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415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0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模板、模仁、型芯、调整机构和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在模仁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至少一个小槽和一个大槽,且小槽都套接在大槽内;模板与模仁的大槽的开口面贴合;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两调整板之间叠加放置在模仁的大槽内;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通过从小槽的开口面穿过模仁本体延伸到大槽内并连接第一调整板;型芯放置在调整板的上方,并与模仁的小槽形状相匹配;升降控制机构用于调整第一调整板在大槽中的升降运动,第二调整板通过左右运动使得型芯、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和模板保持从上到下依次贴合。实现了一个模具注塑多种规格的产品,且操作简单,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注塑模具的型腔一般是规格固定不变的结构,即一种结构尺寸需开一付模具型腔,一付模具型腔又只能够注塑一种规格结构的产品,若要注塑其他规格尺寸的产品,且该类产品在结构上极为相似,而类似于这类产品只需稍微的调整型腔的尺寸以及在可允许的范围内调整型腔的规格,即可注塑新产品。然而现实情况是,对于这类产品的注塑,均需另行开模。如图1所示,该注塑模具I中包括:模芯11和模仁12,当需要注塑不同规格的产品时,需要将对应规格的模芯12进行更换来形成不同规格的型腔,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开模成本,而且也增加了多规格新品模具的开发周期;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注塑模具,如图2所示,该注塑模具2中包括:模芯21、模仁22和垫板23 ;该注塑模具2是通过采用不同厚度的垫板23来实现不同规格的产品的注塑的,但其在更换垫板的过程中,需要下机和下模才能更换垫板,从而实现型腔的不同,但其操作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个注塑模具在需要注塑不同规格的产品时成本较高或者是操作繁琐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模板、模仁、型芯、调整机构和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在所述模仁的下表面设有一个大槽,在所述模仁的上表面至少设有一个小槽,且所述至少一个小槽都套接在所述大槽内;所述模板与所述模仁的大槽的开口面贴合;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一调整板与第二调整板按照第一调整板在上第二调整板在下的叠加方式放置在所述模仁的大槽内;所述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通过从所述小槽的开口面穿过所述模仁本体延伸到大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调整板连接;所述型芯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板的上方,并与所述模仁的小槽形状相匹配;所述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调整板在大槽中的升降运动,所述第二调整板通过左右运动使得所述型芯、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和模板保持从上到下依次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弹性模块;所述第一调整板的底部形成相交线为水平线段且向内凹的两个斜面,所述两个斜面分别与沿着相交线形成的竖直面的两侧成锐角;所述第二调整板的顶部形成与所述第一调整板底部相匹配的两个斜面,且所述第一调整板的底部所形成的两个斜面与所述第二调整板顶部的两个斜面贴合;在所述第二调整板顶部的两个斜面相交的相交线上向其两个斜面的倾斜方向延伸至底部的底部区域上设置有所述弹性模块,且所述弹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板与所述模仁,并设置在所述模仁的大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整板的两个斜面倾斜方向的底部区域为两个侧面时,所述弹性模块设置在这两个侧边的至少一个上。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控制机构还用于固定所述型芯与所述第一调整板。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一调整板固定连接,并通过其升降运动来控制所述第一调整板在大槽中的升降运动;或,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一调整板螺接,并通过旋转运动来控制所述第一调整板在大槽中的升降运动。进一步地,当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一调整板螺接时,所述升降部件包括螺杆和固定套,所述螺杆通过与固定套的套接固定来螺接所述第一调整板。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控制机构还包括若干个厚度不同的调整介子,所述调整介子通过与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螺杆的配合调整所述第一调整板的在大槽中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模块包括弹簧或弹片。进一步地,所述模仁中设置有两个小槽,且所述两个小槽都与所述大槽套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在该注塑模具中,通过调整机构和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的相互配合,在控制第一调整板的升降运动来调整该模具中的型腔的厚度来使得所述注塑模具注塑出不同规格的产品,且在本方案中所提供的注塑模具,不仅能注塑不同规格的产品,而且其操作比较简单,只需通过升降控制机构的控制即可,也不需要下机下模的操作,方便产家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注塑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所提供的注塑模具是可以通过其升降控制机构与调整机构的相互配合作用,来实现调整模具中的型腔厚度的方案,从而实现在一个注塑模具中注塑出不同规格的产品,本技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够只利用一个模仁即可完成多种规格的产品注塑,节省了用具成本,为生产商降低了成本。本技术所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模板、模仁、型芯、调整机构和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在所述模仁的下表面设有一个大槽,在所述模仁的上表面至少设有一个小槽,且所述至少一个小槽都套接在所述大槽内;所述模板与所述模仁的大槽的开口面贴合;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一调整板与第二调整板按照第一调整板在上第二调整板在下的叠加方式放置在所述模仁的大槽内;所述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通过从所述小槽的开口面穿过所述模仁本体延伸到大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调整板连接;所述型芯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板的上方,并与所述模仁的小槽形状相匹配;所述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调整板在大槽中的升降运动,所述第二调整板通过左右运动使得所述型芯、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和模板保持从上到下依次贴合。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的配合使得所述型芯、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和模板保持从上到下依次贴合,是为了使得在注塑产品的过程中不会使得注塑变形,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弹性模块;所述第一调整板的底部形成相交线为水平线段且向内凹的两个斜面,所述两个斜面分别与沿着相交线形成的竖直面的两侧成锐角;所述第二调整板的顶部形成与所述第一调整板底部相匹配的两个斜面,且所述第一调整板的底部所形成的两个斜面与所述第二调整板顶部的两个斜面贴合;在所述第二调整板顶部的两个斜面相交的相交线上向其两个斜面的倾斜方向延伸至底部的底部区域上设置有所述弹性模块,且所述弹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板与所述模仁,并设置在所述模仁的大槽内。通过在两个调整板之间设置斜面贴合,且在第二调整板与模仁之间利用所述弹性模块进行连接,使得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模仁、型芯、调整机构和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在所述模仁的下表面设有一个大槽,在所述模仁的上表面至少设有一个小槽,且所述至少一个小槽都套接在所述大槽内;所述模板与所述模仁的大槽的开口面贴合;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一调整板与第二调整板按照第一调整板在上第二调整板在下的叠加方式放置在所述模仁的大槽内;所述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通过从所述小槽的开口面穿过所述模仁本体延伸到大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调整板连接;所述型芯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板的上方,并与所述模仁的小槽形状相匹配;所述至少两个升降控制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调整板在大槽中的升降运动,所述第二调整板通过左右运动使得所述型芯、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和模板保持从上到下依次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晓明唐丽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