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丛岩专利>正文

大豆蛋白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1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脱腥大豆蛋白粉加工新技术。它的主要特征:①在大豆脱腥时外加适量水分,总含水量为10~18%。②脱腥过程中采用外电阻丝加热,内电磁同时加热,加热时间不超过10秒。③加热时同时加压,压强为101.325~506.625Pa。本方法继承了干、湿法脱腥工艺各自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主要缺点,建厂投资少,能耗低,溶解度高,蛋白变性率低,脱腥效果好,色泽适中。(*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产品所属的
为食品加工中的大豆深加工技术。国内、外生产脱腥大豆蛋白粉的方法较多,但基本分干、湿两种方法。湿法即将黄豆磨成豆浆,经脱腥处理,再用喷雾或真空烘干等手段使其干燥。虽溶解度好,但弱点为:(1)能源消耗高。(2)黄豆利用率及蛋白利用率低。(3)脱腥效果不理想。(4)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建厂投资大。其代表为美国专利4137339号,日本专利昭61-37076号。国内以黑龙江省双城儿童食品厂等为代表。干法生产即将黄豆在全干的情况下进行脱腥,然后超微成粉。其一为加温加压脱腥,其代表为四平市粮校大豆蛋白粉厂。其2为微波或高频等加温脱腥,其代表为长春市豆制品二厂。虽然克服了湿法生产的某些弱点,建厂投资、生产成本、能源消耗分别相当于湿法生产的1/10、1/2和1/5,且脱腥效果较理想。但由于其脱腥方法不理想,所以尚存在不可克服之弱点,使其在食品中添加受到很大限制。(1)溶解度差,冲溶后大量沉淀,加糖后亦如此。(2)单纯加热、加压或高频、微波等,虽能脱除豆腥味,但造成了热、压不均衡,经常出现冷点或焦糊,不仅影响口味,目色泽较差。无法加工商档食品。(3)消化力较差。近年来,虽干法有所改进,即在黄豆脱腥工艺中加了大量水份,解决了消化力问题。其代表为日本专利昭59-140845号及日本专利昭60-114159号,国内以吉林省安图县大豆蛋白粉厂为代表。但终因脱腥方法不当及加水量不适宜而解决不了颜色及沉淀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为解决以前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脱腥大豆蛋白生产工艺进行了彻底改进。使大豆在外加适量水份的条件下进行内、外电磁、电热同时加热、加压脱腥。不仅建厂投资、生产成本及能源消耗低,且产品溶解度好,颜色淡,蛋白变性率低,易于消化、吸收。适于在各种食品中添加。本专利技术的脱腥大豆蛋白粉生产方法的主要内容和技术特征是:在脱腥过程中加入适量水份,使原料水份保持在10~18%。采用瞬时电阻外加热电磁波内加热两种方式共同加热,并同时加压的方法进行脱腥。其加热时间不超过10秒,温度为120°~200℃,压强为101.325PA~506.625PA。由于在脱腥过程中,原料保持了适量的水份,有利于钝化抗胰蛋白酶,所以产品消化力好。且由于所加水份适量,所以在脱腥过程中,可将其蒸发掉,即可使产品不致因水份过少而焦糊,又不必浪费能源去蒸发大量水份。由于采用了内、外同时加热,产品受热时间短而且均匀。所以无焦糊现象及冷点,即可全部脱除豆腥味,产品颜色又好。由于加热及加压同时进行,所以加热时间短,产品变性率低,溶解度好,适于在高档食品中添加。而且脱腥效果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生产方法比较,其优点及效果为:建厂投资、生产成本、能源消耗及大豆利用率等均可保持干法生产水平。但其溶解度、消化力等且可与湿法产品相比美。且产品颜色、大豆变性率及脱腥效果三项指标,均好于干、湿两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脱腥大豆蛋白粉是在外加适量水份的条件下加热、加压进行脱腥。

【技术特征摘要】
1、本脱腥大豆蛋白粉是在外加适量水份的条件下加热、加压进行脱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1)其水份为10~1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鉴吴桂芬赵宇
申请(专利权)人:丛岩赵永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