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机上的集聚纺纱的装置,特别是负压气流式集聚纺纱装置吸管上吸气槽的设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负压气流式集聚纺纱装置的吸气槽,都采用从集聚区上游到下游一条槽贯通式吸气槽型式。一般只在上下游位置作形态和宽度的改变,特别是上游进入处的形态改变,或者对槽体轴线与纱线行进方向的夹角作改变。这些改变会对集聚品质效果产生某些影响,但是往往会在改善集聚品质的同时增大气流消耗,即增加集聚纺纱的运行成本。同时,采用网格圈吸管形式的负压气流式集聚纺纱装置,网格圈是由柔性织物制成,其在长时间运行中,纺纱环境中的短纤维和尘杂在气流影响下积聚在网格圈的反面(非集聚工作面),并跟随网格圈运转,使网格圈局部堵塞,严重影响集聚效果。这是一个采用网格圈作为集聚元件的集聚纺纱装置的通病,成为集聚纺纱运行维护的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吸气槽结构形式的集聚纺纱装置,优化整个集聚过程的负压流量配置,改进的吸气槽结构还具有对网格圈的自清洁功能,能在改善或保证集聚品质的同时,节省集聚气流消耗,降低集聚纺纱运行和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式为: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聚纺纱的装置,包括前上罗拉与前下罗拉组成的前钳口,阻捻上罗拉与阻捻下罗拉或阻捻上罗拉与负压吸管组成的阻捻钳口,负压吸管与网格圈组成的集聚功能区,其特征在于吸管上的吸气槽槽孔轴线方向为中间具有间断的分段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陆惠文,倪远,
申请(专利权)人:张浩,陆惠文,倪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