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与轴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793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与轴对接结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和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端与所述主动轴型面联接,所述联轴器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轴型面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轴与轴对接结构,采用型面联接相对于传统的键联接相比,具有联接强度高,没有应力集中,可以传递大扭矩且效率高的同时也可以承受冲击载荷,并且对于一些大型机械装备来讲其拆装方便及维修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轴与轴对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型面联接的轴与轴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大型设备中,很多动力的传递都采用轴与轴以及轴与孔的配合来实现。在某些场合,力矩传递的行程比较大,如果采用一根轴,由于长度很长会引起轴的抖动会带来传递不稳定,因此,在这种场合,多采用几根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一起实现远距离的力矩传递。在轴与轴连接的联轴器,多采用传统的键或花键连接,普通键联接存在着强度低、尖角处应力集中,不能自动定心等缺点,花键联接可避免普通键联接的一些缺点,但仍存在着不能消除应力集中、定心和专用机床上加工、装配不便以及维修不便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与轴对接结构,采用型面联接解决了应力集中、定心和专用机床上加工、装配以及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与轴对接结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和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端与所述主动轴型面联接,所述联轴器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轴型面联接。联轴器与轴之间采用型面联接实现轴与轴之间的转动对接,解决了采用键连接应力集中、定心和专用机床上加工、装配不便以及维修不便等不足。实现型面联接的一种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联轴器一端设有主动轴连接孔,所述主动轴与主动轴连接孔型面联接,所述联轴器另一端设有从动轴连接孔,所述从动轴与从动轴连接孔型面联接。采用联轴器两端设有连接孔,连接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的端部均插入连接孔,通过型面连接实现主动轴带动从动轴转动。具体的,所述主动轴连接孔的横截面内侧为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椭圆形。具体的,所述从动轴连接孔的横截面内侧为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椭圆形。进一步,为了限制轴插入联轴器端部孔的距离以及防止插入后产生轴向移动,所述联轴器上还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位于所述主动轴连接孔与从动轴连接孔之间。采用限位面实现轴向限位。实现型面联接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联轴器一端设有主动轴连接端,所述主动轴端部设有与主动轴连接端型面联接的主动轴连接孔,所述联轴器另一端设有从动轴连接端,所述从动轴端部设有与从动轴连接端型面联接的从动轴连接孔。与第一种技术方案不同之处是将联轴器的连接孔设置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端部,联轴器两端设置与主动轴连接孔和从动轴连接孔对应的连接面。具体的,所述主动轴连接端的横截面外侧为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椭圆形。具体的,所述主动轴连接端的横截面外侧为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椭圆形。进一步,为了限制联轴器端部插入轴端部连接孔的距离以及防止插入后产生轴向移动,所述联轴器上还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主动轴连接端与从动轴连接端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与轴对接结构,采用型面联接相对于传统的键联接相比,具有联接强度高,没有应力集中,可以传递大扭矩且效率高的同时也可以承受冲击载荷,并且对于一些大型机械装备来讲其拆装方便及维修便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与轴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爆炸图。图中:1、主动轴,2、从动轴,3、联轴器,4、主动轴连接孔,5、从动轴连接孔,6、限位面,7、主动轴连接端,8、从动轴连接端,9、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轴与轴对接结构,包括主动轴1、从动轴2和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一端与所述主动轴1型面联接,所述联轴器3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轴2型面联接。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所述联轴器3一端设有主动轴连接孔4,所述主动轴1与主动轴连接孔4型面联接,所述联轴器3另一端设有从动轴连接孔5,所述从动轴2与从动轴连接孔5型面联接。采用联轴器3两端设有连接孔,连接时使主动轴1和从动轴2的端部均插入连接孔,通过型面连接实现主动轴1带动从动轴2转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连接孔4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从动轴连接孔5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主动轴连接孔4的横截面也可以为三角形、正六边形或椭圆形,从动轴连接孔5的横截面也可以为三角形、正方形或椭圆形。进一步,为了限制轴插入联轴器3端部孔的距离以及防止插入后产生轴向移动,所述联轴器3上还设有限位面6,所述限位面6位于所述主动轴连接孔4与从动轴连接孔5之间。采用限位面6实现轴向限位。实现型面联接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联轴器3一端设有主动轴连接端7,所述主动轴1端部设有与主动轴连接端7型面联接的主动轴连接孔4,所述联轴器3另一端设有从动轴连接端8,所述从动轴2端部设有与从动轴连接端8型面联接的从动轴连接孔5。本实施例中主动轴连接端7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从动轴连接端8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主动轴连接端7的横截面还可以为三角形、正六边形或椭圆形,从动轴连接端8的横截面还可以为三角形、正方形或椭圆形。进一步,为了限制联轴器3端部插入轴端部连接孔的距离以及防止插入后产生轴向移动,所述联轴器3上还设有限位环9,所述限位环9位于所述主动轴连接端7与从动轴连接端8之间。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与轴对接结构,包括主动轴(1)、从动轴(2)和联轴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3)一端与所述主动轴(1)型面联接,所述联轴器(3)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轴(2)型面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与轴对接结构,包括主动轴(1)、从动轴(2)和联轴器(3),其特征
在于:所述联轴器(3)一端与所述主动轴(1)型面联接,所述联轴器(3)另一端与所
述从动轴(2)型面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与轴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3)一端
设有主动轴连接孔(4),所述主动轴(1)与主动轴连接孔(4)型面联接,所述联轴器
(3)另一端设有从动轴连接孔(5),所述从动轴(2)与从动轴连接孔(5)型面联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与轴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连接孔
(4)的横截面内侧为形状为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椭圆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与轴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连接孔
(5)的横截面内侧为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椭圆形。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轴与轴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
器(3)上还设有限位面(6),所述限位面(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学连胡家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汇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