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300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6:37
提供能够兼顾实现车载性的确保和位移吸收性能的确保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特征在于,将来自驱动单元主体(A)的驱动输出轴(10)、和由轮毂轴承(71)支撑的轮毂轴(70)连结的位移吸收机构(B)具有:输出轴侧驱动传递嵌合部(58),其通过驱动输出轴(10)的第1内齿部(56)和齿轮联轴器轴(50)的第1外齿部(52)啮合而成;以及轮毂轴侧驱动传递嵌合部(59),其通过轮毂轴(70)的第2内齿部(57)和齿轮联轴器轴(50)的第2外齿部(54)啮合而成,位移吸收机构(B)的齿轮联轴器轴(50)的第2外齿部(54)配置为与轮毂轴(70)的车轮安装面(70g)相比沿轴向更靠车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其经由位移吸收机构而将来自驱动单元主体的驱动输出轴、和相对于壳体部件由轮毂轴承支撑的轮毂轴连结。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经由位移吸收机构而将驱动输出轴、和由轮毂轴承支撑的轮毂轴连结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位移吸收机构是如下机构,即,通过防止/抑制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向驱动单元主体所具有的齿轮系、电动机传递,从而防止/抑制其对齿轮啮合部、电动机的影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形成为如下构造,即,在从位移吸收机构向车轮侧延伸的轴部的前端部设置有轮毂,车轮被螺栓固定于该轮毂的车轮安装面上。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1904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位移吸收机构的轴向全长配置为与车轮安装面相比更靠车内侧。因此,相对于车轮的位置,驱动单元主体与位移吸收机构的轴向全长相对应地配置于车内侧,有可能使车载性变差。另外,在不当地将驱动单元主体配置于车外侧的情况下,位移吸收机构的轴向跨距变短,位移吸收性能有可能与其相应地降低。本专利技术就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实现车载性的确保和位移吸收性能的确保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特征在于,将来自驱动单元主体的驱动输出轴、和由轮毂轴承支撑的轮毂轴连结的位移吸收机构具有:输出轴侧驱动传递嵌合部,其通过所述驱动输出轴的第I内齿部和齿轮联轴器轴的第I外齿部啮合而成;以及轮毂轴侧驱动传递嵌合部,其通过所述轮毂轴的第2内齿部和所述齿轮联轴器轴的第2外齿部啮合而成,所述位移吸收机构的齿轮联轴器轴的所述第2外齿部配置为,与所述轮毂轴中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面相比沿轴向更靠车外侧。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中,将位移吸收机构的齿轮联轴器轴的第2外齿部配置为与车轮安装面相比沿轴向更靠车外侧。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主体的设置位置配置于车外侧,能够将单元整体的轴向尺寸抑制得较小,车载布局性优异。在此基础上,能够确保位移吸收机构的轴向跨距较长,与该跨距较短的结构相比,能够获得较高的位移吸收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整个剖面的整体剖面图。图2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分为驱动单元主体、位移吸收机构以及车轮构造的结构的分解剖面图。图3是将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位移吸收机构及其周围放大而示出的放大剖面图。图4A是对吸收位移吸收机构中的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的位移吸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无位移时的作用说明图。图4B是对吸收位移吸收机构中的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的位移吸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平行位移时的作用说明图。图4C是对吸收位移吸收机构中的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的位移吸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倾斜位移时的作用说明图。图4D是对吸收位移吸收机构中的轮毂轴承的位移/倾斜的位移吸收作用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轴向位移时的作用说明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车轴壳以及轮毂轴的构造的详情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中的安装于车轴壳的挡泥板的、从轴向观察的正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车轴壳以及轮毂轴的斜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中的车轮用螺栓的装卸时的车轮用螺栓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将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结构分为、、、、、进行说明。基于表示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整个剖面的图1,对单元整体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左右后轮等,如图1所示,其具备驱动单元主体A、位移吸收机构B以及车轮构造C。所述驱动单元主体A具有作为分别设定于左右后轮等的驱动源的功能,并具有电动发电机MG和齿轮系GT。在电动发电机MG的动力运行时,将三相交流的电流施加于在定子9卷绕的定子线圈%,由此使一体地具有转子8的电动机轴6旋转,利用齿轮系GT使电动机轴6的旋转减速并将其从驱动输出轴10输出。在电动发电机MG的再生时,利用齿轮系GT使从驱动输出轴10输入的旋转增速并使电动机轴6以及转子8旋转,由此在相对于转子8隔着气隙而配置的定子9的定子线圈9b产生三相交流的电流。所述位移吸收机构B具有防止/抑制将轮毂轴承71的位移/倾斜向驱动单元主体A的电动发电机MG、齿轮系GT传递的功能,并具有齿轮联轴器轴50。该齿轮联轴器轴50以能够吸收位移的方式将来自驱动单元主体A的驱动输出轴10、和相对于车轴壳72(壳体部件)由轮毂轴承71支撑的轮毂轴70连结。所述车轮构造C具有安装各车轮的轮胎、制动机构的功能,并具有轮毂轴70。该轮毂轴70相对于车轴壳72由多列角接触轴承构造的轮毂轴承71能够旋转地支撑,制动盘73以及胎轮110固定于轮毂轴70的轮毂侧凸缘部70a处。另外,轮毂轴70经由位移吸收机构B而与驱动单元主体A的驱动输出轴10连结。图2表示将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分为驱动单元主体A、位移吸收机构B以及车轮构造C的结构。下面,基于图1及图2对驱动单元主体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所述驱动单元主体A通过将三相交流的埋入磁体同步电动机构造的电动发电机MG、以及行星齿轮式减速齿轮机构的齿轮系GT内置于单元壳体部件100中而构成。所述单元壳体部件100构成为具有单元壳体1、单元罩2、电动机轴侧罩3以及输出轴侧罩4。单元罩2螺栓固定于单元壳体I的一端侧,电动机轴侧罩3以将电动机轴6的一端侧封堵的方式螺栓固定于单元罩2上。输出轴侧罩4以使得驱动输出轴10的一部分从驱动单元主体A凸出的方式螺栓固定于单元壳体I的另一端侧。并且,在输出轴侧罩4的端部位置安装有油封5,以规定的密封压力使油封5的密封部分与驱动输出轴10的外周面接触。S卩,使输出轴侧罩4和油封5成为将驱动单元主体A和轮毂轴承71隔离的间隔壁构造部件。所述电动发电机MG具有电动机轴6、转子凸缘7、转子8以及定子9而构成。电动机轴6的一端部相对于单元罩2经由第I轴承11而被能够旋转地支撑,另一端部相对于驱动输出轴10经由第2轴承12而被支撑为能够进行相对旋转。转子8嵌合装配于固定在电动机轴6上的转子凸缘7上,该转子8由埋设有未图示的永久磁体的层叠钢板构成。定子9固定于单元壳体I的内表面、且相对于转子8隔着气隙配置,通过在冲裁层叠钢板的定子齿9a上分别卷绕定子线圈9b而构成。此外,线束经由分为U相.ν相*W相的连接端子15而与定子线圈9b连接。另外,在电动机轴6上形成有供给对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其经由位移吸收机构将来自驱动单元主体的驱动输出轴、和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主体的壳体部件由轮毂轴承支撑的轮毂轴连结,所述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吸收机构具有:输出轴侧驱动传递嵌合部,其通过所述驱动输出轴的第1内齿部和齿轮联轴器轴的第1外齿部啮合而成;以及轮毂轴侧驱动传递嵌合部,其通过所述轮毂轴的第2内齿部和所述齿轮联轴器轴的第2外齿部啮合而成,所述位移吸收机构的齿轮联轴器轴的所述第2外齿部配置为,与所述轮毂轴中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面相比沿轴向更靠车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学千叶亮濑尾崇志麻生川克宪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