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所述川参通制剂主要由丹参、当归、麦冬、川芎及辅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川参通制剂组方中各药物的性质,以及该药物在组方中所起的作用,对川参通的具体制作工艺及参数进行了改进,使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测出,且测出的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尤其是阿魏酸的含量较高。使得本药物更加精炼,药效更加显著,临床疗效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中药提取是中药制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中药化学成分极其复杂,需从复杂的混 合物中提取对人体有效的中药活性成分。以提高药效。 川参通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当归、麦冬及川芎制成。具有活血化瘀,清肺利水的功 效,可用于前列腺增生症所致的小便不畅,排尿费力、淋漓不尽等症。现有技术中,川参通注 射液是这样制作的:取丹参、当归、麦冬和川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滤过, 滤液浓缩至适量,加醇处理2次,分别使醇含量达60%和8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 味,添加注射用水至1000 ml,搅匀,调pH至7.0,静置48h,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移至干燥 箱中,85°C左右干燥成浸膏,取上述浸膏适量,加注射用水溶解后,用10 %氢氧化钠调pH至 7.0,110°C热压灭菌30分钟,放置,重调pH至7.0,加5g活性炭,搅匀,煮沸15min,滤过,加注 射用水至1000ml,灌封,100°C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但是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 采用现有提取工艺制成的川参通射液,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尤其是阿魏酸不易测出。使得川 参通注射液的临床疗效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本专利技术根据川参通制剂组方中各药物 的性质,以及该药物在组方中所起的作用,对川参通的具体制作工艺及参数进行了改进,使 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测出,且测出的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尤其是阿魏酸的含量较高。使 得本药物更加精炼,药效更加显著,临床疗效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所述 川参通制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丹参1-10份、当归〇. 5-3份、麦冬0.5-3份、川芎0.5-3份及 辅料制成;所述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为:取当归,加水煎煮,煎液滤过,浓缩成浓缩液,过 滤,上清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85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10,冷藏,过滤,回收 乙醇,加水至体积每毫升与药材量每克之比为1-3:3-1,用盐酸溶液调pH至5~7,过滤,浓缩 成浸膏,干燥,粉碎,即得当归粉末,备用;取麦冬,粉碎成粗颗粒,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 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5%,不断搅拌,静置12-48小时,过滤,滤液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用盐酸调PH至2,40-60°C保温3-8小时,倾弃上清液,过滤,沉 淀用水洗至PH至3-4,浓缩,真空干燥,粉碎,得麦冬粉末,备用;另取丹参和川芎,加水煎煮, 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醇处理,静置,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添加注射用水,搅 匀,调pH至6.0-8.0,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干燥成浸膏,粉碎成干膏粉,与上述当 归粉末和麦冬粉末混合,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中,所述川参通制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丹参5 份、当归2份、麦冬2份、川考2份及辅料制成。 前述的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中,所述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为:取当归,加8-15 倍量水煎煮1-4次,每次0.5-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体积每毫升与药材量每克之比 为1-3:3-1,过滤,上清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85%,用5-2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 1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水至体积每毫升与药材量每克之比为1-3:3-1,用5-20 %盐酸 溶液调pH至5~7,过滤,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浸膏,干燥,粉碎,即得当 归粉末,备用;取麦冬,粉碎成粗颗粒,加7-12倍水煎煮2-4次,每次1-3小时,滤过,合并滤 液,减压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5%,不断搅 拌,静置12-48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 膏,用盐酸调pH至2,40-60°C保温3-8小时,倾弃上清液,过滤,沉淀用水洗至pH至3-4,浓缩, 真空干燥,粉碎,得麦冬粉末,备用;另取丹参和川芎,加水煎煮2-4次,每次l-3h,合并煎煮 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醇沉处理1 -3次,使含醇量达60-80 %,静置,滤过,回收乙 醇至无醇味,添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搅匀,调pH至6.5-7.5,静置40-60h,滤过,滤液浓缩至稠 膏状,移至干燥箱中,80_90°C下干燥成浸膏,粉碎成干膏粉,与上述当归粉末和麦冬粉末混 合,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中,所述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为:取当归,加10倍 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体积每毫升与药材量每克之比为1:1时, 过滤,上清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 %,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8~9,冷藏,冷藏36小 时,过滤,回收乙醇,加水至体积每毫升与药材量每克之比为1:1,用10%盐酸溶液调PH至5-6,过滤,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浸膏,干燥,粉碎,即得当归粉末,备用; 取麦冬,粉碎成粗颗粒,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 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 %,不断搅拌,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用盐酸调pH至2,55°C保温6小 时,倾弃上清液,过滤,沉淀用水洗至PH至3-4,浓缩,真空干燥,粉碎,得麦冬粉末,备用;另 取丹参和川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醇沉处 理2次,分别使含醇量达60%和8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添加注射用水至全量, 搅匀,调pH至7.0,静置48h,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移至干燥箱中,85°C下干燥成浸膏,粉 碎成干膏粉,与上述当归粉末和麦冬粉末混合,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中,所述制剂为注射剂。 前述的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中,所述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当归,加1 〇倍量 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体积每毫升与药材量每克之比为1:1时,过 滤,上清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 %,用10 %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8~9,冷藏,冷藏36小 时,过滤,回收乙醇,加水至体积每毫升与药材量每克之比为1:1,用10%盐酸溶液调PH至5-6,过滤,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10-1.20的浸膏,干燥,粉碎,即得当归粉末,备用; 取麦冬,粉碎成粗颗粒,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 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 %,不断搅拌,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用盐酸调pH至2,55°C保温6小 时,倾弃上清液,过滤,沉淀用水洗至PH至3-4,浓缩,真空干燥,粉碎,得麦冬粉末,备用;另 取丹参和川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醇沉处 理2次,分别使含醇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川参通制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丹参1‑10份、当归0.5‑3份、麦冬0.5‑3份、川芎0.5‑3份及辅料制成;所述川参通制剂的制作工艺为:取当归,加水煎煮,煎液滤过,浓缩成浓缩液,过滤,上清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85%,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10,冷藏,过滤,回收乙醇,加水至体积每毫升与药材量每克之比为1‑3:3‑1,用盐酸溶液调pH至5~7,过滤,浓缩成浸膏,干燥,粉碎,即得当归粉末,备用;取麦冬,粉碎成粗颗粒,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5%,不断搅拌,静置12‑48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用盐酸调pH至2,40‑60℃保温3‑8小时,倾弃上清液,过滤,沉淀用水洗至pH至3‑4,浓缩,真空干燥,粉碎,得麦冬粉末,备用;另取丹参和川芎,加水煎煮,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醇处理,静置,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添加注射用水,搅匀,调pH至6.0‑8.0,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干燥成浸膏,粉碎成干膏粉,与上述当归粉末和麦冬粉末混合,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成东,张昀,袁远强,彭相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龙里药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