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439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控制阀,设置在气缸底部内壁中,所述气缸底部设有贯通整个侧壁的排气通道(2)和进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2)高于所述进气通道(4),所述气缸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气缸的活塞与所述控制阀之间且水平设置的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上设有与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阀座(6)以及阀芯(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阀芯(10)具有两个工位,当阀芯(10)位于竖直方向最高位时,能够进行快速进气;当阀芯(10)位于竖直方向最低位时,能够进行快速排气,以此,通过调节阀芯(10)的位置能够完成气缸的升降的快速切换,实现气缸的快速升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控制阀
技术介绍
冲击试验台是用于试验室模拟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承受冲击破坏的能力的机器,通过冲击试验台来评定产品对冲击环境的适应性,然后通过试验数据优化产品结构强度,正确评定广品的抗冲击能力,可有效地提尚广品使用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的冲击试验台通常都是采用凸轮或液压提升等机械机构实现升降,无法进行大能量、双方向的冲击试验。为此,亟需提供一种冲击能量大,冲击频率更快的冲击试验设备,而冲击装置中最主要的是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中优选为气缸,但是气缸相对而言升降切换的较慢,不能满足快速进退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气缸进行快速进退气的控制阀。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控制阀,设置在气缸底部内壁中,所述气缸底部设有贯通整个侧壁的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高于所述进气通道,所述气缸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气缸的活塞与所述控制阀之间且水平设置的中间板,该中间板上设有与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阀座,与所述气缸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阀座其内设有上端开口的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连通;-阀芯,与所述阀座为动密封连接,其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做竖直滑动,所述阀芯滑动到最高位时将所述排气通道堵住,将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其滑动到最低位时,将所述进气通道堵住,将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其内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第二内腔,其侧壁水平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阀座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阀芯位于最高位时,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以及第二内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上还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以及第三通孔均连通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通过第二动力装置驱动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环形控制块,所述环形控制块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气通道或者所述第三通孔的外径,且与所述环形槽为动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均为气动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阀芯具有两个工位,当阀芯位于竖直方向最高位时,能够进行快速进气;当阀芯位于竖直方向最低位时,能够进行快速排气,以此,通过调节阀芯的位置能够实现气缸的升降的快速切换,实现气缸的快速升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_排气通道;3_中间板;4_进气通道;5_第一通孔;6_阀座;8_第一内腔;9-第三通孔;10_阀芯;11_第二内腔;12_第二通孔;14_环形槽;16_环形控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控制阀,其设置在气缸底部内壁中,所述气缸底部设有贯通整个侧壁的排气通道2和进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2高于所述进气通道4,所述气缸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气缸的活塞与所述控制阀之间且水平设置的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上设有与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阀座6,与所述气缸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阀座6其内设有上端开口的且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的第一内腔8,所述第一内腔8与所述排气通道2和进气通道4连通;-阀芯10,与所述阀座6为动密封连接,其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所述第一内腔8中做竖直滑动,所述阀芯10滑动到最高位时将所述排气通道2堵住,将所述进气通道4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其滑动到最低位时,将所述进气通道4堵住,将所述排气通道2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10其内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第二内腔11,其侧壁水平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腔11连通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内腔11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所述阀座6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通道4连通的第三通孔9,所述阀芯10位于最高位时,所述第三通孔9与所述第二通孔12以及第二内腔11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6上还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4以及第三通孔9均连通的环形槽14,所述环形槽14内设有通过第二动力装置驱动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环形控制块16,所述环形控制块16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气通道4或者所述第三通孔9的外径,且与所述环形槽14为动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均为气动装置。本技术的具体原来如下:快速进气(1)第一动力装置工作,向阀芯10底部充入气体,将阀芯10推送至竖直方向最高位,此时第二通孔12与第三通孔9连通;(2)环形控制块16跌落到最低位,进气通道4与第三通孔9连通;(3)进气通道4进气,完成快速进气。快速退气(1)第一动力装置停止工作,活塞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压缩活塞底部以及第二内腔11中的气体,阀芯10在自身重力以及上述压缩气体的作用下下落至竖直方向最低位;(2)进气通道4停止进气;(3)第二动力装置工作,其为气动设备,工作时,向环形槽14的底部以及环形控制块16之间冲入气体,从而将环形控制块16顶入最高位;(4)活塞下面的气体,经排气通道2快速排出。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新型控制阀,设置在气缸底部内壁中,所述气缸底部设有贯通整个侧壁的排气通道(2)和进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2)高于所述进气通道(4),所述气缸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气缸的活塞与所述控制阀之间且水平设置的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上设有与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 -阀座出),与所述气缸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阀座(6)其内设有上端开口的且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的第一内腔(8),所述第一内腔⑶与所述排气通道(2)和进气通道(4)连通; -阀芯(10),与所述阀座(6)为动密封连接,其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所述第一内腔(8)中做竖直滑动,所述阀芯(10)滑动到最高位时将所述排气通道(2)堵住,将所述进气通道(4)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其滑动到最低位时,将所述进气通道(4)堵住,将所述排气通道(2)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0)其内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第二内腔(11),其侧壁水平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腔(11)连通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内腔(11)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所述阀座(6)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通道⑷连通的第三通孔(9),所述阀芯(10)位于最高位时,所述第三通孔(9)与所述第二通孔(7)以及第二内腔(1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6)上还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4)以及第三通孔(9)均连通的环形槽(14),所述环形槽(14)内设有通过第二动力装置驱动能够做升降运动的环形控制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控制阀,设置在气缸底部内壁中,所述气缸底部设有贯通整个侧壁的排气通道(2)和进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2)高于所述进气通道(4),所述气缸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气缸的活塞与所述控制阀之间且水平设置的中间板(3),该中间板(3)上设有与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阀座(6),与所述气缸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阀座(6)其内设有上端开口的且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的第一内腔(8),所述第一内腔(8)与所述排气通道(2)和进气通道(4)连通;‑阀芯(10),与所述阀座(6)为动密封连接,其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所述第一内腔(8)中做竖直滑动,所述阀芯(10)滑动到最高位时将所述排气通道(2)堵住,将所述进气通道(4)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其滑动到最低位时,将所述进气通道(4)堵住,将所述排气通道(2)与所述第一通孔(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兴东宋雪芹许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福艾斯振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