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换阀,特别涉及一种多通道阀、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车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其热管理系统需要对新能源车的电池包、动力总成、控制模块、乘客舱等管理对象进行温度调节管理。基于多个需要进行热管理的管理对象需求,若对每个热管理对象单独使用流体阀装置控制,将使整个热管理系统过于复杂,零部件数量多且占用空间大,另外还会导致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因此,热管理系统趋于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采用多通道阀来实现各流路的切换。如何设计多通道阀,使一个多通道阀就能够应对系统多个通道、多种模式的控制,并减小热管理系统的占用空间,是目前有待进一步改善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多通道阀,能够实现多个流路、多种模式的切换,且占用空间较小;该多通道阀应用于热管理集成模块时,可简化热管理集成模块的多个循环回路的连接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多通道阀,包括:
3、壳体,设有阀腔及多个流通通道,多个所述流通通道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呈中空筒状设置的壳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壳本体一端外周的环形凸台,所述壳本体的内腔形成所述阀腔,所述环形凸台具有沿轴向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背离所述壳本体的一侧,各所述内端口均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内周面并沿所述壳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各所述外端口均设于所述第二端面并沿所述环形凸台的周向间隔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沿所述壳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导流部,各所述导流部的一侧与所述壳本体的外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呈中空筒状设置的壳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壳本体一端外周的环形凸台,所述壳本体的内腔形成所述阀腔,所述环形凸台具有沿轴向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背离所述壳本体的一侧,各所述内端口均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内周面并沿所述壳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各所述外端口均设于所述第二端面并沿所述环形凸台的周向间隔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沿所述壳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导流部,各所述导流部的一侧与所述壳本体的外周面相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端面相接,各所述导流部内均设有导流流道,所述内端口、所述导流流道及所述外端口一一对应地依次连通以形成所述流通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流道呈弧形流道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通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切换通道包括第一切换通道和第二切换通道,所述第一切换通道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切换通道用于将非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端口连通,所述阀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切换通道与不同的所述内端口切换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切换通道与不同的所述内端口切换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道阀,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内端口之间形成一个间隔部,在初始位置,各所述第一切换通道均对应连通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端口,所述第二切换通道连通被一组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端口隔开的两个所述内端口;所述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新,吴飞,方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