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7017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外束锚具装置,主要构件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叉耳主体构件以及锚固杆构件。锚固构件预埋于主梁端横梁内,叉耳构件一端与锚固杆通过销轴连接,一端通过螺纹与体外束锚环连接。本锚具装置改进点在于:体外束锚环由预埋于混凝土内引出至横梁之外,方便了后期更换钢束施工,避开了梁桥端横梁处操作空间不足的局限性。本新型体外束锚具装置解决了新建梁桥梁端体外束施工操作空间不足的局限性,同时又避免了旧桥改造中过渡墩不必要的改造,节省了部分工程改造费用,且该体外束锚具装置加工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结构
,尤其涉及,具体涉及一种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连续梁桥跨中极易出现下挠现象的病害表现的越来越普遍,体内与体外混合配束在大跨径连续梁桥中逐渐被广大桥梁设计工作者所接受,常规体外束锚具在结构上已经考虑后期更换钢束的需求。然而,当连续梁桥边跨支点处梁高较矮(一般为H〈2m)时,或旧桥改造中,梁端无张拉、更换钢束空间时,此时仍采用原体外束锚具已经不能再满足需求。这主要因为:①对于新建梁桥,由于施工组织安排相邻引桥(图1的A处)先行施工,或过渡墩盖梁背墙(图1的F处)先行施工,此时梁桥端部张拉空间(图1的D处)受引桥或过渡墩盖梁背墙限制,无法满足张拉施工空间。②对于旧桥改造项目,改造桥梁两端一般均存在引桥,而引桥以及改造联下部(图1的C处)状况往往均良好,无需改造,此时过渡墩的偏心一般已经确定(图1的E处),即主引桥支座顺桥向的间距已确定,梁端张拉槽口顺桥向空间长度无法拉大(图1的B处),槽口空间很难满足现场施工需求。为此,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仍采用常规体外束锚具,无法满足现场实际情况的需求,必须在目前体外束锚具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一种新的体外束锚具,方可满足某些实际情况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新建梁桥以及部分旧桥改造项目中常规体外束锚具的使用局限性,本技术提出一种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包括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所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包含叉耳1、叉耳锚杯2、夹片4、锚环5 ;所述叉耳锚杯2为一端封口的圆管;在叉耳锚杯2闭口端面的外侧设有叉耳1 ;在叉耳1上设有销轴孔;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体外束锚环5相连接;所述锚环5呈圆柱状;叉耳锚杯2闭口端一侧的锚环5端面处设有夹片4 ;所述体外束销具销固杆包括销拉杆8和底板11 ;在销拉杆8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销轴孔;销轴9装配在叉耳1的销轴孔与锚拉杆8的销轴孔上,从而实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之间的连接。本技术体外束锚具装置的经济、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适用于桥梁端无张拉或更换体外束操作空间的体外束梁端锚固工况,将体外束锚环由预埋与混凝土内引出至横梁之外,即将体外束锚具通过锚拉杆引出至箱梁内,避开了梁桥操作空间不足的局限性,方便了后期更换体外束的施工。同时,又避免了旧桥改造中过渡墩不必要的改造,节省了部分工程改造费用,且该体外束锚具装置加工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具体表现为:1、本技术通过锚固杆预埋于混凝土端横梁内,并通过叉耳构件连接与锚固杆上,同时连接于体外束锚环,既方便现场体外束更换施工,又耐久、可靠。2、本技术具有效的避免了对下部过渡墩不必要的改造,节省一定工程改造投资,同时又不影响改造主梁梁端支座位置的设置。3、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国内厂家可以生产,避免外联加工而导致的费用高、周期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桥体的结构及面临的问题。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的立面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2中体外束销具销固杆的立面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参见图2,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包括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参见图3,所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包含叉耳1、叉耳锚杯2、夹片4、锚环5 ;所述叉耳锚杯2为一端封口的圆管;在叉耳锚杯2闭口端面的外侧设有叉耳1 ;在叉耳1上设有销轴孔,如图4所示。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体外束锚环5相连接;所述锚环5呈圆柱状;叉耳锚杯2闭口端一侧的锚环5端面处设有夹片4 ;参见图5,所述体外束销具销固杆包括销拉杆8和底板11 ;在销拉杆8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销轴孔;参见图2,销轴9装配在叉耳1的销轴孔与锚拉杆8的销轴孔上,从而实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之间销轴9的连接。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锚环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体外束7为本装置之外部件,其一端穿过锚环5与夹片4相连接。参见图2,在叉耳锚杯2开口端设有过渡管6,所述过渡管6呈圆环状。参见图2和图3,设有两根叉耳1。所述叉耳1呈长条状,且相互平行。进一步说,叉耳1与叉耳锚杯2之间为整体铸体结构,不采用焊接型式连接。所述锚拉杆8为矩形块体。在销拉杆8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底板11,在销拉杆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销轴孔,如图6所示。参见图5,所述底板11为矩形块。参见图5,在锚拉杆8的顶面上设有一个中隔板10。在锚拉杆8顶面上的中隔板10与底板11之间设有一个加劲肋12,即通过锚拉杆8顶面上的加劲肋12将底板11的右侧、锚拉杆8顶面上的中隔板10的左侧、锚拉杆8的顶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参见图5,在销拉杆8的底面上设有一个中隔板10。在销拉杆8底面上的中隔板10与底板11之间设有一个加劲肋12,即通过锚拉杆8底面上的加劲肋12将底板11的右侧、锚拉杆8底面上的中隔板10的左侧、锚拉杆8的底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参见图5和图6,销轴9的抗剪切性能为满足体外束对其的抗剪切力要求,不得出现销轴的剪切破坏。进一步说,底板11与锚拉杆8之间采用等强熔透焊,目的提高锚拉杆8端连接处抗拉能力。参见图2,进一步说,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叉耳1、锚拉杆8?加劲肋12均为矩形结构型式,叉耳锚杯2为圆形结构,体外束张拉力主要通过矩形底板(11)和中隔板10的正截面承压和锚拉杆8摩阻力来承受,因此结构尺寸大小应根据体外束张拉力的大小做适时调整。具体施工时,第一步首先预埋锚拉杆到位,后期安装叉耳主体结构,预埋锚拉杆时要求在底板11以及中隔板10受压面增设局部受压钢筋网片,且不少于5层。【主权项】1.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销具销固杆; 所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包含叉耳(1)、叉耳锚杯(2)、夹片(4)、锚环(5);所述叉耳锚杯(2)为一端封口的圆管;在叉耳锚杯(2)闭口端面的外侧设有叉耳(1);在叉耳(1)上设有销轴孔;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体外束锚环(5)相连接;所述锚环(5)呈圆柱状;叉耳锚杯(2)闭口端一侧的锚环(5)端面处设有夹片(4); 所述体外束销具销固杆包括销拉杆(8)和底板(11);在销拉杆(8)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销轴孔; 销轴(9)装配在叉耳(1)的销轴孔与锚拉杆(8)的销轴孔上,从而实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之间销轴(9)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体外束锚环(5)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叉耳锚杯(2)开口端设有过渡管(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两根叉耳(1);所述叉耳(1)呈长条状,且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体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叉耳(1)与叉耳锚杯(2)之间为整体铸体结构,不采用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拉杆式体外束预埋锚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所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包含叉耳(1)、叉耳锚杯(2)、夹片(4)、锚环(5);所述叉耳锚杯(2)为一端封口的圆管;在叉耳锚杯(2)闭口端面的外侧设有叉耳(1);在叉耳(1)上设有销轴孔;叉耳锚杯(2)的内壁与体外束锚环(5)相连接;所述锚环(5)呈圆柱状;叉耳锚杯(2)闭口端一侧的锚环(5)端面处设有夹片(4);所述体外束锚具锚固杆包括锚拉杆(8)和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底板(11),在锚拉杆(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销轴孔;销轴(9)装配在叉耳(1)的销轴孔与锚拉杆(8)的销轴孔上,从而实现体外束锚具叉耳主体构件和体外束锚具锚固杆之间销轴(9)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华徐宏光吴志刚唐国喜朱宇黄浩张树清胡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