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货物集装箱及其顶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05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绝热双壳货物集装箱的顶梁(100),该顶梁具有一个削去一角的直角横截面并适于被焊接在侧板(12)外壳(11)或顶板外壳(18)中的至少一个上。还公开了一个具有一个顶梁(1)的绝热货物集装箱,和一种生产具有该顶梁(1)的绝热双壳货物集装箱的方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热货物集装箱及其顶梁。已知的绝热货物集装箱具有一个内壳和外壳,这两壳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绝缘泡沫材料。外壳通常为铝制,内壳为不锈钢。外壳顶部和侧壁通过一个挤压制成的顶梁相互连接。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顶梁100的横向截面相似于问号标志。在集装箱完全装货并且空隙111在被泡沫材料115完全填充前,该顶梁100的垂直部分102被铆接在外壳壁110上。如图1可清楚看出,顶梁100的上部104向外定位在集装箱的外部, 以便使该部分104的两侧能在梁被铆接在外壳110后,很容易地将顶板118的外壳铆接在顶梁100上。然而,上述集装箱具有许多缺点。固定铆钉120相当费力费时,铆钉120所需的孔易于削弱顶板118。结果,顶板118可能开裂或弯曲,从而使水进入空隙111,而破坏泡沫材料115的绝热性能。另外,铆孔在集装箱弯曲时会倾向于变长,就会再次使水流入。再有,在堆积集装箱时,顶梁100的突出上部104易受其它集装箱的碰撞而受损。尽管存在这些困难,在已有技术中对于将板铆接到梁上仍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铝制梁和铝制板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绝热货物集装箱的改进型顶梁,以及一种生产这种绝热货物集装箱的改进型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有一种用于绝热双壳货物集装箱的顶梁,使用中的该顶梁形成一个在侧壁外壳和集装箱顶板外壳之间的接合,该顶梁包括一连接在侧壁上的第一部分;一第二倾斜部分,该部分相对第一部分成第一钝角并适于在所使用集装箱的内部倾斜成一个角度;以及一第三部分,该部分用于连接在顶板上并相对上述倾斜部分成第二钝角,以便使该第三部分大致垂直于第一部分,上述梁适于被焊接在侧板外壳或顶板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上。上述梁最好为铝制。上述顶梁方便地在第三部分远离上述倾斜部分的一个边缘处具有一个基本垂直于第三部分的折回部分,该折回部分适于放置在所使用集装箱的内部。上述第一钝角最好在140度到160度之间。上述顶梁最好具有一个垂直于上述第一部分并连接在该第一部分上的腹板,该腹板适于放置在所使用的集装箱的内部。上述第三部分的外壳方便地设有一个纵向的卷边,上述顶板的外壳抵靠在该卷边上从而提供了一个焊接边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个具有一个顶梁的绝热货物集装箱,该顶梁形成一个在侧壁外壳和集装箱顶板外壳之间的接合,其中,该顶梁包括一连接在侧壁上的第一部分;一第二倾斜部分,该部分相对第一部分成第一钝角并在集装箱的内部倾斜成一个角度; 以及一第三部分,该部分用于连接在顶板上并相对上述倾斜部分成第二钝角,以便使该第三部分大致垂直于第一部分,并使上述梁被焊接在侧板外壳或顶板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上。上述梁和/或侧板外壳和/或顶板外壳最好由铝制成。上述顶梁方便地在第三部分远离上述倾斜部分的一个边缘处具有一个基本垂直于第三部分的折回部分,该折回部分放置在集装箱内部。上述顶梁最好具有一个垂直于上述第一部分并连接在该第一部分上的腹板,该腹板适于放置在所使用集装箱的内部。上述第一钝角最好在140度到160度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生产绝热双壳货物集装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一个底板的外壳和内壳;b)使底板的内壳和外壳相互平行且通过泡沫间隔支柱将两者相互间隔地放置;c)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填入泡沫;d)提供一个侧板的外壳和内壳,使该内壳和相应的外壳相互平行且通过泡沫间隔支柱将两者相互间隔地放置,在该内壳和外壳之间填入泡沫;e)利用公知方法将侧板的一个边缘固定在底板上,以便形成集装箱的侧壁,利用泡沫填充底板和侧板之间的接合处;f)提供一个顶梁,该顶梁包括一分别连接在每个侧壁上的第一部分;一第二倾斜部分,该部分相对第一部分成第一钝角并适于在所使用集装箱的内部倾斜成一个角度;以及一第三部分,该部分用于连接在顶板上并相对上述倾斜部分成第二钝角,以便使该第三部分大致垂直于第一部分;g)将上述顶梁分别铆接在侧壁的外壳上,利用公知方法分别将顶板的内壳固定在侧壁的内壳上;h)将上述顶板的外壳焊接在顶梁的第三部分上,并利用泡沫填充顶板内外壳之间的空隙。本专利技术的梁具有如下的优点,它提高了顶梁的强度,并且因该梁没有突出部分,所以相比已有技术中的梁,更易免于遭受冲击的损害。本专利技术的顶梁同样相比已有技术中的梁具有较小的横截面总面积,但是材料却集中在需要最大强度的地方,即倾斜部分。使用焊接的接合处也避免了铆接所引起的削弱外壳,并减少了水渗入绝热泡沫的可能性。如下将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包括图1是在已有技术中,安装在集装箱内的顶梁的横截面;图2是安装在集装箱内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顶梁的横截面;图3是安装在集装箱内的图2中顶梁的透视图;图4是安装在集装箱内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顶梁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5是图2和图3中顶梁的横截面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顶梁的横截面的放大图。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在图2横截面图中所示的顶梁1具有第一垂直部分2;第二倾斜部分3,该部分在所使用集装箱内部相对第一部分成150度的α角;以及第三水平部分4,该部分相对上述倾斜部分3成120度的β角,并与垂直部分2成90度的角。上述梁1的第一、第二、第三部分2、3、4因此形成一个斜切的直角。第三部分4设有一个折回部分5,该折回部分5通过其一个边缘连接在远离第二部分3的第三部分4的一个边缘上,该折回部分5与第三部分4成直角并设置在所使用集装箱的内部。垂直部分2设有一个与其相垂直的腹板6,该腹板6位于在垂直部分2靠近其与倾斜部分3的接合处的位置,并设置在所使用集装箱的内部。从图5和图6的放大图中可看出,垂直部分2在梁1外表面上还设有下部、中部和上部的水平肋7、8、9,分别位于该垂直部分2的上边缘、下边缘和沿其中线处。该垂直部分2的内表面上设有切口部分10,该切口部分基本从下部肋7的一个对面位置延伸到中部肋8的一个对面位置,用于接纳侧板12的外壳11。第三部分4同样可以设有纵向卷边13,凸起在部分4和部分3之间的接合处部分4的外表面上方。在生产使用本专利技术顶梁1的货物集装箱的过程中,以公知的方式将泡沫15填充进内外壳16、11之间的空隙中,由此制成底板和侧板,该内外壳相互平行放置,其间以泡沫支柱和填充有泡沫15的空隙相间隔,这样当放入泡沫时内外壳16、11即被泡沫15合在一起。顶梁被铆接在侧板12的外壳11上,侧板12的外壳11容纳在垂直部分2内表面的切口部分10内。利用公知方法将顶板14的内壳17连接在侧板的内壳16上,外壳18利用焊道20或者外壳18紧靠被一焊道19所固定的纵向卷边13的边缘而被焊接在顶梁1,外壳18被水平部分4部分重叠。在顶板14外壳和内壳18、17之间的空隙填充有泡沫材料15,这样顶梁1的折回部分5和腹板6能嵌入固定的泡沫材料15。尽管通常将顶板14焊接在梁1上更为有效,但是应当理解顶板14的外壳能被铆接在梁1上,同时侧板12的外壳11能被焊接在梁1上,或者两个板12和14能被焊接在梁1上。除焊接外,也可以使用合适的粘接剂。折回部分5和腹板6将强度分配给在轴向上弯曲的梁1,这样就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梁1相比已有技术中的梁更坚固,而在轴向弯曲上也同样坚固。腹板6也形成一个有利的边界,以方便在顶板装配到梁之前首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绝热双壳货物集装箱的顶梁,该顶梁形成一个在侧板外壳和集装箱顶板外壳之间的接合,其中,该顶梁包括一连接在侧板上的第一部分;一第二倾斜部分,该部分相对第一部分成第一钝角并适于在所使用集装箱的内部倾斜成一个角度;以及一第三部分,该部分用于连接在顶板上并相对上述倾斜部分成第二钝角,以便使该第三部分大致垂直于第一部分,上述梁适于被焊接在侧板外壳或顶板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尼W布拉辛顿
申请(专利权)人:海运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