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259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下模型腔,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设置,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道,所述第一冷却管道匹配设置在下模型腔上方;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第二冷却管道,所述第二冷却管道呈“W”型设置,所述第二冷却管道沿所述下模型腔周缘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上模座内设置第一冷却管道,配合在下模座下端部设置第二冷却管道,将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分别匹配设置在下模型腔的周缘,通过改变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的本身结构,增强冷却介质的冷却作用,提高注塑制品的冷却效率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在注塑模具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改善注塑成型制品质量、提高注塑成型效率的关键。传统的冷却水道一般是由一组平直的开孔通路所组成,为形成封闭的流道,除进口和出口外,其它的开孔需要用堵头密封。这种冷却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受加工工艺的限制,冷却水道无法实现按需求设置,导致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差。—般注塑模具内部的冷却回路,目前多采用钻孔方式进行加工。受限于钻孔工艺只能加工直孔,当冷却回路较复杂时,需先将模具分块,再从两侧钻孔。对于型腔为圆弧形曲面或阶梯状的模具,需采用直线段逼近,使得冷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冷却管道本身结构,增强冷却介质的冷却作用,提高注塑制品的冷却效率和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其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下模型腔,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设置,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道,所述第一冷却管道匹配设置在下模型腔上方;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第二冷却管道,所述第二冷却管道呈“W”型设置,所述第二冷却管道沿所述下模型腔周缘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管道包括弯折部及冷却部,所述弯折部沿下模型腔周缘上方设置,所述弯折部一端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弯折部另一端连接冷却部,所述冷却部呈n状设置在所述下模型腔正上方,所述上模座上方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弯折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及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设置在两下模型腔之间,所述第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两侧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采用钢质材质构造,所述上模座及下模座采用铝质材质构造。—种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需要成型的鞋底形状制作木模;将成型的木模置于模具框架内;将成型的第二冷却管道安设在木模周侧,所述第二冷却管道呈“W”型设置;[0014I在第二冷却管周侧安设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距离模具框内缘15mm ± Imm;在模具框内浇铸铝材料,冷却成型为下模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采用钢质材料制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距离下模座底端面15mm± 1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的管径大小范围为12mm± Imm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模座内设置第一冷却管道,配合在下模座下端部设置第二冷却管道,将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分别匹配设置在下模型腔的周缘,通过改变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的本身结构,增强冷却介质的冷却作用,提高注塑制品的冷却效率和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的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包括上模座10及下模座20,所述下模座20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下模型腔21,所述上模座10与下模座20对接设置,所述上模座10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道11,所述第一冷却管道11匹配设置在下模型腔21上方,具体地,所述第一冷却管道11包括弯折部111及冷却部112,所述弯折部111沿下模型腔21周缘上方设置,所述弯折部111 一端连接第一出液口 12,所述第一出液口 12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0两侧部,所述弯折部111另一端连接冷却部112,所述冷却部112呈η状设置在所述下模型腔21正上方,以便更高效地对下模型腔21内成型的鞋底进行冷却;所述上模座10上方一侧中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 13,所述第一进液口 13连通弯折部1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管道11的管径大小范围为20mm± 1mm。所述下模座20内设置有第二冷却管道22,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2沿所述下模型腔21周缘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2呈“W”型设置,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2设置有第二进液口 23及第二出液口 24,所述第二进液口 23设置在两下模型腔21之间,所述第二出液口 24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0两侧部,以保证在下模型腔21内成型的鞋底的热量通过第二冷却管道22中冷却介质的作用均匀传导出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具体地,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2距离下模座20底端面15mm± 1mm,以更充分利用下模座20的内部空间,降低下模座20的实际占用体积,节约生产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2的管径大小范围为12mm± 1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管道11及第二冷却管道22采用钢质材质构造,所述上模座10及下模座20采用铝质材质构造,以使得第一冷却管道11及第二冷却管道22分别在上模座10及下模座20中成型时始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随形冷却管道的鞋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下模型腔,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设置,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道,所述第一冷却管道匹配设置在下模型腔上方;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第二冷却管道,所述第二冷却管道呈“W”型设置,所述第二冷却管道沿所述下模型腔周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站胜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