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拆除的密封件或顶部的倒出口上具有盖子的可堆垛的瓶子或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05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由塑料或其他材料制作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储存、输送、回收和循环领域。其提供了在顶部(1)或密封件(5)被折除,以便构成可堆垛瓶子或容器(2)之前,用倒出口(6)和盖子(3)使用瓶子和包装容器(2)内的内装物的可能性,所述的倒出口(6)和盖子(3)安装在顶部(1),顶部(1)通过螺纹装置、扣接装置或其他固定装置固定在标准的密封件(5)上,密封件(5)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将所述密封件(5)固定在瓶子和包装容器(2)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堆垛的瓶子或包装容器,以便减小储存空间,便于在减小的空间中进行再装填,从而有利于输送,最终使瓶子和包装容器(2)方便回收循环使用,或转变成为原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输送支撑装置(10),由支撑装置(10)接收瓶子和包装容器(2)的底部,堆垛的顶部容纳在支撑板的带凹陷的接收部分中,以便在输送已填充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过程中,保护所述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了消费者根据需要使用包装在瓶子或包装容器(2)中的产品的用量要求,而且其能够采用盖子(3)封闭容器,而不拆除密封件(3)或顶部(1),不会出现未覆盖的产品,产品不可能被任意喷洒。(*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瓶子或包装容器2,其由塑料材料或任何其他材料制成,它具有任何形状、任何容积、任何颜色和任何坚实程度,以便在使用了这种结构之前或之后,能够将瓶子或包装容器一个套叠在另一个中,如下面所述,或者采用其他任何结构,构成瓶子或包装容器的端部。在使用容器中的内装物之后,便于收集和堆垛瓶子或包装容器2,以便进行循环使用。在使用包装容器之前能够堆垛瓶子或容器,以便在一个工位上进行制造,并且以容量大约50000个/米3进行输送到瓶子车间。在填充和密封设备上制造这种瓶子或容器投资非常小。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与现有技术中能够堆垛的容器相比较,前者能够在最佳条件下使用瓶子或容器2中的内装物,这是因为,在常规的密封件5或顶部1上设有倒出口6和盖子3。这种由本专利技术人通过改善现有技术获得的盖子3和倒出口6,设置在常规的顶部1或密封件5的中央位置,或者偏心或设置在任何其他位置。通过热焊接、粘接、或采用其它接触技术密封或组装在一起。由ARTHUR J O’LEARY在1992年6月30日申请的美国专利US-5125512涉及一种玻璃容器,在拆除螺纹连接的顶部之后,可以使玻璃容器形成堆垛。这种玻璃容器不容易倒出其中的内装物,除非完全拆除顶部。JACK HARRIS在1994年12月20日申请的美国专利US-5373961中,容器可以形成堆垛,其顶部是可拆除的冠状物,在所述冠状物上设有开口,穿过所述开口可以插入吸管和具有刻度的仪器。这种开口对于使用内装物不能令人满意。在本专利技术中,推荐的容器外形呈锥形、规则的形状或经过改善的形状,在拆除顶部1之后,这种形状能够使瓶子或包装容器2一个套叠在另一个中。如下面清楚地说明。在附图说明图1中,可以看到提供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形状,其中设有顶部1,在顶部1上设有倒出口6,以及设置在倒出口6上的盖子3;图2表示同一种瓶子,其中增加了具有拉环7的常规的密封件5;在图3中,可以看到在支撑板10上的堆垛系统;在图4~6中,在不同形状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上安装了常规的密封件5,在密封件5上安装有盖子3和倒出口6。在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整个高度或部分高度上,可以是平滑的,或者包括沟槽或图形结构,以便加强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结构强度。采用公知的紧固装置将顶部1固定在瓶子或包装容器2上,例如,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顶部可以采用与盖子3相同的方法被螺纹切开,或者采用已知的装置被分离(例如,采用切开线或其它方式,撕开塑料,剪切、刺破覆盖物等等)。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顶部能够从空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上拆除。空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能够一个插入另一个中。这种结构系统能够直接为用户节省储存空间。使用者可以将这些瓶子或包装容器2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放置在支撑板10上。在所述支撑板10中,钻削加工出具有单一或同心螺纹的圆孔,通用的夹紧结构或其它结构。在支撑板10上可以设置两个孔到100个孔的托盘,以便收集瓶体。为了搬运和输送瓶子或包装容器2,在堆垛顶部的支撑板上包括凹陷部分(indented impressions),其相应于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顶部形状。为了保护盖子3具有与盖子3相应的凹陷部分。一个储存100个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实例其总高度尺寸为1.3米,直径为9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厚度大约为3厘米。这个圆柱体变得强度极高,并且在加热以便填充任何合适材料之后,能够作为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支柱来使用。通过钻孔后,可以用于制造连续缆索,制造栅栏,或用于储存产品或废物,或者多用途混合使用。因此,其可以循环使用而不产生污染或废物。通过加热温度到接近熔融温度,减小塑料圆柱体的体积,生成紧湊的块状物,其中没有分散的气体或灰尘。采用热固性塑料材料可以获得硬的大块材料,能够将其作为原材料。为了收集瓶体,可以采用具有支撑板10的托盘,其尺寸为1米×1米,根据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形状和它们顶部的螺纹切口,这些储存量为1米3的托盘可以容纳8000~100000个堆垛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每个使用者可以获得以下优点和效果节省空间;节省时间;节省输送工作;可循环使用,不出现废物。数量在最初瓶子占据的整个空间是300个/米3;通过人工排紧的结构是1500个/米3;采用本专利技术是8000~100000个/米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是这种产品由两个部分组成1)包含液体或其它产品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采用常规的密封件5封闭,例如,装有饮料的金属罐。2)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具有紧闭装置的顶部1能覆盖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顶部。在所述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顶部1具有倒出口6,采用盖子3封闭倒出口6。然后,通过打开盖子3倒出内装物,上述组件可以作为普通的瓶子来使用。当瓶子或包装容器2被排空时,使用者拆除顶部1,可以将其作为新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使用。当瓶子或包装容器2被排空之后,如果其具有锥形形状,将一个瓶子或包装容器2堆垛在另一个上,这样可以采用堆垛的方式很容易储存这些废物。本申请人的9900595号专利申请中的另一个实施例如下在第一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底部被除去。借助螺纹或其它装置,将顶部1安装到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底部,如图7所示。当瓶子或包装容器2被排空时,然后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除去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底部,从而获得能够堆垛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在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底部,可以采用常规的密封件5,如图8所示,来代替顶部1,所述密封件5由塑料、铁或其它材料制成,通过粘合、卷边、热焊接或其它方法进行固定,一旦使用了内装物后,拆除密封件5,从而能够获得可以堆垛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在第二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瓶子或包装容器2的顶部被除去,以便能够堆垛,如图4所示。顶部是常规的密封件5,例如,采用卷边的金属,或塑料或上面所述的其它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在于,包括盖子3的倒出口6直接位于常规的密封件5或顶部1上。盖子3位于顶部1或密封件5的中心或偏心,或位于其他任何位置。倒出口6和盖子3能够在没有拆除常规的密封件5或顶部1的条件下,让使用者使用瓶子或包装容器2中的内装物。当瓶子或包装容器2被排空时,使用者可以借助已知的装置如拉环7,拉片或其它装置除去常规的密封件5,从而获得可以堆垛的空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在先前没有提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在于,具有倒出口6的盖子3被设置在常规的密封件5或顶部1上,以便在除去顶部1或密封件5而便于堆垛瓶子或包装容器2之前,可以使用瓶子或包装容器2中的内装物。可堆垛的瓶子或包装容器2可以具有圆柱形、棱锥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其它形状,它们具有稍微的倾斜度以便能进行堆垛。权利要求1.一种瓶子或包装容器(2),在将其输送到装瓶工位之前,其能够被堆垛,堆垛量可达50000个/米3;由于在拆除了顶部(1)或常规的密封件(5)而使用内装物之后,瓶子或包装容器(2)能够被堆垛,其特征是顶部是常规密封件(5)或顶部(1)能够拆除,在常规密封件(5)或顶部(1)上安装有倒出口(6)和盖子(3),因此通过倒出口(6)可以使用瓶子或包装容器(2)中的内装物;具有倒出口(6)的盖子(3)可以位于常规密封件(5)或顶部(1)的中央,也可以偏心或任何位置;通过本专利技术人取得的技术进步,对盖子(3)和倒出口(6)给定了形状,倒出口(6)可被密封、热焊接、粘结或其他接触技术组装,也可以模制或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子或包装容器(2),在将其输送到装瓶工位之前,其能够被堆垛,堆垛量可达50000个/米3;由于在拆除了顶部(1)或常规的密封件(5)而使用内装物之后,瓶子或包装容器(2)能够被堆垛,其特征是:顶部是常规密封件(5)或顶部(1)能够拆除,在常规密封件(5)或顶部(1)上安装有倒出口(6)和盖子(3),因此通过倒出口(6)可以使用瓶子或包装容器(2)中的内装物;具有倒出口(6)的盖子(3)可以位于常规密封件(5)或顶部(1)的中央,也可以偏心或任何位置;通过本专利技术人取得的技术进步,对盖子(3)和倒出口(6)给定了形状,倒出口(6)可被密封、热焊接、粘结或其他接触技术组装,也可以模制或成型为构成顶部(1)和盖子(3)模块的单一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普拉尼特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普拉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