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29349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方法,其包括:1)取外周血加入离心管中,离心去除富血小板血浆液层;2)加入浓度为3%的明胶生理盐水溶液,对沉淀细胞进行重悬;自然沉淀,收集明胶悬液层,并离心弃上液;3)往离心管中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再次重悬细胞;4)将重悬细胞悬液加在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液面上,离心并将白雾状细胞层转移;5)对白雾状细胞层进行离心,除上清,再加入PBS溶液洗涤三次,加入无血清AIM-V培养基配置成悬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采用低的离心力对外周血进行离心,保证去除的上层清液中含有尽可能多的血小板。同时,又通过加入明胶生理盐水溶液,对破碎的红细胞加速沉淀,大大降低红细胞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尤其涉及一种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核 细胞的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HA),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 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溶血(hemolysis)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 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 性贫血;当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偿时,可无贫血,称为溶血状态(hemolyticstate)。溶血 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而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 血。其中,红细胞内在缺陷主要包括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珠蛋白异常等。红细胞 外部因素异常主要包括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溶血过 程持续的时间和溶血的严重程度有关。目前单核细胞分离技术,多采用Ficoll_Hypaque(d= 1. 077)分层法:S卩聚鹿糖 (Ficoll)-泛影葡胺(Urografin)分层法;主要用于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加入离心管中,低速离心,溶液分为三层,将顶层的富血小板血浆液面层除去;2)往离心管中加入浓度为3%的明胶生理盐水溶液,对沉淀细胞进行重悬;3)将重悬的细胞溶液自然沉淀60‑70min,收集离心管中的明胶悬液层,并离心弃去上层清液;4)往离心管中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再次重悬细胞;5)将重悬的细胞悬液加在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液面上,离心并将离心管中层白雾状细胞层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6)对白雾状细胞层进行离心,除上清,再加入PBS溶液,重悬洗涤,重复两次,加入无血清AIM‑V培养基配置成悬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凡清马健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麦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