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436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电动车,折叠电动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鞍座,折叠电动车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的前方上端角与前车架铰接,第一连接板的后方上端角与后车架上端铰接,第二连接板的后方上端角与鞍座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位于第一连接板下方,第一连杆的前端与前车架铰接,第一连杆的后端与第二连杆的前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的前方下端角铰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只需将鞍座向上拉起并向前轻推就能将车体折叠起来,具有折叠过程简单,折叠速度快,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由于车体的自锁结构,车体折叠后不会自行展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易于折叠的折叠电动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动车或自行车不能折叠,在存储时要占用较大空间,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折叠电动车或自行车具有折叠过程繁琐,折叠速度慢的缺陷,往往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够将电动车或自行车从展开状态调整为折叠状态,用户使用时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电动车,以达到简化折叠电动车的折叠过程,提升折叠速度,使折叠电动车更加易于使用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折叠电动车,所述折叠电动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鞍座,所述折叠电动车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方上端角与前车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方上端角与所述后车架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方上端角与鞍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前车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方下端角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下方设有一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方下端角铰接。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一容置槽,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弹簧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下端设有弹簧底座,所述容置槽上端设有一限位豁口,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弹簧底座和所述限位豁口配合对所述支撑弹簧下端限位。优选的,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前车架的铰接点以及所述容置槽底部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所述支撑弹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铰接点位于所述基准线的前侧。优选的,所述折叠电动车还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方下端角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方上端角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方下端角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一、二连杆的连接处铰接。优选的,所述折叠电动车的电池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所述折叠电动车的驱动轮为前轮。优选的,所述后车架下端通过减震弹簧与后轮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只需将鞍座向上拉起并向前轻推就能将车体折叠起来,具有折叠过程简单,折叠速度快,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由于车体的自锁结构,车体折叠后不会自行展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展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折叠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车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另一角度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前车架2、后车架3、鞍座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支撑弹簧11、容置槽111、限位豁口 12、弹簧底座13、电池14、前轮15、减震弹簧16、后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根据图1至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和鞍座3,折叠电动车还包括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以及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第四连杆9。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4的前方上端角与前车架I铰接,第一连接板4的后方上端角与后车架2上端铰接。第二连接板5的后方上端角与鞍座3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6位于第一连接板4下方,第一连杆6的前端与前车架I铰接,第一连杆6的后端与第二连杆7的前端铰接,第二连杆7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5的前方下端角铰接,第三连杆8的前端与第一连接板4的后方下端角铰接,第三连杆8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板5的前方上端角铰接,第四连杆9的前端与第一连接板4的后方下端角铰接,第四连杆9的后端与第一、二连杆的连接处铰接。第三连杆8和第四连杆9用于保证前、后车架折叠的同步,使得折叠过程更加顺畅。第二连接板5下方设有一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板5的后方下端角铰接,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弹簧10在鞍座3下方起到支撑减震的作用,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弹簧10提供朝向前上方的推力,防止后车架2展开。 后车架2上设置有一容置槽11,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弹簧10收容于容置槽11内,支撑弹簧10在容置槽11内处于压缩状态,提供向前上方的推力。支撑弹簧10下端设有弹簧底座12,容置槽11上端设有一限位豁口 111,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弹簧底座12和限位豁口 111配合对支撑弹簧10下端限位。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连杆6和前车架I的铰接点为图2中A点,容置槽11底部端点为图2中C点,A点和C点的连线为基准线,支撑弹簧10与第二连接板5的铰接点为图2中B点,B点位于基准线的前侧。优选的,折叠电动车的电池13设置在前车架I上,折叠电动车的驱动轮为前轮14。为了进一步过滤骑行过程中的震动,提升舒适性,后车架2下端通过减震弹簧15与后轮16连接,本实施例中后轮16为两个。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将电动车折叠起来时,一只手扶住把手,另一只手向上提起鞍座3,将支撑弹簧10底部的弹簧底座12拉出限位豁口 111,并向前轻推即可将车体折叠。鞍座3向上运动的同时,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5也随之向上运动;第三连杆8拉扯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4以其与前车架I的铰接处为圆心逆时针翻转折叠;第四连杆9拉扯第一连杆6逆时针翻转折叠,第四连杆9拉扯第二连杆7顺时针翻转折叠。折叠到位后支撑弹簧10收容在容置槽11内,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底座12抵靠在容置槽11底部,由于B点位于基准线的前侧,所以支撑弹簧10复位推力的方向是朝向车体前上方的(此方向使得后车架2有向着前车架I靠拢的运动趋势),也即是支撑弹簧10在电动车折叠状态下保持向第二连接板5施加一个朝向车体前上方的力,当然,与第二连接板5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第四连杆9也都受到朝向车体前上方的推力,在此推力作用下车体完成自锁,后车架2不会自行打开。当需要将电动车展开时,一只手扶住把手,另一只手向后方拉扯鞍座3,将B点拉至基准线后侧,此时支撑弹簧10复位推力的方向改变,自锁解除,车体得以轻松展开。车体折叠和展开过程均非常简单、快速。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只需将鞍座3向上拉起并向前轻推就能将车体折叠起来,具有折叠过程简单,折叠速度快,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由于车体的自锁结构,车体折叠后不会自行展开。对所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车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电动车,所述折叠电动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电动车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方上端角与前车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方上端角与所述后车架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方上端角与鞍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前车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方下端角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玉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