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436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头组件、前轮组件、鞍座组件、前轮组件和X形中心架。自行车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呈“X”形,其折叠和定位机构位于X形中心架上,使用者可通过撤销定位机构的限制,使X形中心架发生转动,达到自行车折叠的目的,折叠后的自行车呈“I”形。定位机构采用摁压式的环形摁钮,通过单次摁压即可解除定位,使自行车发生折叠,无需取下定位销或螺钉,极大的节约自行车在折叠过程中所需的操作时间,折叠过程极为方便快捷,并且折叠后的体积小巧玲珑,外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它是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SP两轮车。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自行车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折叠自行车属于自行车的一个分类。一般折叠车有车架折叠关节和立管折叠关节构成。通过车架折叠,将前后两轮对折在一起,可减少45%左右的长度。整车在折叠后可放入登机箱和折叠包内,以及汽车的后备箱。在折叠的过程中也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可手动将车折叠展开。在折叠后通过座杆做为支撑点以使折叠后能立稳。折叠自行车携带、使用方便舒适,生产工艺成熟。但是这种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取下一定数量控制自行车折叠的插销,以及一些拧紧的螺钉,花需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进行折叠。同时折叠完毕后的车身仍旧占据较大的空间,且其折叠完毕后的外形较为怪异,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因此,现有的折叠自行车仍旧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复杂、繁琐,折叠展开过程消耗大量时间;二、现有自行车的车架一体设置,当车架的一部分发生损坏时,需要对整个车架进行更换和维修,更换成本较大,并且由于整体的车架体积庞大,维修难度大;三、损坏后的车架各部分零部件拆卸过程繁琐,需要进一步的简化拆卸;四、折叠后的体积仍旧较为庞大,不易于使用者携带以及储放。针对折叠过程繁琐的问题:现有的折叠自行车,由于折叠过程中需要取下一定数量控制自行车折叠的插销,以及一些拧紧的螺钉,花需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进行折叠,效率低下。若是采用一种一键解锁:仅需使用者通过一步操作即可完成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将极大的简化折叠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自行车在折叠过程中操作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能够将折叠的步骤最大限度的简化,降低自行车在展开和折叠过程中消耗的时间。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A、车头组件;包括:扶手、中空车头杆和传动杆,扶手固定于传动杆一端,传动杆穿设于中空车头杆内部,中空车头杆具有第一连接部;B、前轮组件;包括:传动连杆、中空前轮套杆和前轮,前轮转动连接于传动连杆的一端,传动连杆穿设于中空前轮套杆内部,传动连杆具有第二连接部;C、鞍座组件,包括:座杆和坐垫,坐垫固定于座杆上端,座杆具有第三连接部;D、后轮组件,包括后轮、后轮架和动力输出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安装在后轮架中部,后轮转动连接于后轮架的后端,后轮架具有第四连接部;E、可合并的X形中心架;包括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部可旋转安装;所述第一部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可拆卸式安装的第一安装口和第四安装口;第二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可拆卸式安装的第二安装口和第三安装口 ;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壳体、至少两组定位机构、与前轮组件中的传动连杆配合连接的第二传动轴以及中心传动组件;第二传动轴和定位机构位于第二壳体内,中心传动组件贯穿安装在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中心,第二传动轴内端传动连接中心传动组件,外端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口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壳体上的定位基块、定位压盖、定位弹簧和定位柱;所述定位基块内设有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由靠近第一部的第一孔和远离第一部的第二孔组成;所述定位柱上端设有定位头,定位头位于第二孔内,定位柱中部位于第一孔内;定位压盖固定在定位基块外端;定位弹簧压缩在定位压盖和定位头之间,并容纳在第二孔内;所述第一部包括第一壳体、环形摁钮和弹簧,第一壳体远离第二部的一侧设有容纳环形摁钮的摁钮槽,环形摁钮内侧设有贯穿摁钮槽槽底的顶压柱,所述弹簧位于摁钮槽内并套在顶压柱上;第一壳体靠近第二部的一侧设有定位通孔;定位通孔以及顶压柱的数量分别与定位柱匹配,顶压柱内端分别对应所述定位通孔;第一部与第二部呈X形时,所述定位通孔分别与所述定位柱对应;定位柱下端伸出第二部至第一部的定位通孔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靠近第一部的第二壳体上设有弧形通孔和固定在第二壳体上的弧形限位块,所述弧形通孔和弧形限位块围绕在中心传动组件外周侧并位于同一圆周上;X形中心架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并伸入弧形通孔的凸块和位于第二壳体内并与凸块连接的连接块;凸块随第一部和第二部相对旋转而跟随弧形通孔活动;所述连接块的尺寸大于弧形通孔的宽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弧形限位块内设有沿其弧形长度方向的弧形弹簧孔,弧形弹簧安装在弧形弹簧孔内,并且两端伸出所述弧形弹簧孔,连接块的一侧与伸出所述弧形限位块的弧形弹簧一端对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传动组件包括中心传动轴、车头锥齿轮、前轮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中心传动轴贯穿并固定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同步转动,第一传动齿轮与车头锥齿轮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与前轮锥齿轮相连接;中心传动轴两端均套设有中心轴承,所述2个中心轴承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和第二部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部内侧的外壁面和第二部内侧的外壁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环形滚珠槽,两个环形滚珠槽之间设有多个排列呈环形的滚珠。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弧形通孔两侧的第二壳体内侧面上分别设有两条第一滚珠槽,连接块内侧面设有与所述两条第一滚珠槽对应的两处第二滚珠槽,所述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之间设有多个限位滚珠。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部内侧的外壁面和第二部内侧的外壁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环形滚珠槽,两个环形滚珠槽之间设有多个排列呈环形的滚珠。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压柱朝向第一部的一端呈圆顶状,所述定位柱朝向顶压柱的一端呈圆顶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口内壁设有扣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活动扣紧机构,所述活动扣紧机构包括脱出按钮、连杆和能够同扣槽配合的扣紧块,所述扣紧块与第一连接部滑动或转动连接,连杆连接脱出按钮和扣紧块,所述脱出按钮、连杆或扣紧块任意一处设有供扣紧块复位的弹性件;所述连杆包括块连杆和臂连杆,块连杆与扣紧块相连,臂连杆与脱出按钮相连,臂连杆上设有滑动凸块,块连杆上设有供滑动凸块嵌入并滑动的滑槽;所述第二安装口、第三安装口和第四安装口同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安装口和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方式相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手为环形扶手,环形扶手包括侧握把、前端把手与传动杆相固定的平直段,前端把手设有开口,开口处的前端把手滑动连接有锁定套筒,锁定套筒与前端把手之间设有弹性扣合锁定结构;弹性扣合锁定结构包括弹性锁舌、打开锁舌锁定的锁芯和供锁舌扣合的锁孔,锁孔位于锁定套筒上,锁舌和锁芯设于前端把手内;所述锁定套筒内设有使扶手处于常闭状态的复位弹性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X形折叠自行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X形折叠自行车,在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X形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A、车头组件(3);包括:扶手(33)、中空车头杆(31)和传动杆(30),扶手(33)固定于传动杆(30)一端,传动杆(30)穿设于中空车头杆(31)内部,中空车头杆(31)具有第一连接部(310);B、前轮组件(1);包括:传动连杆(10)、中空前轮套杆(11)和前轮(13),前轮(13)转动连接于传动连杆(10)的一端,传动连杆(10)穿设于中空前轮套杆(11)内部,传动连杆(10)具有第二连接部(110);C、鞍座组件(2),包括:座杆(21)和坐垫(20),坐垫(20)固定于座杆(21)上端,座杆(21)具有第三连接部(210);D、后轮组件(4),包括后轮(43)、后轮架(40)和动力输出系统(41),动力输出系统(41)安装在后轮架(40)中部,后轮(43)转动连接于后轮架(40)的后端,后轮架(40)具有第四连接部(400);E、可合并的X形中心架;包括有:第一部(5)和第二部(6);第一部(5)和第二部(6)中部可旋转安装;所述第一部(5)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0)以及第四连接部(400)可拆卸式安装的第一安装口(510)和第四安装口(511);第二部(6)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10)以及第三连接部(210)可拆卸式安装的第二安装口(611)和第三安装口(610);所述第二部(6)包括第二壳体(61)、至少两组定位机构(62)、与前轮组件中的传动连杆(10)配合连接的第二传动轴(65)以及中心传动组件(63);第二传动轴(65)和定位机构(62)位于第二壳体(61)内,中心传动组件(63)贯穿安装在第一部(5)和第二部(6)的中心,第二传动轴(65)内端传动连接中心传动组件(63),外端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口(611);所述定位机构(62)包括固定在第二壳体(61)上的定位基块(622)、定位压盖(620)、定位弹簧(621)和定位柱(623);所述定位基块(622)内设有阶梯通孔,阶梯通孔由靠近第一部(5)的第一孔(6221)和远离第一部(5)的第二孔(6220)组成;所述定位柱(623)上端设有定位头,定位头位于第二孔(6220)内,定位柱(623)中部位于第一孔(6221)内;定位压盖(620)固定在定位基块(622)外端;定位弹簧(621)压缩在定位压盖(620)和定位头之间,并容纳在第二孔(6220)内;所述第一部(5)包括第一壳体(51)、环形摁钮(50)和弹簧(502),第一壳体(51)远离第二部(6)的一侧设有容纳环形摁钮(50)的摁钮槽(513),环形摁钮(50)内侧设有 贯穿摁钮槽(513)槽底的顶压柱(501),所述弹簧(502)位于摁钮槽(513)内并套在顶压柱(501)上;第一壳体(51)靠近第二部(6)的一侧设有定位通孔(52);定位通孔(52)以及顶压柱(501)的数量分别与定位柱(623)匹配,顶压柱(501)内端分别对应所述定位通孔(52);第一部(5)与第二部(6)呈X形时,所述定位通孔(52)分别与所述定位柱(623)对应;定位柱(623)下端伸出第二部(6)至第一部(5)的定位通孔(5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华孔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途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