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115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涉及工程信息模型技术领域,方法为:获取钻孔的孔口点、地层分界点、孔底点的空间坐标以及点之间的地层编码,形成编码点;自上而下对比所有钻孔的编码点,获取尖灭和透镜体地层编码;获取存在尖灭和透镜体地层编码的JT钻孔,区分尖灭地层编码和透镜体地层编码;根据常规地层编码建立地形、常规地层界面和待修整地层界面;根据透镜体地层编码建立透镜体地层体;根据尖灭地层编码建立尖灭地层体;根据尖灭和透镜体地层修正待修整地层界面并建立常规地层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并地层编号对比确定尖灭和透镜体地层,再通过空间插值和曲线拟合生成地质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信息模型,尤其是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岩土工程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如何在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内建立满足工程需求的三维地质模型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bim软件大多支持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基本要素(空间点、线、面和体),但在采用bim软件建立含尖灭和透镜体的复杂地层模型时,通常是由技术人员先判断尖灭和透镜体地层,再提取钻孔中相应地层的空间坐标手动勾勒尖灭和透镜体地层的断面曲线,再由断面曲线拟合曲面并生成体。该方法的弊端有:(1)空间上人工判断尖灭和透镜体地层难度较大;(2)构建精细的尖灭和透镜体地层需要人为勾勒大量的断面曲线,工作量大;(3)通过手工勾勒尖灭和透镜体地层断面曲线,再以此为依据建立地层模型存在太大的主观性。

2、为解决上述弊端(1),部分学者通过建立标准层或者两两对比的方式,判断在某些钻孔内缺失的地层为尖灭或透镜体地层,但实际工程中由于浅钻孔(钻孔深度相对其它钻孔较浅,未揭露全部地层)的干扰使得浅钻孔中未揭露的地层被判断为尖灭或透镜体地层;为解决上述弊端(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获取尖灭和透镜体地层编码,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区分尖灭地层编码和透镜体地层编码,具体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和3.2中所述闭合外轮廓线,满足所有参与构建闭合外轮廓线的平面点均位于闭合外轮廓线之内或之上,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获取尖灭和透镜体地层编码,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区分尖灭地层编码和透镜体地层编码,具体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和3.2中所述闭合外轮廓线,满足所有参与构建闭合外轮廓线的平面点均位于闭合外轮廓线之内或之上,且面积最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中,获取常规地层编码上、下编码点(20),具体方式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3中,所述相邻常规地层是通过步骤2中获取的编码对-合并编码对组判定,判定方法如下:获取选定常规地层编码(16)再遍历最终编码对-合并编码对组的每个编码对(21),若选定常规地层编码(16)作为编码对(21)中的nodown出现时,则将该编码对(21)中noup对应的地层作为上相邻常规地层;若选定常规地层编码(16)作为编码对(21)中的noup出现时,则将编码对(21)中nodown对应的地层作为下相邻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峰李翻翻吴志刚张胜赵华宏杨大海陈修和郭城陈星刘亦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