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478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3:31
本专利属于注塑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包括动模、与动模相匹配的定模,还包括滑板、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用于驱动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均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滑动设置在滑板上,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滑板上,所述动模固定在第一挡板上,所述定模固定在第二挡板上,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连接在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中的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沿驱动机构对称设置。与传统的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本方案启动驱动机构时即可完成两个合模单元一起运动,大大的增加了合模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合模装置是保证成型模具可靠地闭紧和实现模具启闭动作及顶出制品的部件,直接影响成型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合模装置结构的改变,旨在实现高速、低能耗、低噪音和减轻重量,锁模力容易控制,维修方便,运行稳定和安全可靠,以提高机器的加工能力和效率。
现有的合模装置通常是直压式,即直接对模具进行施加压力的方式进行合模。然而,在合模后,需要保证模具的锁紧,所以,必须确保施加的压力足够。传统的合模装置由于是直压式,需要提供很大的压力才能将模具锁紧,为了提供较大的压力,则企业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因此,急需一种仅需较小的压力即可将模具锁紧的合模机构,以减少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以增加合模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包括动模、与动模相匹配的定模,其中,还包括滑板、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用于驱动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均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滑动设置在滑板上,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滑板上,所述动模固定在第一挡板上,所述定模固定在第二挡板上,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连接在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中的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沿驱动机构对称设置。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促使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中的第一挡板运动,由于动模固定在第一挡板上,则驱动机构可驱动两个动模同时向与其配合定模运动,达到合模的效果。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本方案启动驱动机构时即可完成两个合模单元一起运动,大大的增加了合模的效率。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肘杆机构和移模缸,所述肘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的第一挡板上,所述转动轴固定在移模缸的输出轴上。正常状态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不处于同一直线上,移模缸驱动其输出轴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动。由于第二挡板固定,则第一连杆推动第一挡板靠近第一挡板移动,则动模和定模合在一起,即完成合模操作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还包括控制器、进气管和移动时可闭合的接近开关,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中的第一挡板与滑板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进气管与密封腔体连通,所述接近开关固定在移模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电磁阀、接近开关均与控制器电连。先利用移模缸驱动第一挡板移动一段距离,当动模接近定模时,换用气压的方式驱动挡板。相对于直接用移模缸驱动第一挡板的方式,气压时驱动更加平稳,噪音低,振动小,合模后注射的成型效果更好。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接近开关为无源接近开关。这种开关不需要电源,通过磁力感应控制开关的闭合状态。当磁或者铁质触发器靠近开关磁场时,和开关内部磁力作用控制闭合。其特点在于不需要电源,非接触式,免维护,环保。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操作简单,可编辑性强的特点。
方案六:此为基础方案至方案五中任一项方案的优选,所述移模缸为液压油缸。相对于气压缸,液压缸的控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滑板10、第一合模单元20、第二合模单元30、第一挡板301、第二挡板302,动模303、定模304、驱动机构40、移模缸401、第一连杆402、第二连杆403、接近开关50、进气管60、电磁阀70。
如图1所述,: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包括动模、与动模相匹配的定模304、滑板10、第一合模单元20、第二合模单元30、用于驱动第一合模单元20、第二合模单元30的驱动机构40。第一合模单元20、第二合模单元30均包括第一挡板301、第二挡板302。第一挡板301滑动设置在滑板10上,第二挡板302焊接在滑板10上。动模安装在第一挡板301上,定模304安装在第二挡板302上。驱动机构40包括肘杆机构和移模缸401。肘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02和第二连杆403,第一连杆40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403的一端通过转动轴铰接,第一连杆40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0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第一合模单元20、第二合模单元30的第一挡板301上。转动轴焊接在移模缸的输出轴上。第一合模单元20、第二合模单元30沿驱动机构40对称设置。
另外,本方案还包括控制器、进气管60和移动时可闭合的接近开关50。第一合模单元20、第二合模单元30中的第一挡板301与滑板10之间形成密封腔体。进气管60上设有电磁阀70,进气管60与密封腔体连通,接近开关50固定在移模缸的输出轴上。电磁阀70、接近开关50均与控制器电连。
本方案中,接近开关50为无源接近开关50。这种开关不需要电源,通过磁力感应控制开关的闭合状态。当磁或者铁质触发器靠近开关磁场时,和开关内部磁力作用控制闭合。其特点在于不需要电源,非接触式,免维护,环保。述控制器为PLC。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操作简单,可编辑性强的特点。移模缸401为液压油缸。相对于气压缸,液压缸的控制更加稳定。
具体操作时,正常状态时,第一连杆402与第二连杆403不处于同一直线上,移模缸401驱动其输出轴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连杆402、第二连杆403转动。由于第二挡板302固定,则第一连杆402推动第一挡板301靠近第一挡板301移动,当动模接近定模304时,换用气压的方式驱动挡板。相对于直接用移模缸驱动第一挡板301的方式,气压时驱动更加平稳,噪音低,振动小,合模后注射的成型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包括动模、与动模相匹配的定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板、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用于驱动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均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滑动设置在滑板上,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滑板上,所述动模固定在第一挡板上,所述定模固定在第二挡板上,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连接在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中的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沿驱动机构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包括动模、与动模相匹配的定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板、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用于驱动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均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滑动设置在滑板上,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滑板上,所述动模固定在第一挡板上,所述定模固定在第二挡板上,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连接在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中的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合模单元、第二合模单元沿驱动机构对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肘杆机构和移模缸,所述肘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巴南区新星橡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