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9058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和副轴承。主轴承设在气缸组件的顶部,主轴承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主轴承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一供油槽,第一供油槽的轴向角度为θ1;副轴承设在气缸组件的底部,副轴承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副轴承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二供油槽,第二供油槽的轴向角度为θ2,其中,θ1、θ2满足:θ1>θ2。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使主轴承上的第一供油槽的轴向角度θ1与副轴承上的第二供油槽的轴向角度θ2满足:θ1>θ2,由此可以保证主轴承的供油,从而可以使旋转式压缩机的主轴承获得良好的润滑,进而可以使旋转式压缩机获得高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旋转式压缩机是利用活塞安装在曲轴上,在气缸内转动来缩小容积,从而实现冷媒的压缩。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组件是由支承在曲轴下部的主轴承和副轴承、主轴承和副轴承之间的至少一个气缸、设在气缸内并与曲轴偏心部连接形成的活塞构成。该旋转式压缩机的主/副轴承的内周面上设置了供油槽,主轴承比副轴承位置放置得更高。旋转式压缩机运作时,随着曲轴运转,润滑油从主、副轴供油槽对轴承摩擦副进行供油。由于通常主轴承的高度H比副轴承的高度h要高,同时曲轴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主轴承的内径供油比副轴承的内径供油更困难。传统的结构设计为主、副轴承的油槽螺距相同,油槽半径和深度相同,通过加大油槽截面积来提高主、副轴承的供油能力。冷冻机油在供油槽上流动,给摩擦副润滑的同时带走摩擦热,防止摩擦副磨损、烧结。由于主、副轴承的供油均来自曲轴中心孔,如果副轴承的供油能力比主轴承的大,将进一步减弱主轴承的供油能力。由于副轴承的高度h小于主轴承的高度H,副轴承的摩擦面积小于主轴承的摩擦面积,所以副轴承的摩擦热小于主轴承的摩擦热,副轴承摩擦副需要的供油量比主轴承摩擦副需要的供油量小。然而,主轴承摩擦副需要的供油量过大的话,会加大冷冻机油从主轴承上端流出,与周围的冷媒混合,加大了冷冻机油随冷媒排出压缩机机率,从而降低了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量,旋转式压缩机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润滑良好、能效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所述主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顶部,所述主轴承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主轴承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一供油槽,所述第一供油槽的轴向角度为θ1;以及副轴承,所述副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底部,所述副轴承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副轴承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二供油槽,所述第二供油槽的轴向角度为θ2,其中,所述θ1、θ2满足:θ1>θ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使主轴承上的第一供油槽的轴向角度θ1与副轴承上的第二供油槽的轴向角度θ2满足:θ1>θ2,由此可以保证主轴承的供油,从而可以使旋转式压缩机的主轴承获得良好的润滑,进而可以使旋转式压缩机获得高能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轴承的内周面的面积为S1,所述副轴承的内周面的面积为S2,所述S1、S2满足:2.15≤S1/S2≤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θ1进一步满足:15°≤θ1≤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轴承的底面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邻近所述主轴承的内周壁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为环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轴承的顶面上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邻近所述副轴承的内周壁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一个气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多个气缸,相邻两个所述气缸之间设有隔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通过设有上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可以提高冷冻循环装置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主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副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S1/S2与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能效比)的关系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第一供油槽的轴向角度θ1与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能效比)的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主轴承1,第一供油槽11,第一凹槽12,副轴承2,第二供油槽21,第二凹槽22,气缸3,壳体4,电机5,曲轴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1和副轴承2。如图1所示,该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壳体4、电机5及曲轴6。具体而言,气缸组件、主轴承1、副轴承2、电机5及曲轴6均设在壳体4内,主轴承1设在气缸组件的顶部,副轴承2设在气缸组件的底部,电机5位于主轴承1的上部。曲轴6的上端与电机5相连,曲轴6的下端依次贯穿主轴承1、气缸组件及副轴承2,电机5驱动曲轴6转动以使旋转式压缩机进行工作。可以理解的是,气缸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气缸3(如图1所示),也可以包括多个气缸3(图未示出)。当气缸组件包括多个气缸3时,相邻的两个气缸3之间设有隔板(图未示出)以将相邻的气缸3隔开。其中,在旋转式压缩机工作时,主轴承1的内周面与曲轴6的外周面形成第一摩擦副,副轴承2的内周面与曲轴6的外周面形成第二摩擦副。如图2所示,主轴承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所述主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顶部,所述主轴承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主轴承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一供油槽,所述第一供油槽的轴向角度为θ1;以及副轴承,所述副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底部,所述副轴承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副轴承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二供油槽,所述第二供油槽的轴向角度为θ2,其中,所述θ1、θ2满足:θ1>θ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组件;
主轴承,所述主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顶部,所述主轴承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
主轴承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一供油槽,所述第一供油槽的轴向角度为θ1;以及
副轴承,所述副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底部,所述副轴承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所述
副轴承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二供油槽,所述第二供油槽的轴向角度为θ2,其中,所述θ1、θ2满足:θ1>θ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的内周面的面积为
S1,所述副轴承的内周面的面积为S2,所述S1、S2满足:2.15≤S1/S2≤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θ1进一步满足:
15°≤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河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