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乙烯均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1892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载体催化剂以及该催化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其中催化剂是由A、B、C三个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是将卤化镁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给电子体化合物形成均匀溶液,将TiCl4在低温下缓慢与卤化镁均匀溶液反应,析出催化剂晶体,再通过严格控制升温反应,而得到催化剂组分A,B组分是有机铝化合物,C组分卤代金属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体系用于乙烯均聚合或共聚合时,不仅体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所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表观密度,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加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帰姪聚合特别是己帰聚合的催化剂,W及该催化剂的制备方 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早期的专利提出可W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因化铅使聚己帰的分子量分布变宽, 但送种方法的缺点是制得树脂的形状不能令人满意;还有报道,通过加入贿代姪可W用来 拓宽分子量分布的方法,但是由于要加宽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需要使用过量的贿代姪,使得 树脂带上红色,使送种方法的推广受到限制。 韩华综合化学株式会社在专利CN1150955A中提出了一种制备宽分子量分布聚己 帰树脂的方法,采用四氨巧喃、无水MgClz、TiC13 ? 1/3A1C13、娃石粉末制备的催化剂,在己 帰聚合时使用由因代姪和铅化合物组成的调节剂,可W使聚己帰分子量分布加宽,烙流比 (MFR)值提高20%左右。因代姪可W是2-4个碳的漠代焼姪或二氯己焼,铅化合物可W是 二甲基氨化铅、二己基氨化铅、二异丙基氨化铅和二异了基氨化铅。但该调节剂使催化剂的 聚合活性有所下降。CN101939342A提出在Ti、Mg和因素的固体催化剂组分中加入因化的错化合物可 W提高催化剂的聚合活性,但该方法不能改变聚己帰的分子量分布。 日本专利JP49-51378中公开了一种Z/N型催化剂的己帰聚合和共聚合的方法,该 催化剂采用焼姪类化合物做溶剂,醇类化合物与镇化合物接触反应,由于醇类和焼姪类溶 剂极性差别较大,使得因化镇不能完全被溶解形成均相溶液,仅是生成一种细粒胶体悬浮 液或溶胀的因化镇浆液,从而产生一些与因化镇层状结晶特性有关的缺点,如:所制备的聚 合物表观密度较低,颗粒形态及分布不好等。CN1229092A提出了一种用于己帰均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W及该催化剂的制备 方法,其中催化剂是通过因化镇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磯化合物再加入给电子体形 成均匀溶液,再与至少一种助析出剂W及过渡金属铁的因化物或其衍生物作用而获得,聚 合时与有机铅化合物结合。该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用于己帰聚合显示了很高的活性,同时 所得聚合物的颗粒形态较好,表观密度较高,而且低分子物含量较少。但该催化剂体系在制 备过程中为了得到催化剂固体析出物,加入了助析出剂为有机酸酢、有机酸、離、丽中的一 种,助析出剂使得催化剂的活性有所降低,且对操作条件要求较高。 针对上述催化剂体系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在催化剂体系中引 入因代金属化合物,可W使催化剂己帰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加宽,聚合物的表观 密度提高,同时显示了较高的催化剂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己帰聚合的催化剂体系,该催化剂体系中引入 因代金属化合物,可W提高催化剂活性,己帰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加宽,聚合物 的表观密度提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帰姪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包括W下组分: (A)含铁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其是通过因化镇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磯化合 物再加入给电子体形成均匀溶液,在上述均匀溶液中缓慢加入过渡金属铁的因化物或其衍 生物进行载铁过程,用惰性稀释剂洗涂,得到含铁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度)有机铅化合物; (C)因代金属化合物。 所述的因代金属化合物选自四氯化错、四漠化错、四氯化錬、四氯化蹄、四漠化蹄、 四氯化锡、四漠化锡、二己基二氯化错、二甲基二氯化错、二己基二氯化蹄、二甲基二氯化 蹄、四己氧基错和四己氧基蹄。 所述的因代金属化合物与铁的摩尔比为200~0.01,组分B的用量W铅与铁的摩 尔比计为100~0. 001 ;所述的因代金属化合物与铁的摩尔比W30~0. 5为佳,组分B的 用量W铅与铁的摩尔比计较好为10~0. 01,W 1~0. 1为佳。 组分(A)中所述的因化镇包括二因化镇、二因化镇的水或醇等络合物、二因化镇 分子式中其中一个因原子被姪氧基或因姪氧基所置换的衍生物,上述二因化镇具体为二氯 化镇、二漠化镇、二贿化镇。其中,W二氯化镇为最好。 使用的因化镇颗粒度W揽拌下容易溶解为好,溶解温度为-l〇°C~15(TC,W 2(TC~13(TC为好。溶解时可W加或不加惰性稀释剂如: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己焼、 氯苯W及其它姪类或因代姪类化合物。其中,苯、甲苯、二甲苯是较好的,甲苯、二甲苯为最 好。 组分(A)中所述的有机环氧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数在2~8的脂肪族帰姪、二帰姪 因代脂肪族帰姪或二帰姪的氧化物、缩水甘油離、内離等化合物。具体化合物如:环氧己焼、 环氧丙焼、环氧了焼、环氧氯丙焼、甲基缩水甘油離、二缩水甘油離、四氨巧喃等等。其中,较 好的是环氧己焼、环氧丙焼、环氧氯丙焼、四氨巧喃,W四氨巧喃、环氧氯丙焼为最好。[001引组分(A)中所述的有机磯化合物包括正磯酸或亚磯酸的姪基醋或因化姪基醋。具 体如;正磯酸H甲醋、正磯酸H己醋、正磯酸H了醋、亚磯酸H苯醋、亚磯酸H甲醋、亚磯酸 H己醋、亚磯酸H了醋、亚磯酸H苯醋、亚磯酸苯甲醋等。其中,较好的是正磯酸H甲醋、正 磯酸H己醋和正磯酸H了醋,正磯酸H了醋为最好。 组分(A)中所述的给电子体可W选自。~C2。的醇或异构醇,例如:甲醇、己醇、丙 醇、异丙醇、了醇、异了醇、2-己基己醇、正辛醇、十二醇、丙H醇、戊醇、癸醇、十二焼醇、十八 焼醇、卞醇、苯己醇,W。~Cs的直链醇为最佳。 组分(A)中所述的因化镇在溶解形成均匀溶液的过程中还可加入烷基金属化合 物如烷基锋和或烷基铅。[001引组分(A)中还可W加入有机娃化合物,有机娃化合物的通式为RixR2YSi(0R3)z,其中Ri和R2分别为姪基或因素,R3为姪基,0《x《2,0《y《2和0《z《4,且x+y+z= 4。 具体化合物包括;四甲氧基娃焼、四己氧基娃焼、四丙氧基娃焼、四了氧基娃、四氯化娃等。 组分(A)中各组分之间的摩尔比W每摩尔因化镇计,有机环氧化合物0. 01~10 摩尔,W0. 02~4摩尔为好;有机磯化合物0. 01~10摩尔,W0. 02~4摩尔为好;给电子 体0. 005~15摩尔,W0. 05~10摩尔为好;烷基金属化合物0~2摩尔,W0~0. 5摩尔 为好;过渡金属铁的因化物或衍生物0. 2~20摩尔;有机娃化合物为0. 05~1摩尔。组分 (A)中含铁量为Iwt%~8wt%。 组分A的制备方法;在揽拌下将因化镇溶解在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磯化合物中 再加入给电子体,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加或不加烷基金属化合物,在-35~6(TC温度下,最 好-30~10°C,将过渡金属铁的因化物或衍生物滴入因化镇均匀溶液,可W在-30~110°C 加入有机娃化合物,过滤、洗涂,得到组分A固体物。 所述组分度)有机铅化合物为烷基铅化合物。其中铅与铁的摩尔比计为100~ 0. 001,较好为10~0. 01,最好为1~0. 1。 所述的因代金属化合物在载铁过程完成后加入,其加入方式有W下几种,(1)因代 金属化合物加入组分A中;(2)将有机铅化合物与因代金属化合物预先反应得到混合物,其 制备方法为,将按一定比例稀释的因代金属化合物在-10~6(TC条件下,缓慢滴加到有机 铅化合物中,滴加速度为0. 1~0. 5ml/min,在聚合时加入上述混合物;(3)在聚合反应时依 次加入A、B、CH组分。 本专利技术催化剂A、B,C组分可直接应用于聚合体系,也可先预络合后应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乙烯均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包括以下组分:(A)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其是通过卤化镁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再加入给电子体形成均匀溶液,在上述均匀溶液中缓慢加入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进行载钛过程,用惰性稀释剂洗涤,得到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B)有机铝化合物;(C)卤代金属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怡菁周俊领马冬郭子芳黄廷杰王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