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359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1:36
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具备下部臂、上部臂、致动器、以及制动器。上部臂被下部臂支承,并具备具有通孔的底部及避开通孔而从底部延伸的臂部。致动器具有输出轴及与输出轴连结的转子。制动器安装在致动器的与输出轴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并作用于转子的一部分而对致动器进行制动。致动器以使与通孔对应的区域沿着臂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虚拟空间和制动器不重叠的姿态、配置在臂部的虚拟空间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以往,多关节机器人经由带等向可动部传递内置于臂的电机等致动器的转矩。通常,致动器具有制动器,其用于在伺服断开、电源断开时保持臂的姿态、及进行机器人的紧急停止(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024406号公报)。在具有这种制动器的致动器中,在一个共用的轴上串联地同轴配置有致动器主体、制动器、以及对致动器的旋转进行检测的编码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结构中,由于同轴配置致动器主体、制动器以及编码器,因此致动器在整体上在轴方向上变长。因此,例如,如果将致动器的轴配置在与臂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则存在以下问题:致动器从臂突出、且难以确保用于穿过线缆、配管所需的空间。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在臂周围确保空间的机器人。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涉及的机器人具备下部臂、上部臂、致动器、以及制动器。上部臂被下部臂支承,并具备具有通孔的底部及避开通孔而从底部延伸的臂部。致动器具有输出轴及与输出轴连结的转子。制动器安装在致动器的与输出轴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并作用于转子的一部分而对致动器进行制动。致动器以使与通孔对应的区域沿着臂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虚拟空间和制动器不重叠的姿态、配置在臂部的虚拟空间侧。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能够在臂周围确保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的概要的说明图。图2是机器人的整体立体图。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的示意俯视剖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IIIB-IIIB线向视放大剖视图。图4A是致动器及制动器的示意立体图。图4B是致动器及制动器的示意俯视剖视图。图5A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的示意俯视剖视图。图5B是图5A中的VB-VB线向视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公开的机器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的概要的说明图。在图1中,在图中的圆形注释框里表示的部分是A线向视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10具备下部臂13(参照图2)、上部臂14、致动器36、以及制动器50。下部臂13支承上部臂14。上部臂14具备底部141和臂部140。底部141具有通孔142。臂部140避开通孔142而从底部141延伸。上部臂14在基端侧被下部臂13(参照图2)支承。致动器36具有输出轴361和转子362。输出轴361与转子362连结,并通过转子362的旋转而绕轴进行旋转。致动器36形成为扁平形状。制动器50安装在致动器36的与输出轴361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制动器50作用于转子362的一部分而对致动器36进行制动。如图1所示,致动器36以虚拟空间VS(通过将与底部141的通孔142对应的区域沿着臂部140的延伸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空间)和制动器50不重叠的姿态,配置在臂部140的虚拟空间VS侧。因而,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10,由于制动器50不会遮挡虚拟空间VS,因此能够使线缆、配管(以下,统称为“线缆类”)穿过虚拟空间VS。即,能够在臂(在图1的例子中是上部臂14)周围确保用于穿过线缆类的空间。如上所述,在现有的结构中,由于致动器从臂突出,因此难以在臂周围确保空间。因此,将线缆类配置在臂的外侧,例如产生了线缆类干涉设备、需要保护线缆类、线缆类导致机器人的可动范围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在现有的结构中想在臂周围确保空间的情况下,需要对臂进行大型化。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10,由于能够在臂周围确保空间,因此能消除上述问题,即,能消除对设备的干涉、线缆类的保护、限制机器人的可动范围等问题。另外,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10,由于线缆类不会露出在臂的外侧,因此显得美观。即,成为外观美观的机器人。而且,能够降低装配线缆的工时。此外,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10中,上部臂14具备一对臂部140、140。臂部140、140配置成致动器35、36相互对置。另外,制动器50交错配置。关于这种结构,使用图3A及图3B在后面进行叙述。另外,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10具备:设置在臂部140的前端侧的减速器40A、40B;以及向减速器40A、40B传递由致动器35、36的输出轴361产生的旋转动力的带43。关于这种结构,也是使用图3A及图3B在后面进行叙述。另外,也可以将制动器50构成为,分成制动盘部51、电枢52b以及磁场铁心部53,并只使其中的磁场铁心部53不与虚拟空间VS重叠。其次,参照图2对机器人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机器人10的整体立体图。机器人10是所谓的多关节机器人。此外,在图2中,作为例子对电弧焊机器人(机器人1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机器人10具有回转基座12,该回转基座12在设置于地面等的基台11上绕垂直轴(S轴)回转自如地进行安装。下部臂13能够绕水平轴(L轴)进行旋转地被支承在回转基座12上。上部臂14能够绕水平轴(U轴)进行旋转地被支承在下部臂13的上端。上部臂14在前端具备一对臂部140、140、摆动体21、以及旋转体22。一对臂部140、140绕上部臂14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R轴)旋转自如地进行安装。摆动体21在臂部140、140的前端能够绕与R轴正交的轴(B轴)进行旋转地被支承并进行摆动。旋转体22在摆动体21的前端绕旋转轴(T轴)进行旋转。在旋转体22上安装有焊炬23。另外,在上部臂14的后端固定有送丝装置15。从焊丝盘(未图示)向送丝装置15供给焊丝。送丝装置15通过导管线缆(线缆类)16向焊炬23提供焊丝。导管线缆16在上部臂14的侧面相对于R轴平行地延伸,并从设置在上部臂14的侧面的开口17被引入到上部臂14的内部。导管线缆16例如穿过利用树脂来包覆螺旋弹簧的保护管之中而被保护。如图2所示,臂部140、140具有两叉形状。如上所述,从开口17进入到上部臂14中的导管线缆16从设置在臂部140的底部141的通孔142穿过虚拟空间VS(参照图1),并通往摆动体21。在下部臂13及上部臂14的各关节部上搭载有致动器31~36(关于致动器35及致动器36,参照图3A)。在各致动器31~36上连结有编码器及减速器。根据所述机器人10,各轴(S轴、L轴、U轴、R轴、B轴、T轴)基于来自控制装置(未图示)的动作指示被驱动控制,从而能够进行多种多轴动作。(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3A~图4B对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10进行说明。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人10的示意俯视剖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IIIB-IIIB线向视放大剖视图。如图3A所示,上部臂14在基端侧被下部臂13支承。上部臂14具备底部141和一对臂部140、140。在底部14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通孔142。虽然未图示,但在通孔142中,如上所述的导管线缆16(参照图2)这样的线缆类经过通孔142而穿插到臂部140、140。一对臂部140、140避开通孔142而从底部141大致平行地延伸。各臂部140、140具备分别隔开间隔而对置的表面143a及背面143b。表面143a及背面143b形成为从基端侧大致平行。表面143a和背面143b之间的间隔在前端侧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具备:下部臂;上部臂,其被所述下部臂支承,并具备具有通孔的底部及避开所述通孔而从所述底部延伸的臂部;致动器,其具有输出轴及与所述输出轴连结的转子;以及制动器,其安装在所述致动器的与所述输出轴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并作用于所述转子的一部分而对所述致动器进行制动,所述致动器以使虚拟空间和所述制动器不重叠的姿态、配置在所述臂部的所述虚拟空间侧,所述虚拟空间为所述通孔对应的区域沿着所述臂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8.01 JP 2014-158107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具备:下部臂;上部臂,其被所述下部臂支承,并具备具有通孔的底部及避开所述通孔而从所述底部延伸的臂部;致动器,其具有输出轴及与所述输出轴连结的转子;以及制动器,其安装在所述致动器的与所述输出轴突出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并作用于所述转子的一部分而对所述致动器进行制动,所述致动器以使虚拟空间和所述制动器不重叠的姿态、配置在所述臂部的所述虚拟空间侧,所述虚拟空间为所述通孔对应的区域沿着所述臂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空间,所述上部臂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永龙一郎一番濑敦田中谦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