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390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标装置,空间布局紧凑、安装调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主要包括安装架、进标组件和驱动组件,进标组件并排分布在安装架上,进标组件包括外壳、主导向辊轮组件、副导向辊轮组件以及导向组件,外壳安装于安装架上,主导向辊轮组件、副导向辊轮组件以及导向组件集成于外壳上,主导向辊轮组件与副导向辊轮组件传动连接,主导向辊轮组件设有动力输入端,导向组件设于主导向辊轮组件与副导向辊轮组件之间,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轴,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转轴连接,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动力输入端安装有锥齿轮,转轴上在对应每个动力输入端的锥齿轮所在位置均安装有锥齿轮,动力输入端的锥齿轮与转轴上的锥齿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标纸的进标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042601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饰条进给装置,该装饰条进给装置的进标组件是由一对导向辊轮和两对导向板组成,每对导向板由两个导向板组成,成对的两个导向板相对设置,其中一对导向板形成有输入通道,另一对导向板形成有输出通道,一对导向辊轮设于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之间,装饰条从输入通道输入、穿过成对的两个导向辊轮之间的间隙、再从输出通道输出,导向辊轮的端部固定有齿轮且齿轮套装在导向辊轮的外壁上,每对导向辊轮中其中一个导向辊轮上的齿轮和另一个导向辊轮上的齿轮外啮合,实现成对的两个导向辊轮的同步反向转动,进而使得装饰条从输入通道朝着输出通道移动,形成输入通道的一对导向板具有输送机构输入口,形成输出通道的一对导向板具有输送机构输出口,形成输入通道的导向板上远离导向辊轮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弯折部,两个弯折部呈V形设置使得输送机构输入口呈V形,以便于装饰条输入。上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标纸(即装饰条)输送的要求。但是上述结构中,两个导向辊轮的主体部位都是呈圆柱体的,其表面的平整度因加工工艺的不一致而导致两个导向辊轮的夹持部位是不平行或者是不平整的,这就无法保证标纸从两个导向辊轮之间通过时受力是均衡的,那么在进标过程中就容易损伤标纸,或者,当标纸在输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平整或产生褶皱,并且该不平整的标纸从两个导向辊轮之间经过时,两个导向辊轮会对标纸形成挤压,容易导标纸的褶皱部位被压出折痕,影响标纸质量和外观。而且,上述结构中,各个部件之间尤其是导向板之间都是离散部件,是通过分离部件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存在空间布局上紧凑性低、安装调试操作繁琐的问题。另外,上述结构中,当多组进标组件组合使用时,每组进标组件是由单独的驱动组件驱动工作,一方面,这会造成各组进标组件之间是很难同步工作的,因此每组进标组件的进标时长是不一样,极易造成标纸进给混乱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驱动组件的数量较多,会使该装饰条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臃肿、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进标装置,该进标装置可以提高空间布局上的紧凑性和简化安装调试操作,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进标装置,包括安装架、进标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进标组件并排分布在安装架上,所述进标组件包括外壳、主导向辊轮组件、副导向辊轮组件以及导向组件,所述外壳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主导向辊轮组件、副导向辊轮组件以及导向组件集成于外壳上,所述主导向辊轮组件与副导向辊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主导向辊轮组件设有动力输入端,所述导向组件设于主导向辊轮组件与副导向辊轮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轴,所述驱动电机和转轴均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所述动力输入端位于进标组件朝向转轴的一侧,所述动力输入端安装有锥齿轮I,所述转轴上在对应每个动力输入端的锥齿轮I所在位置均安装有与该锥齿轮I啮合的锥齿轮II。该进标装置通过将多组进标组件并排设置于安装架,并将每组进标组件集成于一个外壳上,然后通过一组驱动组件带动多组进标组件同步工作,使该进标装置整体上形成模块化结构,在其组装、使用过程中避免了安装调试的操作,提高了该进标装置使用的便捷性,同时一体式模块化结构的设计进一步约束了其空间结构,结构紧凑。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输入端设有橡胶圈II,所述锥齿轮I通过橡胶圈II安装于所述动力输入端。由于在锥齿轮I与动力输入端之间设置橡胶圈II,锥齿轮I与动力输入端实则上是依靠橡胶圈II的变形而连接在一起,故在克服由橡胶圈II产生的摩擦力的情况下该锥齿轮I和动力输入端之间可以做相对运动,产生锥齿轮I不动而动力输入端转动的情况,这样主导向辊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结构就具有离合特征,可以使得主导向辊轮与锥齿轮I之间具有分离和合并的传动特征,极大的方便了通过转动主导向辊轮调整标纸位置的调试操作。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输入端的表面为光滑表面,锥齿轮I的内壁设有用于安装橡胶圈II的凹槽。采用这种结构的原因在于,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动力输入端为金属材质,为提高动力输入端的耐磨性,动力输入端需要经过热处理工艺处理,如果在动力输入端表面开槽以用于安装橡胶圈II,这势必会对动力输入端造成影响,尤其会影响动力输入端热处理以后的性能,而在进行热处理时也会使动力输入端的凹槽的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橡胶圈II的安装,所以为便于对动力输入端进行热处理和为避免对动力输入端的性能造成影响,其表面并不设置凹槽,而是采用光滑表面;而锥齿轮I 一方面其不适合热处理,在其内壁开槽对锥齿轮I的性能影响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其结构原因,在其内壁开槽也相对更为容易。作为优选,所述主导向辊轮组件包括主导向辊轮和橡胶圈I,所述橡胶圈I等间距设置于主导向辊轮的主体部位,所述副导向辊轮组件包括副导向辊轮,所述副导向辊轮的主体部位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副导向辊轮的主体部位正对主导向辊轮的主体部位,所述橡胶圈I与副导向辊轮的表面接触,所述导向组件设有两个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分布在橡胶圈I与副导向辊轮连接处的两侧,所述主导向辊轮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所述主导向辊轮的另一端与副导向辊轮通过齿轮啮合连接。该进标组件通过在主导向辊轮的主体部位设置呈等间距排列的橡胶圈I,相邻橡胶圈I之间形成空旷的区域,橡胶圈I与呈圆柱体状的副导向辊轮的表面接触,主导向辊轮组件与副导向辊轮组件通过齿轮啮合实现传动连接,相对传统的两个导向辊轮表面均为光滑面的结构而言,在进标过程中,一方面,当主导向辊轮的动力输入端输入动力以后,该动力通过齿轮传递给副导向辊轮使得主导向辊轮和副导向辊轮同步反向转动,当标纸从主导向辊轮与副导向辊轮之间通过时,主导向辊轮的橡胶圈I在标纸的一侧将标纸推向副导向辊轮所在位置,标纸的一侧受到橡胶圈I的挤压作用、另一侧受到副导向辊轮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主导向辊轮、副导向辊轮同步反向转动,使得标纸两侧分别受到来自橡胶圈1、副导向辊轮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作为标纸前行的作用力,使标纸可以更好的向前传输;另一方面,由于橡胶圈I的设置,主导向辊轮和副导向辊轮在相邻两个橡胶圈I之间就形成一定的空隙,当不平整或有褶皱的标纸从主导向辊轮和副导向辊轮之间经过时,该空隙提供了一个容纳标纸不平整部位或褶皱部位的空间,可以避免标纸在该部位产生折痕从而影响美观。导向通道用于引导标纸从主导向辊轮和副导向辊轮之间通过,在此过程中标纸的两侧部位分别位于各个导向通道内,导向通道限制了标纸的边缘部位,进而避免标纸边缘摆动,同时给予标纸必要的支撑力,可以减小标纸产生褶皱的几率。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组件上在导向通道的输入端设有渐缩式引导通道,所述渐缩式引导通道的宽度在标纸的输送方向上逐渐变小。渐缩式引导通道的设置方便了标纸进入导向组件。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导向部和与两个导向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两个导向部相对设置,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连接部连接,每个导向部上均设有一个导向通道,所述渐缩式引导通道位于连接部上,所述导向通道与渐缩式引导通道连通。通过将导向组件设置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部和连接两个导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进标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进标组件并排分布在安装架(1)上,所述进标组件包括外壳(11)、主导向辊轮组件、副导向辊轮组件以及导向组件,所述外壳(11)安装于安装架(1)上,所述主导向辊轮组件、副导向辊轮组件以及导向组件集成于外壳(11)上,所述主导向辊轮组件与副导向辊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主导向辊轮组件具有动力输入端,所述导向组件设于主导向辊轮组件与副导向辊轮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0)和转轴(101),所述驱动电机(10)和转轴(101)均安装在安装架(1)上,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和转轴(101)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转动带动转轴(101)转动,所述动力输入端位于进标组件朝向转轴(101)的一侧,所述动力输入端安装有锥齿轮Ⅰ(91),所述转轴(101)上在对应每个锥齿轮Ⅰ(91)所在位置处均安装有与该锥齿轮Ⅰ(91)啮合的锥齿轮Ⅱ(9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中伟樊杰飞孙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