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178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设有芯管、冷却风管、风管、压缩空气源、上挡板、下挡板、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所述芯管上端与上挡板密封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密封连接,所述冷却风管穿过芯管中心,上端与上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风管沿轴向插在冷却风管内,外端与压缩空气源相连接,所述芯管、上挡板、下挡板和冷却风管间构成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螺旋桨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航行主要是通过主机带动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推力而前进的,是航船动力的核心装置。螺旋桨的制造是一个复杂的制造过程,要求的质量十分精密,可以说一旦螺旋桨在船舶航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船舶就将失去动力无法航行,因此对螺旋桨的制造要求十分严格。目前,螺旋桨通常采用铸造方式制造,在制造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除桨叶的尺寸及缺陷外,最重要的是桨毂的内孔,这种大型螺旋桨浆毂的铸造内孔用下芯料通常出现以下缺陷: a:砂芯:砂芯所产生的气孔、粘砂现象比较多,并且很难解决,严重影响螺旋桨的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砂芯较大,烘型时间也会较长,影响生产效率。b:整块铁芯:整块芯铁是由铁水整块浇铸成型的,由于是铁水浇注,所以浇注前期的铁水熔炼与造型大大的增加了人工费用与材料的费用,使之成本较高,周期长,制作,清理比较困难。由此可见,桨毂内孔质量的好坏,将严重影响桨与轴的连接,因此,多年来制造商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研究均没有一个良好的制作工艺,使之铸造出来的螺旋桨内孔缺陷严重影响了螺旋桨的整体质量,所以探索研究解决这一难题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清洁方便、可重复利用的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设有芯管、冷却风管、风管、压缩空气源、上挡板、下挡板、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所述芯管上端与上挡板密封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密封连接,所述冷却风管穿过芯管中心,上端与上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风管沿轴向插在冷却风管内,外端与压缩空气源相连接,以利于通过压缩空气源将冷风通过风管注入冷却风管下端,再通过冷却风管上端的出风口排出,对砂芯进行不断地冷却,所述芯管、上挡板、下挡板和冷却风管间构成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解决了铸铁件浆毂需要进行烘烤加热或容易产生铸造缺陷的实质性不足,显著提高了浆毂内孔的制作精度,避免了铸铁件浆毂内孔需要加工的实质性不足,大大节约了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芯管、上挡板、下挡板和冷却风管均采用钢板制成,大大减少了加工工序,节约了制作成本。 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下挡板上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设有卸料盖板,所述卸料盖板经固定螺钉与下挡板固定连接,当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导致芯管磨损需要更换时,通过打开卸料盖板,将填料腔内的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节约了能源。 本专利技术所述冷却填料采用矿砂,所述保温填料采用保温棉。本专利技术所述芯管呈纺锤形,以达到方便抽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还可在所述下挡板内端设有定位圈,所述冷却风管下端经定位圈与下挡板固定连接,以达到快速定位冷却风管的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芯管1、冷却风管2、上挡板3、下挡板4、冷却填料5、保温填料6、卸料口7、卸料盖板8、定位圈9、风管10、压缩空气源11、出风口 12。【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设有芯管1、冷却风管2、风管10、压缩空气源11、上挡板3、下挡板4、冷却填料5和保温填料6,所述芯管I上端与上挡板3密封连接,下端与下挡板4密封连接,所述冷却风管2穿过芯管I中心,上端与上挡板3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挡板4固定连接,所述风管10沿轴向插在冷却风管2内,外端与压缩空气源11相连接,以利于通过压缩空气源11将冷风通过风管10注入冷却风管2下端,再通过冷却风管2上端的出风口 12排出,对砂芯进行不断地冷却,所述芯管、上挡板、下挡板和冷却风管间构成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解决了铸铁件浆毂需要进行烘烤加热或容易产生铸造缺陷的实质性不足,显著提高了浆毂内孔的制作精度,避免了铸铁件浆毂内孔需要加工的实质性不足,大大节约了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芯管、上挡板、下挡板和冷却风管均采用钢板制成,大大减少了加工工序,节约了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可在所述下挡板上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设有卸料盖板,所述卸料盖板经固定螺钉与下挡板固定连接,当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导致芯管磨损需要更换时,通过打开卸料盖板,将填料腔内的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回收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节约了能源。本专利技术所述冷却填料采用矿砂,所述保温填料采用保温棉。本专利技术所述芯管呈纺锤形,以达到方便抽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还可在所述下挡板内端设有定位圈,所述冷却风管下端经定位圈与下挡板固定连接,以达到快速定位冷却风管的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在制作螺旋桨浆毂内孔时,把本专利技术放置在浆毂砂模中心的特定位置,启动压缩空气源,冷风通过风管注入到冷却风管内,冷却风管内的冷风通过冷却层将冷却温度传递到芯管外表,然后将金属铜溶液浇注到浆毂砂模中,通过芯管外表的低温使金属铜溶液快速冷却凝固而形成浆毂内孔,由于本专利技术呈纺锤形,在铸型成功后,即可快速拔出,由于芯管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使芯管的外表面的光洁度显著高于铸件表面的光洁度,大大提高了浆毂内孔的铸造质量,减小了螺旋桨内孔的加工余量,按成品尺寸加工余量可达10毫米或更小,与整块铸造件芯铁相比,大大节省了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主权项】1.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设有芯管、冷却风管、风管、压缩空气源、上挡板、下挡板、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所述芯管上端与上挡板密封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密封连接,所述冷却风管穿过芯管中心,上端与上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风管沿轴向插在冷却风管内,外端与压缩空气源相连接,所述芯管、上挡板、下挡板和冷却风管间构成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上挡板、下挡板和冷却风管均采用钢板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板上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设有卸料盖板,所述卸料盖板经固定螺钉与下挡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填料采用矿砂,所述保温填料采用保温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呈纺锤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板内端设有定位圈,所述冷却风管下端经定位圈与下挡板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设有芯管、冷却风管、风管、压缩空气源、上挡板、下挡板、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所述芯管上端与上挡板密封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密封连接,所述冷却风管穿过芯管中心,上端与上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风管沿轴向插在冷却风管内,外端与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船用螺旋桨铸造内孔用砂芯,其特征在于设有芯管、冷却风管、风管、压缩空气源、上挡板、下挡板、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所述芯管上端与上挡板密封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密封连接,所述冷却风管穿过芯管中心,上端与上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风管沿轴向插在冷却风管内,外端与压缩空气源相连接,所述芯管、上挡板、下挡板和冷却风管间构成填料腔,所述填料腔内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冷却填料和保温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彦志于庆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瑞祥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