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包括轴筒,轴筒的内孔中填充有液压油,轴筒中部外壁上设有与内孔相连通的径向孔,轴筒外还设有液压阀,液压阀与径向孔之间通过液压油软管连通,轴筒两端外壁上均设有外花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轴筒结构,可以降低传动轴的重量,达到轻量化目的;可通过液压阀调节轴筒内油压大小,保持左、右两侧锥筒段内油压的压力值,从而保证左、右两侧传动轴的刚度相等,避免因传动轴刚度问题而导致的汽车跑偏现象;根据不同车型,设计不同外形尺寸的传动轴,易于制造、拆卸和安装,可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传动轴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传动轴是汽车传动系中传递动力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与变速箱、驱动桥一起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产生驱动力。驱动轴的一端是连接汽车变速箱,另一端连接车轮。目前,大部分汽车都是前置前驱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重量最重的汽车部件全部集中在车头前方就使得前轴负荷过大,从而容易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而头重脚轻的前后轴配重也会在高速过弯时使车尾的后轮缺乏重压;另一方面,变速器安装位置过于偏向一侧的原因,其驱动轴是一长一短,当驱动力作用在不等长的传动轴上时,不等长的左、右侧传动轴产生的刚度差异,容易导致汽车行驶时跑偏,增加顾客的抱怨。目前市场上的传动轴都是实心结构,扭转刚度只要靠增大轴径来调节,但是增加轴径导致重量增加,不利于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且汽车油耗也将上升,顾客对此产品的认可度也下降。此外,增大轴径并不能实质性的解决左、右两侧传动轴刚度大小不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降低了传动轴整体重量,可通过调节保证传动轴左、右两端刚度大小相等,避免因传动轴刚度问题而导致的汽车跑偏现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筒,轴筒的内孔中填充有液压油,轴筒中部外壁上设有与内孔相连通的径向孔,轴筒外还设有液压阀,液压阀与径向孔之间通过液压油软管连通,所述的轴筒两端外壁上均设有外花键。所述的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筒包括中部轴径较大的中筒段,中筒段两端设有外径逐渐缩小的锥筒段,锥筒段外连接有与锥筒段小端等外径的端部连接筒段构成,两侧的端部连接筒段外壁上分别均设有外花键,外花键分别与万向节总成和驱动节总成相联接后构成完整的传动轴体。所述的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油软管与轴筒的径向孔及液压阀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油封。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轴筒结构,可以降低传动轴的重量,达到轻量化目的;本技术可通过液压阀调节轴筒内油压大小,调节左右锥筒段的刚度大小,最终固定测量数据,保持左、右两侧锥筒段内油压的压力值,从而保证左、右两侧传动轴的刚度相等,避免因传动轴刚度问题而导致的汽车跑偏现象;本技术可以根据不同车型,设计不同外形尺寸的传动轴,易于制造、拆卸和安装,可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行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参见附图1,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包括轴筒1,轴筒I需采用淬火处理,以达到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轴筒I的内孔中填充有液压油2,轴筒I中部外壁上设有与内孔相连通的径向孔3,轴筒I外还设有液压阀4,液压阀4与径向孔3之间通过液压油软管6连通,轴筒I两端外壁上均设有外花键1-4。轴筒I包括中部轴径较大的中筒段1-1,中筒段1-1两端设有外径逐渐缩小的锥筒段1-2 ;锥筒段1-2外连接有与锥筒段小端等外径的端部连接筒段1-3构成,两侧的端部连接筒段外壁上分别均设有外花键1-4,外花键1-4分别与万向节总成和驱动节总成相联接后构成完整的传动轴体。液压油软管6与轴筒I的径向孔3及液压阀4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油封7。锥筒段1-2作为中筒段1-1和连接筒段1-3的衔接段,主要作用是不会产生突变的截面变化,从而不至于导致传动轴受力时产生应力集中,极限工况下断裂的风险。参见附图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传动轴左侧(轴筒I的左侧锥筒段部位)液压油油压信号采集端8采集的传动轴左侧液压油油压信号,传动轴右侧(轴筒I的右侧锥筒段部位)液压油油压信号采集端9采集的传动轴右侧液压油油压信号,然后分析处理,对比液压油压力大小,通过刚度测试设备测量出目前液压油压力大小下传动轴的刚度大小,然后通过液压阀调节中空结构内油压大小,调节左右轴颈的刚度大小,最终固定测量数据,保持左、右两侧锥筒段部位1-2内油压的压力值,保证左、右两侧传动轴的刚度相等。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筒,轴筒的内孔中填充有液压油,轴筒中部外壁上设有与内孔相连通的径向孔,轴筒外还设有液压阀,液压阀与径向孔之间通过液压油软管连通,所述的轴筒两端外壁上均设有外花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筒包括中部轴径较大的中筒段,中筒段两端设有外径逐渐缩小的锥筒段,锥筒段外连接有与锥筒段小端等外径的端部连接筒段构成,两侧的端部连接筒段外壁上分别均设有外花键,夕卜花键分别与万向节总成和驱动节总成相联接后构成完整的传动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油软管与轴筒的径向孔及液压阀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油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包括轴筒,轴筒的内孔中填充有液压油,轴筒中部外壁上设有与内孔相连通的径向孔,轴筒外还设有液压阀,液压阀与径向孔之间通过液压油软管连通,轴筒两端外壁上均设有外花键。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轴筒结构,可以降低传动轴的重量,达到轻量化目的;可通过液压阀调节轴筒内油压大小,保持左、右两侧锥筒段内油压的压力值,从而保证左、右两侧传动轴的刚度相等,避免因传动轴刚度问题而导致的汽车跑偏现象;根据不同车型,设计不同外形尺寸的传动轴,易于制造、拆卸和安装,可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行车安全性。【IPC分类】B60B35/12, F16D3/80【公开号】CN204828344【申请号】CN201520623077【专利技术人】李琤, 姜能惠, 阮砚珏, 姚佩 【申请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刚度可调节式汽车传动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筒,轴筒的内孔中填充有液压油,轴筒中部外壁上设有与内孔相连通的径向孔,轴筒外还设有液压阀,液压阀与径向孔之间通过液压油软管连通,所述的轴筒两端外壁上均设有外花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琤,姜能惠,阮砚珏,姚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