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843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包括:第一框架部件;第二框架部件;调角器,所述调角器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围绕枢转轴线能枢转地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调角器的与第一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一调角器部件;和调角器的与第二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二调角器部件,第二调角器部件可相对于第一调角器部件调节,用于使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相对彼此枢转。第一框架部件和第二框架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在此具有环绕所述枢转轴线的、径向向外指向的环形的凸缘面,相关联的调角器部件经由凸缘面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的对开口限界的、环形的贴靠部段连接。在此提出,凸缘面(310;324)和对开口(40;20)限界的贴靠部段(400;200)至少在预定的部段(325;327,201)上在关于所述枢转轴线(S)径向的预应力的作用下彼此无间隙地贴靠。以这种方式提供一种座椅框架,其中在简单的连接过程中改进调角器部件到相关联的框架部件上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部件,第二框架部件,调角器,所述调角器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围绕枢转轴线能枢转地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所述调角器的与所述第一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一调角器部件,和所述调角器的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二调角器部件,所述第二调角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调节,用于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和所述第二框架部件相对彼此枢转,其中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和所述第二调角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环绕所述枢转轴线的、径向向外指向的环形的凸缘面,相关联的所述调角器部件经由所述凸缘面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的对开口限界的、环形的贴靠部段连接。
技术介绍
车辆座椅的这类座椅框架包括第一框架部件、第二框架部件和调角器,所述调角器使第一框架部件以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的方式与第二框架部件连接。调角器的第一调角器部件与第一框架部件连接并且调角器的第二调角器部件与第二框架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和第二调角器部件可彼此调节,用于框架部件的枢转。第一调角器部件和第二调角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围绕枢转轴线运行的、径向向外指向的环形的凸缘面,相关联的调角器部件经由所述凸缘面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的对开口限界的、环形的部段连接。这样的调角器能够构成为旋转调角器或者锁止调角器。在调角器构成为旋转调角器的情况下,这两个调角器部件例如实现摆动传动装置(Taumelgetrieb),其中,被安装在第一调角器部件上的、相对于第一调角器部件可旋转的偏心轮驱动,第二调角器部件能够在摆动的旋转运动中相对于第一调角器部件错开,以便以这种方式使与第二调角器部件连接的第二框架部件相对于与第一调角器部件连接的第一框架部件枢转。这种类型的旋转调角器例如从DE102008028105A1中已知,其中第一调角器部件以装有内齿部的齿圈的形式构成并且第二调角器部件以装有外齿部的内齿轮的形式构成,并且内齿轮经由偏心轮能够以摆动的方式相对于齿圈扭转。然而本专利技术同样涉及一种具有构成为锁止调角器的调角器的座椅框架,例如从DE202008003706U1中所已知的那样。在从DE202008003706U1中已知的锁止调角器中,在第一调角器部件上能径向移动地设置有闭锁插销,所述闭锁插销能够与相对于第一调角器部件可枢转地安装的第二调角器部件的齿部接合,使得在闭锁的状态中,调角器部件不能够彼此枢转,而在解锁的状态中,调角器部件能够相对彼此调节。调角器用于使座椅框架的这两个框架部件彼此可枢转地连接。如果经由调角器例如使车辆座椅的靠背和座部部件彼此耦联,那么经由调角器导出大的力并且从靠背处经由调角器导入到座部部件中并且经由座部部件导入到车辆车身中,所述大的力由于通过车辆乘客基于在正常运行时起作用的重力或者在撞车时起作用的负荷力所引起的靠背负荷力产生。这些负荷力当前作用为围绕调角器的枢转轴线的扭矩,其中靠背作用为杠杆,使得调角器在座椅框架的框架部件上的固定必须稳定构成为,使得在调角器和框架部件之间起作用的力和力矩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导出,而调角器部件不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脱离。在现今的座椅框架中,调角器部件为了实现通常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的牢固的连接例如借助于激光焊接来焊接。然而在此需考虑的是,在通过将凸缘面插入到框架部件的相关联的开口中而使调角器部件适配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时,会出现公差,所述公差能够引起调角器部件的凸缘面和框架部件的贴靠部段之间的相当大的接合间隙。在调角器部件非中央地适配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的情况下,该接合间隙由于凸缘面和贴靠部段之间的变化的间距是不均等的,当接合间隙的宽度超出在所使用的焊接方法中可实现的间隙桥接部时,这是尤其不利的。由此能够越来越多地出现焊接溅液,所述焊接溅液淤积在座椅框架上或者也淤积在生产设备上。此外,会因所焊接的焊接溅液导致焊缝下陷或者焊缝过高,在焊缝中会出现孔,并且焊缝会至少部分地具有降低的强度。所有这些会促使生产中的废品增加,此外引起更慢的焊接速度从而引起更慢的过程速度并且可能难以监控。在从DE102010043645A1中已知的座椅框架中,为了使调角器部件与框架部件连接设有加固部,所述加固部建立构成为齿圈的调角器部件到框架部件上的连接并且在此同时加强调角器部件在框架部件上的固定部位,以更好进行力导出。在从WO2010/020340A2中已知的调角器中,承载点设置在外元件和内元件之间,所述承载点应用于通过已限定的最小宽度调节外元件和内元件之间的间隙。不应低于最小宽度。为了使外元件和内元件连接,间隙通过焊接在使用附加材料的条件下被填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框架,其中在简单的连接过程中改进调角器部件到相关联的框架部件上的连接。该目的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实现,具有:第一框架部件,第二框架部件,调角器,所述调角器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围绕枢转轴线能枢转地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所述调角器的与所述第一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一调角器部件,和所述调角器的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二调角器部件,所述第二调角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调节,用于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和所述第二框架部件相对彼此枢转,其中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和所述第二调角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环绕所述枢转轴线的、径向向外指向的环形的凸缘面,相关联的所述调角器部件经由所述凸缘面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的对开口限界的、环形的贴靠部段连接,所述凸缘面和对所述开口限界的所述贴靠部段至少在预定的部段上在所述枢转轴线的径向的预应力的作用下彼此无间隙地贴靠,其中所述凸缘面和/或所述贴靠部段具有至少一个中断环形形状的不连续部,其中在所述凸缘面和/或所述贴靠部段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径向突出的凸起部作为不连续部,并且在所述凸起部上形成过盈配合。据此,靠背和对开口限界的贴靠部段至少在预定的部段处在关于枢转轴线径向的预应力的作用下彼此无间隙地贴靠。本专利技术从下述基本思想出发:凸缘面和对开口限界的贴靠部段至少部分地以无间隙的方式贴靠。无间隙的贴靠确保:至少在这些部段处能够容易地安置激光焊缝,而不存在焊缝质量降低的风险,所述风险例如由于可变的、可能过大的间隙宽度和由此引起的焊缝下陷引起。无间隙的贴靠在此通过如下方式来确保:径向的预应力至少部分地在凸缘面和贴靠部段之间起作用,所述预应力使凸缘面和贴靠部段至少在预定的部段中彼此压紧地贴靠。径向的预应力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设置。因此可能的是,将凸缘面压入到通过贴靠部段限界的开口中。由此凸缘面和对开口限界的贴靠部段环周地、即环绕环形的凸缘面和环形的贴靠部段地彼此压紧地贴靠,其中为此凸缘面和贴靠部段关于理想的圆度有利地具有为+/-0.3mm的最大偏差。为此需理解的是,与凸缘面和/或贴靠部段的理想圆形的沿着(关于枢转轴线的)径向方向测量的最大的偏差不超出0.3mm。所述偏差例如能够在0.05mm和0.25mm之间。为了使凸缘面压紧地与贴靠部段贴靠,凸缘面在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具有与对开口限界的贴靠部段的过盈配合。过盈配合在此能够在整个环周上存在,其方式是:环形的凸缘面相对于通过贴靠部段限界的开口具有过盈。相应地,为了安装将凸缘面压入到开口中,其中不仅凸缘面而且贴靠面保持其形状、即至少不明显变形。径向的预应力通过如下方式引起:由于过盈,贴靠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部件,‑第二框架部件,‑调角器,所述调角器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围绕枢转轴线能枢转地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所述调角器的与所述第一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一调角器部件,和‑所述调角器的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二调角器部件,所述第二调角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调节,用于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和所述第二框架部件相对彼此枢转,其中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和所述第二调角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环绕所述枢转轴线的、径向向外指向的环形的凸缘面,相关联的所述调角器部件经由所述凸缘面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的对开口限界的、环形的贴靠部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面(310;324)和对所述开口(40;20)限界的所述贴靠部段(400;200)至少在预定的部段(325;327,201)上在所述枢转轴线(S)的径向的预应力的作用下彼此无间隙地贴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1.30 DE 102013201514.31.一种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具有:-第一框架部件,-第二框架部件,-调角器,所述调角器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围绕枢转轴线能枢转地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所述调角器的与所述第一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一调角器部件,和-所述调角器的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件连接的第二调角器部件,所述第二调角器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调节,用于使所述第一框架部件和所述第二框架部件相对彼此枢转,其中所述第一调角器部件和所述第二调角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环绕所述枢转轴线的、径向向外指向的环形的凸缘面,相关联的所述调角器部件经由所述凸缘面与相关联的框架部件的对开口限界的、环形的贴靠部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面(310;324)和对所述开口(40;20)限界的所述贴靠部段(400;200)至少在预定的部段(325;327,201)上在所述枢转轴线(S)的径向的预应力的作用下彼此无间隙地贴靠,其中所述凸缘面(310;324)和/或所述贴靠部段(400;200)具有至少一个中断环形形状的不连续部(325,326,201,202),其中在所述凸缘面(310;324)和/或所述贴靠部段(400;200)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径向突出的凸起部(325,201)作为不连续部,并且在所述凸起部(325;201)上形成过盈配合(U)。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面(310;324)压入到通过所述贴靠部段(400;200)限界的所述开口(40;20)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面(310;324)和对所述开口(40;20)限界的所述贴靠部段(400;200)在环周上以压紧的方式彼此贴靠,其中为此所述凸缘面(310;324)和所述贴靠部段(400;200)与理想的圆度具有为+/-0.3mm的最大偏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面(310;324)和对所述开口(40;20)限界的所述贴靠部段(400;200)至少在所述预定的部段(325,327,201)上形成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面(310;324)和所述贴靠部段(400;200)至少在所述预定的部段(325,327)上彼此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面(310;324)和所述贴靠部段(400;200)至少在所述预定的部段(325,327)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塞巴斯蒂安·拉德勒尔弗里德·克鲁格迈克尔·海林洛沃尔克·默勒阿明·沙夫霍伊泽于尔根·西勒
申请(专利权)人: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