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在制备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794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在制备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发现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具有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将其制备为抗菌药物后,发现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抗菌活性专一,拮抗能力强,其最小抑菌浓度只有23.90μg/ml,而对多种常见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均没有抑制活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新型水稻白叶枯病生防制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选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微生物学
,具体涉及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在制备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由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引起,该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后随种植调运,病区不断扩大。上世界50年代以来,该病范围扩大,发病范围已遍及世界各地水稻产区,而以中国、日本和印度发生比较严重。我国常年发生水稻白叶枯病病害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减产达50%-80%,甚至绝收。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抗病种质资源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1)抗病种质资源防治: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各种病害做斗争,逐渐获得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近年来,随着抗病基因的克隆转化成功,通过作物遗传改良获得抗病转基因植物来防治病害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农业防治: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选择有利于作物生长而抑制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种植制度、土地翻耕、播种和田间管理几个环节。(3)化学防治:也称为农药防治,是防治植物病害最常用的方法。农药具有高效、方便、价位低廉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其高残留、高毒性的特点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也是最大的。(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既能有效控制病害而且对环境友好,是目前水稻白叶枯病病害控制研究最多的方向。>噻枯唑和链霉素是我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菌最主要的两种药剂,这两种药剂在我过的使用历史均在三十年以上。田间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监视表明我国长期使用噻枯唑的地区已出现抗药性(沈光斌,2001)。链霉素被用于田间防治后,抗药性也很快出现(向平安,2003;李梅云,2007)。鉴于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非常容易出现(徐颖,2010),且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菌仍未出现新型有效的药剂,因此水稻白叶枯病病害防治新型农业抗生素的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6年Velusamy等发现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APG)对白叶枯病病害具有防治效果。2015年Li等人发现2-巯基-5取代-1,3,4-恶二唑/噻二唑衍生物对白叶枯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2015年Xu等人发现吩嗪-1-羧酸也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抑制效果。Diffcidin和Bacilysin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防治活性也得到研究(Wuetal.,2015)。同时,具有水稻白叶枯病菌防治效果的肽类(He,2006),脂肽(Mageshwaran,2012)等活性蛋白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在1956年作为一种化学反应中间产物被Hough,L.首次报道,YASUFUMIOKABE和MasahiroKang等人在1988年和1991年先后发现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具有抑制小鼠摄食行为的作用。目前为止,还未见有报道利用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也称为1-deoxy-N-acetylglucosamine)进行生物防治工作,作为一种具有特异性抗菌活性的氨基糖苷类类似物,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在制备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药物中的应用,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具有专一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对多种常见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均没有抗菌活性,为白叶枯病生物制剂的制备提供了选择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没有紫外吸收,强极性,分子量为205,分子式为C8H15NO5,化学式如下: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制备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药物中的应用,包括以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作为唯一有效成分或作为有效成分之一用于制备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药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其具有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第二:该化合物对多种常见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均没有抑制活性,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抗菌活性专一;第三:该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拮抗能力强,其最小抑菌浓度只有23.90μg/ml;为新型水稻白叶枯病生防制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选择性。附图说明图1为抗水稻白叶枯病菌化合物的抑菌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报道的微生物学常规操作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按已公开的常规方式合成,其化学式如下:实施例1:管碟法测定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最小抑菌浓度原理:根据扩散定律推导,抗生素总量的对数值与抑菌直径的平方成线性关系。当抗生素浓度达到或高于MIC值时,试验菌就被抑制而不能繁殖,从而呈现透明的抑菌圈。LogY=kX2+b(Y为浓度,X为抑菌圈直径)1)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划线活化得到单菌落,挑取单菌落接种PSA培养基28℃,180rpm培养至对数生长期。2)配制浓度25,50,100,200μg/mL的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以水作为阴性对照。3)将1%病原菌加入融化的固体培养基(摇瓶不烫手时加入),在倒好的平板中放置牛津杯并加入100ul待测液,28℃温箱培养,观察结果。最小抑菌浓度为23.90μg/ml。实验例2:管碟法测定2-Acetamido-1,5-anhydro-2-deoxy-D-glucitol抗常见病原细菌活性:1)病原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活化,挑取单菌落接种LB培养基37℃,180rpm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病原细菌青枯假单胞菌和丁香假单胞菌活化,挑取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在制备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2-乙酰氨基-1,5,-脱水-2-脱氧-D-葡萄糖醇在制备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药物中的应用。
2.2-乙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斌邵宗泽郑龙玉李光玉蔡珉敏孙风芹喻子牛黄典张少博陈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