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708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它包括金属丝、陶瓷纤维无捻粗纱、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所述金属丝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并列设置,且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所述混合纤维粗条均匀缠绕设置在金属丝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外面。所述混合纤维粗条按S50~S100的捻向捻度均匀地缠绕在金属丝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外面。所述混合纤维粗条为混合纤维粗条膨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具有浸胶粘连性强度高、整体结合力强、耐高温性卓越、延长使用寿命、高温稳定性、优良的耐磨性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动器、离合器的摩擦材料,尤其是一种混合纤维摩擦材料
技术介绍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新要求,我国汽车工业加快了发展步伐,相应地对配套的摩擦材料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传动系统中承担传递动力扭矩作用的离合器面片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除要求具有合适稳定的摩擦系数、较低的磨损和较高的爆裂强度外,还必须要求具有良好的结合平稳性和舒适性。与此同时,也对石棉摩擦材料尽快向非石棉型产品转化提出要求,这就促使国内在此领域进行研究开发。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主要汽车主机厂家使用非石棉摩擦材料数量的逐年提高,在配套和零售市场上出现了不同材质的非石棉缠绕式离合器面片,由于面片内缠绕的复合线或特殊石棉仍然达不到要求,使得面片的摩擦性能,成品密度,高温旋转爆裂强度等指标都还不是很理想,在使用结合过程中平顺性、耐磨性不高、使用寿命较短。目前摩擦基材的结构是由玻璃纤维、金属纤维以及天然或合成混合纤维加捻绞合而成的股纱,这种作为基材的股纱,由于其组成材质之间存在明显的性能差异,如玻璃纤维表面坚硬光滑,而金属纤维表面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混合纤维表面强度较低,材料之间界面十分明显,相容性差,结合力弱,特别是浸润胶后,由于该结构股纱的外层材料表现为多元特点,其截面周向分布着不同性质的材料,各自的粘连性能差异较大,粘连强度高低不一,与其他股纱不能形成均匀一致的粘连强度,使用中,极易因股纱周面粘连应力分布不均,而在薄弱部分产生应力集中,加剧开裂损坏,难以发挥不同材质的各自优势,直接影响成品的整体强度和质量指标,缩短使用寿命。目前这种结构的股纱均为玻璃纤维、金属纤维以及天然或者合成混合纤维加捻并绞后,进行下道浸胶工序。该结构的股纱的耐高温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不足,存在因温度上升摩擦性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混合纤维摩擦材料,该混合纤维摩擦材料浸胶粘连强度均匀一致,整体强度高,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各组成材料的各自优势,且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和摩擦性能,从而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它包括金属丝、陶瓷纤维无捻粗纱、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所述金属丝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并列设置,且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所述混合纤维粗条均匀缠绕设置在金属丝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外面。金属丝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并列设置,作为内芯层,陶瓷纤维无捻粗纱为连续性陶瓷纤维,陶瓷纤维是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比热小及耐机械震动等优点。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作为皮层。芳纶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耐磨性好的有机合成的高科技纤维;腈纶具有柔软、膨松、易染、耐光、抗菌、粘连性强等优点。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磨性好、粘连性强度一致、应力分布均匀、整体性能优越的特点,并且能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将所述混合纤维粗条按S50~S100的捻向捻度均匀地缠绕在金属丝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外面。进一步,所述混合纤维粗条为混合纤维粗条膨体。进一步,所述金属丝至少一根。本技术的混合纤维摩擦材料由于采用了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和金属丝作为内芯层,陶瓷纤维无捻粗纱为连续性陶瓷纤维,陶瓷纤维是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比热小及耐机械震动等优点。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作为皮层。芳纶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耐磨性好的有机合成的高科技纤维;腈纶具有柔软、膨松、易染、耐光、抗菌、粘连性强等优点。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磨性好、粘连性强度一致、应力分布均匀、整体性能优越的特点,并且能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混合纤维摩擦材料结构示意图。图2为混合纤维摩擦材料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金属丝2、陶瓷纤维无捻粗纱1、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所述金属丝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并列设置,且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3,所述混合纤维粗条3均匀缠绕设置在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外面。实施例1: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并列设置,作为内芯层,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为连续性陶瓷纤维,陶瓷纤维是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比热小及耐机械震动等优点。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3,作为皮层。芳纶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耐磨性好的有机合成的高科技纤维;腈纶具有柔软、膨松、易染、耐光、抗菌、粘连性强等优点。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3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磨性好、粘连性强度一致、应力分布均匀、整体性能优越的特点,并且能延长使用寿命。实施例2: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是由多根陶瓷纤维组成的陶瓷纤维束,将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作为内芯层,50%的芳纶纤维和50%的腈纶纤维充分混合、梳理后制成混合纤维粗条3,再将成束的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和金属丝2平行喂入通用的摩擦纺纱设备,并同时喂入混合纤维粗条3,将所述混合纤维粗条3按S50~S100的捻向捻度均匀地缠绕在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外面。实施例3: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是由多根陶瓷纤维组成的陶瓷纤维束,将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作为内芯层,50%的芳纶纤维和50%的腈纶纤维充分混合、梳理后制成混合纤维粗条3,再将成束的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和金属丝2平行喂入通用的摩擦纺纱设备,并同时喂入混合纤维粗条3,所述混合纤维粗条为混合纤维粗条膨体。实施例4: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是由多根陶瓷纤维组成的陶瓷纤维束,将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作为内芯层,50%的芳纶纤维和50%的腈纶纤维充分混合、梳理后制成混合纤维粗条3,再将成束的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和金属丝2平行喂入通用的摩擦纺纱设备,并同时喂入混合纤维粗条3,将所述混合纤维粗条3按S50~S100的捻向捻度均匀地缠绕在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外面。所述混合纤维粗条为混合纤维粗条膨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包括金属丝(2)、陶瓷纤维无捻粗纱(1)、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并列设置,且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3),所述混合纤维粗条(3)均匀缠绕设置在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外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粗条(3)按S50-S100的捻向捻度均匀地缠绕在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I)外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粗条(3)为混合纤维粗条膨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纤维摩擦材料,包括金属丝(2)、陶瓷纤维无捻粗纱(1)、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1)并列设置,且芳纶纤维和腈纶纤维均匀混合设置成混合纤维粗条(3),所述混合纤维粗条(3)均匀缠绕设置在金属丝(2)和陶瓷纤维无捻粗纱(1)外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华钱忠标史玉庆姚武肖通虎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华阳玻纤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