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7391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14:37
一种双色模,它包括定模(1)和动模(2),模腔分为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定模(1)上设有软胶浇口(5)和硬胶浇口(6),且软胶浇口(5)和硬胶浇口(6)分别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连通,动模(2)上滑动连接有将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隔开的刀片(7),刀片(7)一端位于软胶模腔(3)内,且刀片(7)的下平面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的过渡处平齐,刀片(7)一端的端面与正对的软胶模腔(3)内壁形状相同,刀片(7)的另一端位于定模(2)内,定模(2)内设有控制刀片(7)滑动的驱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相对较小、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及生产效率较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色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色模。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双色模要么需要两副模具,要么需要两个上模,要么需要模仁转动,这些双色模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需要上模或动模打开后,再次合模才能进行另外一种色料的注塑,则模具整体较大,顶出机构也较复杂,模具的维护周期较短,维护成本也就较高,同时整个的生产周期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体积相对较小、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及生产效率较高的双色模。本专利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双色模,它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的定模和动模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分为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所述的定模上设有软胶浇口和硬胶浇口,且软胶浇口和硬胶浇口分别与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连通,所述的动模上滑动连接有将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隔开的刀片,所述的刀片一端位于软胶模腔内,且刀片的下平面与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的过渡处平齐,刀片一端的端面与正对的软胶模腔内壁形状相同,刀片的另一端位于定模内,所述的定模内设有控制刀片滑动的驱动机构。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由于将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用刀片隔开,则在注塑时,刀片先将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隔开,此时先注塑硬胶,待硬胶注塑结束后,驱动机构驱动刀片滑动,使得软胶模腔与硬胶连通,这时再注塑软胶即可实现双色注塑,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开模,不需要转动模仁,也两副模具,可大幅减小模具的整体体积,也可降低顶出机构的加工难度和复杂程度,从而延长模具的维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整个生产过程周期较短,生产效率较高,因为不要开模故成品率也较高,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故本专利技术具有体积相对较小、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及生产效率较高的特点。作为改进,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油缸或气缸,且油缸或气缸位于定模内,所述的油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与刀片的另一端连接;则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动作响应较快,可靠性较好,可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成本。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油缸或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与刀片的滑动方向垂直,且活塞杆上设有滑块,所述的定模内设有滑孔,且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孔内,所述的滑块上设有横截面为“T”字型的斜抽芯块,所述的刀片的另一端设于与斜抽芯块滑动配合的凹槽;则这样设置后,可消除刀片在注塑时的反退情况,以消除相应的注塑缺陷,提高成品率;同时也使得整个驱动机构均位于定模内,可消除外界对驱动机构的影响,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稳定性更好。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孔上端的定模内设有对滑块上限位的第一限位块;则第一限位块设置后,使得刀片移动的准确性较好,不易出现刀片将软胶模腔内壁顶坏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使用稳定性,并延长模具的维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孔的侧壁上设有对滑块行程限位的限位孔,所述的滑块上设有与限位孔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孔位于远离刀片的滑孔侧壁上,且限位孔为通孔;则第二限位块不但增加了一个上限位,还增加一个下限位,使得滑块向上移动时定位的稳定性更好,即使其中一个限位块失效,还有另一个能保证刀片正常工作,故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稳定性更好;同时下限位又使得刀片缩回时的定位更加精确,从而有效地防止在刀片处出现注塑缺陷的情况,使得本专利技术注塑时的成品率进一步提高;并且限位孔为通孔,便于限位孔的加工和第二限位块的安装,从而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色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色模硬胶注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色模刀片缩回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色模软胶注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色模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所示:1、定模,2、动模,3、软胶模腔,4、硬胶模腔,5、软胶浇口,6、硬胶浇口,7、刀片,8、刀片孔,9、横浇道,10、内浇口,11、缓冲凹槽,12、油缸或气缸,13、滑块,14、滑孔,15、斜抽芯块,16、凹槽,17、第一限位块,18、限位孔,19、第二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双色模,它包括定模1和动模2(当然还包括其它零部件,但由于未涉及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专利技术点,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的定模1和动模2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分为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所述的定模1上设有软胶浇口5和硬胶浇口6,且软胶浇口5和硬胶浇口6分别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连通,所述的动模2上滑动连接有将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隔开的刀片7,所述的刀片7一端位于软胶模腔3内,且刀片7的下平面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的过渡处平齐,即刀片7将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隔开后硬胶模腔4为完整的硬胶模腔,刀片7一端的端面与正对的软胶模腔3内壁形状相同,所述的定模1上设有刀片孔8,一般刀片孔8设置在定模1的滑块主体(侧抽芯块)上,刀片7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刀片孔8内,所述的定模1内设有控制刀片7滑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也设置在滑块主体上,且定模1的模板上预留有驱动机构移动的空间;所述的刀片7另一端的体积大于刀片7一端的体积,即刀片7远离软胶模腔3的一端的体积大于刀片7近软胶模腔3的一端的体积,且刀片7的中部为喇叭形结构,所述的刀片孔8的中部为与刀片7中部相配的喇叭形结构,刀片孔8的形状与刀片7的形状相同。所述的软胶浇口5依次通过横浇道9和内浇口10与软胶模腔3连通,所述的内浇口10的宽度为软胶模腔3厚度的1/3,即内浇口10的宽度为产品软胶部分厚度的1/3。所述的横浇道9的横截面为“>”型结构,横浇道9与软胶浇口5连通的一端垂直于软胶浇口5;所述的软胶浇口5正下方横浇道9的内壁上设有缓冲凹槽11,即缓冲凹槽11位于软胶浇口5正下方横浇道9的内壁上。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油缸或气缸12(本例为油缸,这样便于与模具的其它驱动机构共用液压源,减少设备制备和使用成本),且油缸或气缸12位于定模1内,所述的油缸或气缸12的活塞杆与刀片7的另一端连接,即缸或气缸12的活塞杆与刀片7远离软胶模腔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油缸或气缸12的活塞杆的轴线与刀片7的滑动方向垂直,且活塞杆上设有滑块13,所述的定模1内设有滑孔14,且滑块13滑动连接在滑孔14内,所述的滑块13上设有横截面为“T”字型的斜抽芯块15,所述的刀片7的另一端设于与斜抽芯块15滑动配合的凹槽16,凹槽16为T型凹槽。所述的滑孔14上端的定模1内设有对滑块13上限位的第一限位块17。所述的滑孔14的侧壁上设有对滑块13行程限位的限位孔18,限位孔18为腰型孔,所述的滑块13上设有与限位孔18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块19;所述的限位孔18位于远离刀片7的滑孔18侧壁上,且限位孔18为通孔。注塑时,定模1和动模2合模后,油缸动作将滑块13向定模1方向推出直至被第一限位块17和第二限位块19限位,此时在滑块13和凹槽16的作用下,刀片7一端滑出刀片孔8将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隔开,随后通过硬胶浇口6进行硬胶注塑,待硬胶注塑完成后,油缸再次动作将滑块13拉回初始位置,此时软胶模腔3与已经注塑的硬胶模腔4连通,再通过软胶浇口5进行注塑,软胶在经过缓冲凹槽11、横浇道9和内浇口10后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色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色模,它包括定模(1)和动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1)和动模(2)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分为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所述的定模(1)上设有软胶浇口(5)和硬胶浇口(6),且软胶浇口(5)和硬胶浇口(6)分别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连通,所述的动模(2)上滑动连接有将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隔开的刀片(7),所述的刀片(7)一端位于软胶模腔(3)内,且刀片(7)的下平面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的过渡处平齐,刀片(7)一端的端面与正对的软胶模腔(3)内壁形状相同,刀片(7)的另一端位于定模(2)内,所述的定模(2)内设有控制刀片(7)滑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模,它包括定模(1)和动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1)和动模(2)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分为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所述的定模(1)上设有软胶浇口(5)和硬胶浇口(6),且软胶浇口(5)和硬胶浇口(6)分别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连通,所述的动模(2)上滑动连接有将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隔开的刀片(7),所述的刀片(7)一端位于软胶模腔(3)内,且刀片(7)的下平面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的过渡处平齐,刀片(7)一端的端面与正对的软胶模腔(3)内壁形状相同,刀片(7)的另一端位于定模(2)内,所述的定模(2)内设有控制刀片(7)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油缸或气缸(12),且油缸或气缸(12)位于定模(2)内,所述的油缸或气缸(12)的活塞杆与刀片(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应可国黄筱伍王靖宇金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