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212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底板、中间板、上板和扣板;底板和中间板通过直线型包容槽卡接连接、并沿直线型包容槽相对滑动;上板和扣板固定连接,扣板具有环形搭边,上板具有第一平衡圈;环形搭边卡接第一平衡圈,使中间板相对上板转动;底板和中间板间安装有实现二者锁定的平移锁止机构和解除二者锁定的第一提升机构,中间板和上板间安装有实现二者锁定的旋转锁止机构和解除二者锁定的第二提升机构。采用这样结构的座椅,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需要拼接直线滑轨和转盘实现座椅的前后滑动和转动;且相应的配合部件均为板状件配合,提高了座椅装置的紧凑性,节约了车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是汽车中的基本部件,其使用的舒适性和方便性极大地影响驾驶者和乘客的使用感受。在一些商务客车、MPV等车辆中,为方便乘客使用,乘务舱中的座椅不仅具有前后移动功能,还具有转动功能。现有技术中,座椅前后移动和转动这两个自由度均有不同的设备实现,其中座椅的前后移动通过两个条状的直线滑轨实现,转动由转盘实现。现有技术中,直线滑轨和转盘是单独设计制造,实际车辆装配时将两个直线滑轨和转盘拼装安装在汽车座椅安装部。由于直线滑轨和转盘均单独制造,相应没有考虑结构的适配性,造成占用车内空间较大,影响使用感受。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紧凑,能够同时实现前后移动和转动两个功能的座椅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汽车座椅前后移动、转动需要设置单独的滑轨,而使得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车辆座椅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底板、中间板、上板和扣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中间板通过直线型包容槽卡接连接、并沿所述直线型包容槽相对滑动;所述上板和所述扣板固定连接,所述扣板具有环形搭边,所述上板具有第一平衡圈;所述环形搭边卡接所述第一平衡圈,使所述中间板相对所述上板转动;所述底板和所述中间板间安装有实现二者锁定的平移锁止机构和解除二者锁定的第一提升机构,所述中间板和所述上板间安装有实现二者锁定的旋转锁止机构和解除二者锁定的第二提升机构。可选的,所述平移锁止机构包括具有平移锁止头的平移锁止杆、具有多个平移锁止孔的平移锁止配合杆;所述平移锁止杆和所述平移锁止配合杆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和所述中间板上;所述平移锁止机构还具有使所述平移锁止头卡入所述平移锁止孔中的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克服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解除所述平移锁止头和所述平移锁止孔的配合。可选的,所述平移锁止机构还包括平移支点杆;所述平移支点杆固定在所述底板或所述中间板上;所述平移锁止杆通过第二铰接轴安装在所述平移支点杆上;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平移锁止杆和所述平移支点杆间;所述第一提升机构与所述平移锁止头相对于所述第二铰接轴同侧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拉线管和穿过所述第一拉线管的第一拉线;所述第一拉线与所述平移锁止杆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旋转锁止机构包括具有旋转锁止头的旋转锁止杆、圆周方向设置的旋转锁止孔;所述旋转锁止杆和所述旋转锁止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板和所述上板上;所述旋转锁止机构还具有使所述旋转锁止头卡入到所述旋转锁止孔中的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克服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解除所述旋转锁止头和所述旋转锁止孔的配合。可选的,所述旋转锁止机构还包括旋转支点杆;所述旋转支点杆固定在所述中间板或所述上板上;所述旋转锁止杆通过第一铰接轴安装在所述旋转支点杆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旋转止锁杆和所述旋转支点杆间;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和所述旋转锁止头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异侧。可选的,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第二拉线管和穿过所述第二拉线管的第二拉线;所述第二拉线与所述旋转支点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管固定在所述旋转止锁杆上。可选的,所述直线型包容槽由所述底板弯折形成;所述直线型包容槽内还具有滚珠组件;所述滚珠组件包括滚珠保持架、安装在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直线型包容槽的内壁间的第一滚珠、安装在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直线型包容槽的外壁间的第二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第二滚珠均安装在所述滚珠保持架的安装槽内。可选的,所述中间板和所述上板具有位置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间安装有滑动组件。可选的,所述中间板还具有凸起环形平面、设置在所述凸起环形上的第二平衡圈;所述上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平衡圈配合的折弯边。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座椅装置,通过相互配合的底板和中间板实现前后移动、通过相互配合的中间板和上板实现转动,并利用相应的平移锁止机构、旋转锁止机构实现底板和中间板、中间板和上板之间的固定,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需要拼接直线滑轨和转盘实现座椅的前后滑动和转动;且相应的配合部件均为板状件配合,提高了座椅装置的紧凑性,节约了车内空间。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底板和中间板间设置滚珠组件,利用滚珠组件减少滑动摩擦,提高相对移动底板和中间板时的方便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中间板和上板之前也设置滑动组件,也可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相对滚动的方便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中间板和上板分别具有第二平衡圈和与第二平衡圈配合的折弯边,可提高中间板和上板配合的平稳性,提高座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辆座椅装置部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辆座椅装置的旋转锁止机构和平移锁止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辆座椅装置的平移锁止机构示意图。其中:卜底板、n-直线型包容槽、2-中间板、21-第一凹槽、22-凸起环形平面、23-第二平衡圈、3-上板、31-第一平衡圈、32-第二凹槽、33-折弯边、4-扣板、41-环形搭边、5-平移锁止机构、51-平移锁止头、52-平移锁止杆、53-平移锁止孔、54-平移锁止配合杆、55-第一弹性部件、56-平移支点杆、57-第二铰接轴、6-旋转锁止机构、61-旋转锁止头、62-旋转锁止杆、63-旋转锁止孔、64-第二弹性部件、65-旋转支点杆、66-第一铰接轴、7、第一提升机构、71-第一拉线管、72-第一拉线、8-第二提升机构、81-第二拉线管、82-第二拉线、9-滚珠组件、91 -滚珠保持架、92-第一滚珠、93-第二滚珠、I O-滑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辆座椅装置部分示意图,可看出本技术中的车辆座椅装置包括从下向上依次分布的底板1、中间板2、上板3和扣板4。底板I的外侧弯折形成两平行的直线型包容槽11而将中间板2卡接,使中间板2只能相对于直线型包容槽11滑动。扣板4和中间板2通过内侧的螺栓固定连接,且扣板4上具有环形搭边41;上板3与扣板4配合的表面具有第一平衡圈31,在扣板4和中间板2固定连接后,环形搭边41卡接第一平衡圈31,而使上板3位于中间板2和扣板4间并可相对中间板2转动。如此,形成车辆座椅装置前后移动和转动的两个自由度。为保证底板I和中间板2、中间板2和上板3之间在特定位置固定,在底板I和中间板2之间还安装有平移锁止机构5,在中间板2和上板3间安装有旋转锁止机构6。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底板(1)、中间板(2)、上板(3)和扣板(4);所述底板(1)和所述中间板(2)通过直线型包容槽(11)卡接连接、并沿所述直线型包容槽(11)相对滑动;所述上板(3)和所述扣板(4)固定连接,所述扣板(4)具有环形搭边(41),所述上板(3)具有第一平衡圈(31);所述环形搭边(41)卡接所述第一平衡圈(31),使所述中间板(2)相对所述上板(3)转动;所述底板(1)和所述中间板(2)间安装有实现二者锁定的平移锁止机构(5)和解除二者锁定的第一提升机构(7),所述中间板(2)和所述上板(3)间安装有实现二者锁定的旋转锁止机构(6)和解除二者锁定的第二提升机构(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寒情曹甜东颜明杨红梅陈启朋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寒桦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