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精简式汽车内舱。其包括车体、座椅、操控手杆和液晶触摸屏;座椅、操控手杆和液晶触摸屏均设置在车体内;车体的前端的上部为透明罩;座椅朝向透明罩所在方向;操控手杆设置在座椅的右侧;液晶触摸屏设置在座椅的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汽车内舱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减少整个汽车的体积,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还由于功能键减少,集中设置在了液晶触摸屏上,降低了学习驾驶的难度,提高了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精简式汽车内舱。
技术介绍
现在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发动机和动力传动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自动化变速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和牵弓I力控制系统等。2、底盘综合控制和安全系统,包括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式车身姿态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防撞预警系统、驾驶员智能支持系统等。3、智能车身电子系统,包括自动调节座椅系统、智能前灯系统、汽车夜视系统、电子门锁与防盗系统等。4、通讯与信息/娱乐系统,包括智能汽车导航系统、语音识别系统、〃0N STAR"系统(具有自动呼救与查询等功能)、汽车维修数据传输系统、汽车音响系统、实时交通信息咨询系统、动态车辆跟踪与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化服务系统(含网络等)等。由上述可以看出,现在的汽车控制相关的按钮众多,进而会导致对汽车驾驶的学习难度上升;又由于汽车的功能较多,因此,其涉及到的零部件也会较多,在零部件比较多的情况下,其故障的发生率就会相应的提高,进而会提高研发和生产的成本;汽车控制相关的方向盘的中控台,就占据了大概三分之一的驾驶舱空间,整体空间浪费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简式汽车内舱,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精简式汽车内舱,包括车体、座椅、操控手杆和液晶触摸屏;所述座椅、所述操控手杆和所述液晶触摸屏均设置在所述车体内;所述车体的前端的上部为透明罩;所述座椅朝向所述透明罩所在方向;所述操控手杆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右侧;所述液晶触摸屏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前方。进一步的,所述液晶触摸屏通过万向软管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内。进一步的,所述操控手杆靠近所述透明罩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按键;所述操控手杆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按键。进一步的,所述液晶触摸屏上设置有语音输入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座椅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操控手杆设置在所述座椅右侧的扶手上。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左侧的扶手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右侧的扶手上设置有多个辅助控制按钮。进一步的,所述操控手杆为可摇动手杆。进一步的,所述液晶触摸屏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前方且靠近所述座椅左侧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罩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精简式汽车内舱,将方向盘的结构通过液晶触摸屏来代替,同时,使用液晶触摸屏来实现对车内的空调、音乐等设施的控制,大大的简化了整个汽车内舱的结构,汽车的变速、刹车等动作均集成设置在操控手杆上,进一步简化了汽车内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内舱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减少整个汽车的体积,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还由于功能键减少,集中设置在了液晶触摸屏上,降低了学习驾驶的难度,提高了道路行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精简式汽车内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后轮2:车体3:座椅4:左扶手5:控制按钮 6:液晶触摸屏7:万向软管 8:前轮9:操控手杆10:按键11:顶部按键12:右扶手13:辅助控制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简式汽车内舱,包括车体2、座椅3、操控手杆9和液晶触摸屏6 ;所述座椅3、所述操控手杆9和所述液晶触摸屏6均设置在所述车体2内;所述车体2的前端的上部为透明罩;所述座椅3朝向所述透明罩所在方向;所述操控手杆9设置在所述座椅3的右侧;所述液晶触摸屏6设置在所述座椅3的前方。在车体2内只设置一个座椅3,其整个车体2的前端被透明罩给罩住,通过透明罩能够直接的观察到车体2的前方的近处情况,也就是说,相当于是将车头去除,直接将驾驶室处作为了车头,更便于观察车况和路况。驾驶员在汽车内舱中时,其前方和左右两方均被透明罩所笼罩,这样就意味着驾驶员在内舱内的视野会比较开阔,更便于观察车况和路况。在车舱内没有设置方向盘等占用较大空间的装置,汽车的转向通过液晶触摸屏6进行控制。汽车的一对前轮8和一对后轮1上均设置有两个单独对后轮1和前轮8进行控制的电机,液晶触摸屏6可以分别对四个电机进行单独的控制。这样,当需要变向时,通过操作液晶触摸屏6,使液晶触摸屏6控制前轮8和后轮1进行变速,其转向的内侧车轮的转速小于外侧的车轮的转速,即可实现转向。同时,通过操作液晶触摸屏6,还可以对四个电机的转速进行同时控制,即同时加速和同时减速,以达到加快和减慢行驶速度的效果。液晶触摸屏6放置在座椅3的前方,能够在操作液晶触摸屏6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眼睛的余光对车况和路况进行观察,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在座椅3的右侧设置操控手杆9,通过操控手杆9的操控,对液晶触摸屏6的动作进行补充和应急处理,以保证行驶的安全性。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液晶触摸屏6通过万向软管7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2内。液晶触摸屏6通过万向软管7固定设置在车舱中。液晶触摸屏6通过万向软管7进行固定,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习惯进行任意位置的拖拽和放置,也可以是在使用的时候拖拽至眼前方,不使用的时候,拖拽至一侧,以避免影响前方的视线。并且,这样的设置,可以液晶触摸屏6放置在能够放置的位置,能够极大的提高了车舱内的空间利用率。万向软管7的一端设置有夹子,通过夹子将液晶触摸屏6固定在万向软管7上,这样在液晶触摸屏6出现故障时,也方便拆卸下来进行检修和维护。万向软管7的另一端可以是直接焊接或螺纹连接设置在车舱内,以保证其牢固性。需要指出的是,液晶触摸屏6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万向软管7进行固定,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的方式,如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其只要能够固定设置在车舱内的座椅3前方,能够方便驾驶员对液晶触摸屏6的操控即可。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操控手杆9靠近所述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简式汽车内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座椅、操控手杆和液晶触摸屏;所述座椅、所述操控手杆和所述液晶触摸屏均设置在所述车体内;所述车体的前端的上部为透明罩;所述座椅朝向所述透明罩所在方向;所述操控手杆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右侧;所述液晶触摸屏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磊,
申请(专利权)人:闫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