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5862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1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包括料仓、第一下料通道、料斗和分流器,下料通道接通料仓和料斗,分流器设置于料仓和料斗中,分流器包括筒体、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分别固定于筒体两端,分流器固定于料仓和料斗内壁,且分流器与料仓内壁和料斗内壁之间均设置有下料通道。在料仓和料斗中设置橄榄状的分流器,使粉料从分流器与料仓、分流器与料斗之间的第二下料通道流出,一方面分流器在料仓和料斗中部形成填充,粉料从分流器旁侧流通,避免流通过程中形成漏斗状低谷;另一方面第二下料通道为宽度均匀的通道,粉料在第二下料通道中的压强均等,粉料均布分流,使粉料在料仓和料斗中匀速、均匀、缓慢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物料下料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下料装置是采用漏斗式的料仓结构,将粉料置于漏斗式料仓中,粉料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源源不断的向下输送;粉料在仓储、均化、配料、输送、压制过程中,经过进仓出仓,循环几次后,粉料颗粒分布及其不均,粉料波动成波浪起伏,对生产影响极大。粉料在入料处形成塔尖状,大颗粒四周流,小颗粒或粉末堆积中间;料仓出料形成一个沙漏斗状,粉料颗粒出仓就形成颗粒高峰和颗粒低谷,造成下料不均匀的问题,对压机压制砖坯产生影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料仓入料处不会形成塔尖、粉料不会随下料形成颗粒高峰和颗粒低谷、下料均匀的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包括料仓、第一下料通道、料斗和分流器,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接通所述料仓和料斗,所述分流器设置于所述料仓和料斗中,所述分流器包括筒体、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所述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分别固定于所述筒体两端,所述分流器固定于所述料仓和料斗内壁,且所述分流器与所述料仓内壁和料斗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下料通道。作为优选:所述分流器还包括分流支架,所述分流支架一端固定于所述筒体外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料仓内壁或料斗内壁。作为优选:所述分流支架包括第一分流支架和第二分流支架,所述第一分流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锥斗与筒体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二分流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锥斗与筒体固定连接处。作为优选:所述料仓和料斗均设置有锥斗部,所述第一分流支架和第二分流支架相互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锥斗部。作为优选:所述锥斗部、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的锥角均为68度,所述第一分流支架与筒体之间的夹角为56度。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四周均匀设置有6根第一分流支架和6根第二分流支架。作为优选:所述料仓和料斗的锥斗部均设置有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⑴在料仓和料斗中填充粉料时,粉料在入料形成塔尖状,大颗粒四周流,小颗粒或粉末堆积中间;料仓出料时塔尖变成一个沙漏斗状,出仓形成颗粒高峰和低谷,而在料仓和料斗中设置橄榄状的分流器,使粉料从分流器与料仓、分流器与料斗之间的第二下料通道流出,一方面分流器在里料仓和料斗中部形成填充,粉料从分流器旁侧流通,避免流通过程中形成漏斗状低谷;另一方面第二下料通道为宽度均匀的通道,粉料在第二下料通道中的压强均等,粉料均布分流,使粉料在料仓和料斗中匀速、均匀、缓慢下降。⑵设置分流支架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撑作用,将分流器固定于料仓和料斗中部,并形成宽度均匀的第二下料通道。⑶控制阀可控制料仓和料斗下料的通断和下料速度,可根据需要快速方便的调-K-T O【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的分流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料仓10,锥斗部12,第一下料通道20,料斗30,分流器40,筒体42,第一锥斗44,第二锥斗46,分流支架48,第一分流支架482,第二分流支架484,第二下料通道50,控制阀60 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图2、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该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包括料仓10、第一下料通道20、料斗30和分流器40,第一下料通道20接通料仓10和料斗30,分流器40设置于料仓10和料斗30中,分流器40包括筒体42、第一锥斗44和第二锥斗46 ;第一锥斗44和第二锥斗46分别固定于筒体42两端,分流器40固定于料仓10和料斗30内壁,且分流器40与料仓10内壁和料斗30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下料通道50。本实施例中,分流器40还包括分流支架48,分流支架48 —端固定于筒体42外壁,另一端固定于料仓10内壁或料斗30内壁。设置分流支架48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撑作用,将分流器40固定于料仓10和料斗30中部,并形成宽度均匀的第二下料通道50。本实施例中,分流支架48包括第一分流支架482和第二分流支架484,第一分流支架482设置于第一锥斗44与筒体42固定连接处,第二分流支架484设置于第二锥斗46与筒体42固定连接处。本实施例中,料仓10和料斗30均设置有锥斗部12,第一分流支架482和第二分流支架484相互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锥斗部12。本实施例中,锥斗部12、第一锥斗44和第二锥斗46的锥角均为68度,第一分流支架482与筒体42之间的夹角为56度。本实施例中,筒体42四周均匀设置有6根第一分流支架482和6根第二分流支架484。料仓10与分流器40之间、料斗30与分流器40之间形成的第二下料通道50均为锥形。本实施例中,料仓10和料斗30的锥斗部12均设置有控制阀60。控制阀60可控制料仓10和料斗30下料的通断和下料速度,可根据需要快速方便的调节。工作原理:在料仓10和料斗30中填充粉料时,粉料在入料形成塔尖状,大颗粒四周流,小颗粒或粉末堆积中间;料仓10出料时塔尖变成一个沙漏斗状,出仓形成颗粒高峰和低谷,而在料仓10和料斗30中设置橄榄状的分流器40,使粉料从分流器40与料仓10、分流器40与料斗30之间的第二下料通道50流出,一方面分流器40在里料仓10和料斗30中部形成填充,粉料从分流器40旁侧流通,避免流通过程中形成漏斗状低谷;另一方第二下料通道50为宽度均匀的通道,粉料在第二面下料通道中的压强均等,粉料均布分流,使粉料在料仓10和料斗30中匀速、均匀、缓慢下降。最终输送至压砖机内进行压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主权项】1.一种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包括料仓、第一下料通道、料斗和分流器,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接通所述料仓和料斗,所述分流器设置于所述料仓和料斗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包括筒体、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所述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分别固定于所述筒体两端,所述分流器固定于所述料仓和料斗内壁,且所述分流器与所述料仓内壁和料斗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下料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还包括分流支架,所述分流支架一端固定于所述筒体外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料仓内壁或料斗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支架包括第一分流支架和第二分流支架,所述第一分流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锥斗与筒体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二分流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锥斗与筒体固定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和料斗均设置有锥斗部,所述第一分流支架和第二分流支架相互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锥斗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斗部、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的锥角均为68度,所述第一分流支架与筒体之间的夹角为56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四周均匀设置有6根第一分流支架和6根第二分流支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和料斗的锥斗部均设置有控制阀。【专利摘要】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料仓下料稳定分流装置,包括料仓、第一下料通道、料斗和分流器,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接通所述料仓和料斗,所述分流器设置于所述料仓和料斗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包括筒体、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所述第一锥斗和第二锥斗分别固定于所述筒体两端,所述分流器固定于所述料仓和料斗内壁,且所述分流器与所述料仓内壁和料斗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下料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杰邓海林唐伟洪庆复赵万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