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基坑的开挖施工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也日益增大,地铁、隧道和基坑等地下工程大量涌现,且规模不断加大。由于建设时序问题,必然存在后续基坑开挖需在既有地铁、隧道等地下建筑上方或临近的位置施工。而在已建隧道上方开挖基坑,必然会导致地应力释放,基底回弹,而土体的变形不可避免会对现有隧道产生影响,必将导致隧道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改变。尤其部分建筑物地下室或者城市地下道路的基坑开挖会在隧道正上方进行开挖,基坑开挖会改变原隧道的应力场及变形场,破坏其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随着隧道上方荷载减少,同时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会引起隧道竖向变形以及隧道下方土体回弹,从而对地铁运营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当隧道变形超过一定限值,轻则隧道接缝处漏水,严重时会对隧道的安全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无法安全运营。因此,在邻近地铁、隧道管线的基坑开挖工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土体的隆起变形,确保既有隧道安全。
2、在工程界中,大量的专家学者也
...【技术保护点】
1.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根据基坑设计要求确定基坑开挖平面范围A和开挖深度H;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隧道群周边地层注浆加固包括第一注浆加固区和第二注浆加固区;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隧道群中有效覆土深度hs大于8m的隧道
...【技术特征摘要】
1.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根据基坑设计要求确定基坑开挖平面范围a和开挖深度h;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隧道群周边地层注浆加固包括第一注浆加固区和第二注浆加固区;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既有多线并行隧道群上覆基坑开挖卸荷地层隆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隧道群中有效覆土深度hs大于8m的隧道上方进行注浆加固形成第三注浆加固区,hs为隧道顶部至第一注浆加固区底部的距离,第三注浆加固区每10m一个注浆点,每个注浆点注浆半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桔,王飞,沈洪波,徐国庆,江朋,程邦富,吴纯保,张海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