸,向电装部件(14)输送冷却风;和第2冷却通路(55),其从分支部(51)向电池外壳(13)延伸,向电池外壳(13)输送冷却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特别是涉及在电池包的内部收纳有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具备:对行驶用电动机供应电力的大容量的电池;以及具有逆变器的电装部件。电池和电装部件一体形成电池包,通过使冷却风在电池包的外壳的内部流通而冷却电池包。作为以往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却结构。专利文献记载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在电池包的内部在冷却风流动方向排列配置有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外壳,已将电池外壳冷却的冷却风对下游侧的电装部件进行冷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03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以往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因为在冷却风流动方向串联地排列配置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外壳,所以需要使冷却风从电池外壳流向电装部件的中间管道。另外,为了使冷却风在中间管道内顺利地流动,需要增大中间管道的曲率半径,因此在电池包的内部需要用于处理中间管道的格外的空间。另外,以往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由于在冷却风流动方向串联地排列配置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外壳,所以冷却风的压力损失变大。因此,使冷却风流入的冷却风扇的要求性能会高出冷却风的压力损失的量,需要使冷却风扇大型化。因此,以往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有如下问题:由于需要设置中间管道、中间管道的处理需要空间、以及需要使冷却风扇大型化,从而电池包大型化。而且,现有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如如下问题:由于冷却电池外壳而变热的冷却风流入到电装部件,所以电装部件外壳的冷却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如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其使结构小型化,并且能提高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的冷却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具备:电池包,其收纳内置有电池模块的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进气管道,其与上述电池包连结,将冷却风导入到上述电池包;以及冷却风扇,其通过上述进气管道向上述电池包内输送冷却风,在上述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中,上述进气管道具备:上游侧进气管道,其配置于上述电池包的外部,具有冷却风取入口;以及下游侧进气管道,其配置于上述电池包的内部,其上游侧端部连接到上述上游侧进气管道,并且其下游侧端部连接到上述电装部件和上述电池外壳,上述下游侧进气管道具有:分支部,其在上述电装部件和上述电池外壳的上游侧分支成两股;第1冷却通路,其从上述分支部朝向上述电装部件延伸,向上述电装部件输送冷却风;以及第2冷却通路,其从上述分支部朝向上述电池外壳延伸,向上述电池外壳输送冷却风。专利技术效果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能由下游侧进气管道的分支部将在上游侧进气管道内流动的冷却风分流到第1冷却通路和第2冷却通路,能使其分别流到电装部件和电池外壳。因此,不会如以往那样使冷却电池外壳而变热的冷却风流过电装部件,能使从冷却风取入口取入的低温的冷却风直接流入到电装部件和电池外壳,能提高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的冷却性能。另外,使下游侧冷却通路分支为第1冷却通路和第2冷却通路,因此能缩短下游侧进气管道的全长,所以能使电池包简化和小型化。而且,与以往相比,能减少下游侧进气管道中的冷却风的压力损失,所以不必为了考虑压力损失、提高冷却风扇的性能而使冷却风扇大型化。因此,能使结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使结构小型化,并且能提高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的冷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从车辆右方观看搭载于车辆后部的地板面板的电池包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从车辆后方观看搭载于车辆后部的地板面板的电池包的后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从车辆上方观看搭载于车辆后部的地板面板的电池包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电池包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电池包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电池包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图6的VII-VII向视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池包;12:电池模块;13:电池外壳;14:电装部件;15:散热器;16:内部冷却通路;17:隔热板;20:冷却风扇;30:进气管道;40:上游侧进气管道;41:冷却风取入口;42:第1上游侧进气管道;43:第2上游侧进气管道;43A:上侧壁面;44:凸状弯曲面;45:凹状弯曲面;46:倾斜部;46A:轴线(倾斜部的轴线);47:水平部;47A:轴线(水平部的轴线);48:交叉部;50:下游侧进气管道;51:分支部;52:第1冷却通路;53:限流部;54:第1冷却风导入口;55:第2冷却通路;56:第2冷却风导入口;57:分隔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图。首先,说明构成。在图1、图3中,在车辆1的车辆后部2,且在地板面板4的上表面设有后座3,在该后座3的后方形成有行李箱5。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坐在车辆1的驾驶座上的驾驶员观看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在行李箱5内的地板面板4上配置有电池包10、进气管道30以及冷却风扇20。电池包10配置于后座3的靠背3A的下方。在进气管道30的上游侧端部设有冷却风取入口41,进气管道30的下游侧端部与电池包10连结。冷却风取入口41配置于后座3的座面3B的下方。进气管道30将从冷却风取入口41取入的冷却风导入到电池包10。冷却风扇20设于进气管道30的中途,通过进气管道30向电池包10内输送冷却风。车辆1利用从电池包10供应的电力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而行驶。在图5、图7中,电池包10具有外壳11,在该外壳11的内部收纳有:内置电池模块12的电池外壳13;以及电装部件14。电池模块12构成为多个电池单元12A(参照图7)连结而成的组电池。电装部件14包括逆变器等高压电装部件。电装部件14由支撑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具备:电池包,其收纳内置有电池模块的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进气管道,其与上述电池包连结,将冷却风导入到上述电池包;以及冷却风扇,其通过上述进气管道向上述电池包内输送冷却风,上述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进气管道具备:上游侧进气管道,其配置于上述电池包的外部,具有冷却风取入口;以及下游侧进气管道,其配置于上述电池包的内部,其上游侧端部连接到上述上游侧进气管道,并且其下游侧端部连接到上述电装部件和上述电池外壳,上述下游侧进气管道具有:分支部,其在上述电装部件和上述电池外壳的上游侧分支成两股;第1冷却通路,其从上述分支部朝向上述电装部件延伸,向上述电装部件输送冷却风;以及第2冷却通路,其从上述分支部朝向上述电池外壳延伸,向上述电池外壳输送冷却风。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23 JP 2015-0109101.一种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具备:
电池包,其收纳内置有电池模块的电池外壳和电装部件;
进气管道,其与上述电池包连结,将冷却风导入到上述电池包;
以及
冷却风扇,其通过上述进气管道向上述电池包内输送冷却风,
上述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
上述进气管道具备:
上游侧进气管道,其配置于上述电池包的外部,具有冷却风取
入口;以及
下游侧进气管道,其配置于上述电池包的内部,其上游侧端部
连接到上述上游侧进气管道,并且其下游侧端部连接到上述电装部
件和上述电池外壳,
上述下游侧进气管道具有:
分支部,其在上述电装部件和上述电池外壳的上游侧分支成两
股;
第1冷却通路,其从上述分支部朝向上述电装部件延伸,向上
述电装部件输送冷却风;以及
第2冷却通路,其从上述分支部朝向上述电池外壳延伸,向上
述电池外壳输送冷却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
于,上述电池外壳在其内部具有与上述第2冷却通路连通的内部冷
却通路,上述电装部件配置于上述电池外壳的上述内部冷却通路的
下游侧端部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
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装部件的底部安装有向上述第1冷却通
路内延伸的散热器,在上述电池外壳与上述散热器之间设有隔热用
的隔热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
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冷却通路在其上游侧端部的附近具有通
路截面积小于下游侧的通路截面积的限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
于,
上述上游侧进气管道具有:
第1上游侧进气管道,其一端部形成上述冷却风取入口,并且
另一端部连接到上述冷却风扇;以及
第2上游侧进气管道,其一端部连接到上述冷却风扇,并且另
一端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智一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