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自动矫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4650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3:15
一种轮毂自动矫形机,在辊道进料口具有自动轮型识别功能,采用移动机械手上卸料,通知自动矫形机,自动矫形机为辊道通过式安装;分为三个工位,第一工位对中和照相识别和旋转定位,第二工位矫形,根据前端轮型识别的信号调用相应的轮型尺寸,并确认轮型的矫形方向,通知伺服压力机的上矫形油缸或下矫形油缸运动,第三工位出料。通过对变形轮毂的矫正,减少轮毂的变形量,从而减少机加工量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此设备通过移动机械手上下料,压力机采用全伺服油压机,能够准确的实现轮毂矫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毂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对轮毂变形进行矫正的设备。
技术介绍
车轮作为汽车上中药的安全部件之一,承载着全部的汽车重量,因此轮毂的加工制造过程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轮毂在铸造成型及淬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形,影响轮毂猴急机加工精度,造成产品合格率降低或者直接造成废品的发生。常见的轮毂变形包括轮毂外圈的平面度,轮毂法兰面变形,上凸或者下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轮毂外圈平面变形和轮毂法兰面上凸或下凹变形进行全自动矫形的矫形机,矫形精度高,自动化程度强,适用于不同轮型的轮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轮毂自动矫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轮毂传送的辊道,辊道实现轮毂的自动输送;在辊道进料口位置设有轮毂轮型自动识别装置,可以检测进入辊道的轮毂轮型,并将轮毂轮型信息传送至控制器;移动机械手,移动机械手可以将辊道上的轮毂搬运至自动矫形机,自动矫形机为辊道通过式安装,自动矫形机分为三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第一工位处设有对中装置实现轮毂的对中定位,与对中装置对应的在轮毂上方设有拍照设备;第二工位包括上矫形油缸和下矫形油缸,其中上矫形油缸包括一级主油缸和二级主油缸,一级主油缸与上伺服滑块连接,上伺服滑块可以沿竖直放置的导向柱上下移动;二级主油缸固定在上伺服滑块上,上伺服滑块与矫形盘固定连接,二级主油缸与上矫形装置连接;下矫形油缸的顶部与下矫形台板固定连接,下矫形垫板固定在机架上;第三工位包括搬运机械手,搬运机械手将矫形后的轮毂搬运至棍道上通过棍道出料口卸料。进一步地,所述的对中装置包括夹紧气缸带动的四个夹紧搓轮,四个夹紧搓轮可以沿着居中导轨同时向靠近/远离四夹紧搓轮中心方形移动,还包括旋转伺服电机带动下的转轴,转轴可以带动对中装置处的轮毂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矫形装置包括与二级主油缸连接的压紧中心轴,压紧中心轴的底部套置有导向套,且压紧中心轴底部末端为圆锥状,该圆锥状末端与滑块顶部的圆锥状凹槽配合连接,滑块底部还固定设有若干顶杆,顶杆与轮毂螺栓孔布置方式相同,在滑块上还设有横向复位弹簧。进一步地,上伺服滑块的顶面与下矫形垫板的顶面平行。进一步地,在一级主油缸上固定设有压力传感器,上伺服滑块两侧连接有位移传感器,二级主油缸和下矫形油缸上均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综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一级主油缸带动上伺服滑块上下移动,上伺服滑块配合下矫形垫板实现对轮毂外圈平面变形的矫形,使得轮毂外圈的平面度达到±0.2_(毫米)。通过二级主油缸带动上矫形装置配合下矫形油缸带动下矫形台版同时运动实现对轮毂法兰面上凸和/或下凹变形的矫形,控制变形量在0.2_(毫米)之内。通过对变形轮毂的矫正,减少轮毂的变形量,从而减少机加工量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此设备通过移动机械手上下料,压力机采用全伺服油压机,能够准确的实现轮毂矫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A-A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上矫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中:I移动机械手,2第一工位,3第二工位,4第三工位,5夹紧搓轮,6夹紧气缸,7旋转伺服电机,8居中导轨,9拍照设备,10 一级主油缸,11 二级主油缸,12上伺服滑块,13矫形盘,14导向柱,15压紧中心轴,16导向套,17滑块,18顶杆,19复位弹簧,20导向支座,21下矫形油缸,22下矫形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用于轮毂传送的辊道,辊道实现轮毂的自动输送。在辊道进料口位置设有轮毂轮型自动识别装置,可以检测进入辊道的轮毂轮型,并将轮毂轮型信息传送至控制器。根据进料口的照相识别判断的轮毂型号矫形机调用相应的轮毂参数。移动机械手I,移动机械手可以将辊道上的轮毂搬运至自动矫形机,配合辊道实现了自动矫形,自动化程度提高。自动矫形机为辊道通过式安装,自动矫形机分为三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2、第二工位3和第三工位4。如图2、图3所示,第一工位处设有对中装置实现轮毂的对中定位,与对中装置对应的在轮毂上方设有拍照设备9。其中所述的对中装置包括夹紧气缸6带动的四个夹紧搓轮5,四个夹紧搓轮可以沿着水平布置的居中导轨8同时向靠近/远离四夹紧搓轮中心方形移动,还包括旋转伺服电机7带动下的转轴,转轴可以带动对中装置处的轮毂旋转。当轮毂进入到第一工位时,对中装置将轮毂加紧,通过照相定位判断轮毂螺栓孔的位置在中轴线上,此时居中旋转停止等待移动机械手夹紧后居中夹紧打开,移动机械手前行,将轮毂送入第二工位。如图4所示,第二工位包括上矫形油缸和下矫形油缸,其中上矫形油缸包括一级主油缸10和二级主油缸11,一级主油缸与上伺服滑块连接12,上伺服滑块与矫形,13固定连接,上伺服滑块可以沿竖直放置的导向柱14上下移动;二级主油缸固定在上伺服滑块上,二级主油缸与上矫形装置连接。下矫形油缸21的顶部与下矫形台板固定连接,下矫形垫板22固定在机架上。上伺服滑块在一级主油缸的作用下根据轮毂参数下行到指定位置,同时一级主油缸接有压力传感器,上伺服滑块两侧接位移传感器,当两传感器中有一个达到设定值时,上伺服滑块停止动作。配合下矫形垫板实现对轮毂外圈平面变形的矫正,使得轮毂外圈的平面度达到±0.2mm(毫米)。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上矫形装置包括与二级主油缸连接的压紧中心轴15,压紧中心轴的底部套置有导向套16,导向套套置在导向支座内20,且压紧中心轴底部末端为圆锥状,该圆锥状末端与滑块顶部的圆锥状凹槽配合连接,滑块底部还固定设有若干顶杆18,顶杆与轮毂螺栓孔布置方式相同,在滑块上还设有横向复位弹簧19。因轮毂上法兰面不允许磕碰,所以在上端二级油缸上连有螺栓孔自动调整装置,此装置是根据轮毂参数自动调整到螺栓孔位置(此位置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会去掉),通过按压此位置达到矫形轮毂轮辋面的目的。矫形轮毂法兰面时因轮毂法兰面外侧需要保护,所以采用按压螺栓孔底部,由于各种轮毂的螺栓孔位置不同,此装置采用位移可控的同步方式。二级主油缸和下矫形油缸上均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当两传感器中有一个达到设定值时,保持5?10秒,已达到矫形目的,此后各油缸回原点。为保证顶杆能够按压到螺栓孔内,在轮毂进入压力机时采用了照相定位的方式。第三工位包括搬运机械手,搬运机械手将矫形后的轮毂搬运至棍道上通过棍道出料口卸料,由此循环。进一步地,上伺服滑块的顶面与下矫形垫板的顶面平行,保证轮毂外圈平面度的精度矫形精度。为保证上滑块与下垫板的平行度,下垫板采用可调整式安装方式。便于拆卸及修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轮毂自动矫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轮毂传送的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毂自动矫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轮毂传送的辊道,辊道实现轮毂的自动输送;在辊道进料口位置设有轮毂轮型自动识别装置,可以检测进入辊道的轮毂轮型,并将轮毂轮型信息传送至控制器;移动机械手,移动机械手可以将辊道上的轮毂搬运至自动矫形机,自动矫形机为辊道通过式安装,自动矫形机分为三个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第一工位处设有对中装置实现轮毂的对中定位,与对中装置对应的在轮毂上方设有拍照设备;第二工位包括上矫形油缸和下矫形油缸,其中上矫形油缸包括一级主油缸和二级主油缸,一级主油缸与上伺服滑块连接,上伺服滑块可以沿竖直放置的导向柱上下移动;二级主油缸固定在上伺服滑块上,上伺服滑块与矫形盘固定连接,二级主油缸与上矫形装置连接;下矫形油缸的顶部与下矫形台板固定连接,下矫形垫板固定在机架上;第三工位包括搬运机械手,搬运机械手将矫形后的轮毂搬运至辊道上通过辊道出料口卸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锡佐魏兆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新立新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