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7656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4:30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光波长转换膜片、第一组光学膜片以及第二组光学膜片。光源适于发出第一光线。光波长转换膜片适于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不同波长的第二光线。第一组光学膜片配置于光源与光波长转换膜片之间。光波长转换膜片位于第一组光学膜片与第二组光学膜片之间,其中第二组光学膜片对于第二光线的穿透率与第一组光学膜片对于第一光线的穿透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45%。借此,背光模块具有均匀的出光颜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背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 【
技术介绍
】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用于电子产品中提供显示功能的显示面板 (display panel)已为设计者关注的焦点。显示面板的种类众多,而可依据电子产品的 设计选用。其中,部分种类的显示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功能,而需在其下方配置背光模块 (backlight module)提供光源,以达到显示功能。 所述背光模块通常包括组装框架、光源以及导光板。依据光源与导光板的相对关 系,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式背光模块与侧入式背光模块。以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其将光源 与导光板配置于组装框架内,其中光源位在导光板的下方,使其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 的引导后射出背光模块外。此外,背光模块还可依据需求选用各种类型的光学膜片,例如是 棱镜片(prism film)、扩散片(diffusion film)、增亮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BEF)、偏光片(polarizer film)或者其他适用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配置在导光板的 相对两侧,以调整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传递方向或分布方式。 其中,为了改善应用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产生的亮暗分布不均的(mura)现象,背 光模块可采用具有高反射率的多孔反射片调整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传递方向与分布方式。 所述多孔反射片具有在各区域数量不同或面积不同的多个微孔,使其各区域的透光量不 同。例如,在多孔反射片对应光源上方的区域具有数量较少或面积较小的微孔,以容许较低 的透光量。相对地,在多孔反射片未对应光源的另一区域具有数量较多或面积较大的微孔, 以提供较高的透光量。借此,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可先通过多孔反射片调整其分布型态之后 才往外传递,以提升光线的均匀性。 此外,为使上述背光模块具有广色域(wide color gamut,WCG)的表现能力,背 光模块可采用蓝光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 emitting diode,LED)搭配量子点增亮膜 (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QDEF)使用。所述量子点增亮膜可将光源所发出的部分 光线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另一光线,例如是将部分蓝光转变为黄光,而后使两种不同波长的 光线混合成白光。然而,由于上述背光模块存在多孔反射片,故在量子点增亮膜与多孔反射 片中微孔分布较少的区域(即对应光源上方的区域)之间产生较多的光线反射。如此,在 光源上方的区域内会有较多的光线被转换成黄光,导致背光模块的整体出光颜色不均匀, 即所谓的色偏现象。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可改善色偏现象,使其具有均匀的出光颜色。 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光波长转换膜片、第一组光学膜片以及第二组光学 膜片。光源适于发出第一光线。第一组光学膜片配置于光源与光波长转换膜片之间。光波 长转换膜片位于第一组光学膜片与第二组光学膜片之间。第一光线适于通过第一组光学膜 片之后被光波长转换膜片转换为具有不同波长的第二光线,而第二光线再通过第二组光学 膜片,其中第二组光学膜片对于第二光线的穿透率与第一组光学膜片对于第一光线的穿透 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45%。 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光波长转换膜片、第一组光学膜片、第二组光学膜片 以及光学调控膜。光源适于发出第一光线。光波长转换膜片适于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不 同波长的第二光线。第一组光学膜片配置于光源与光波长转换膜片之间,其中第一组光学 膜片包括棱镜片。光波长转换膜片位于第一组光学膜片与第二组光学膜片之间。光学调控 膜配置于第一组光学膜片与光源之间,且光学调控膜的第一区域的透光量不同于光学调控 膜的第二区域的透光量,第一区域对应于光源,而第二区域对应于光源周围的处而环绕第 一区域。 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光波长转换膜片、第一组光学膜片、第二组光学膜片 以及透镜。光源适于发出第一光线。光波长转换膜片适于将第一光线转换为具有不同波长 的第二光线。第一组光学膜片配置于光源与光波长转换膜片之间,其中第一组光学膜片包 括棱镜片。光波长转换膜片位于第一组光学膜片与第二组光学膜片之间。透镜配置于光源 与第一组光学膜片之间,用以反射或折射第一光线。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在光波长转换膜片的相对两侧配置有第一组光学膜 片与第二组光学膜片,使光源发出的第一光线通过第一组光学膜片之后被光波长转换膜片 转换为具有不同波长的第二光线,而第二光线再通过第二组光学膜片。换言之,光波长转换 膜片与光源之间配置有第一组光学膜,以提升第一光线的混光效果。借此,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 块利用第二组光学膜片对于第二光线的穿透率与第一组光学膜片对于第一光线的穿透率 的特定比值来改善色偏现象,并使其具有均匀的出光颜色。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IA至图II是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出光颜色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在光源上方依序配置光学调控膜与光波长转换膜片,并在光波 长转换膜片的上方及/或下方配置光学膜片。或者,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可在光源上方依序 配置透镜与光波长转换膜片,并在光波长转换膜片的上方及/或下方配置光学膜片。所述 光波长转换膜片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转换为具有不同波长的另一光线,而两种不同波长 的光线彼此混合后射出背光模块外。借此,在光波长转换膜片的上方及/或下方的光学膜 片的种类与配置与否可用于调整背光模块的出光效果(例如出光颜色的均匀性)。以下将 以表1搭配图IA至图II说明多种实施方式的模拟结果,所述图IA至图II是本专利技术多个 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出光颜色图: 表1 在上述表1中,所述「转换片」即为前述的光波长转换膜片,所述「上方穿透率」即 为光线在光波长转换膜片上方区域(光波长转换膜片出光面上方,即光线通过光波长转换 膜片后的区域)的穿透率,所述「下方穿透率」即为光线在光波长转换膜片下方区域(光波 长转换膜片入光面下方,即光线通过光波长转换膜片前的区域)的穿透率,而所述「比值」 即为光线在光波长转换膜片上方区域的穿透率相对于其下方区域的穿透率的比值。每一横 排代表一种实施方式,而每一横排所标不的元件编号A至E则为该实施方式中分别为由上 至下排列于光源上方的光学膜片。此外,背光模块还可在光波长转换膜片上方配置光学膜 片以外的构件而调整光线在光波长转换膜片上方区域的穿透率,但在此仅针对光学膜片的 种类以及配置与否进行讨论。 以实施方式1为例,反射式偏光增光片、两棱镜片、扩散片与光波长转换膜片由上 至下配置于光源上方,故光波长转换膜片下方未配置光学膜片。借此,在实施方式1的背 光模块中,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适于发出第一光线;光波长转换膜片;第一组光学膜片,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光波长转换膜片之间;以及第二组光学膜片,所述光波长转换膜片位于所述第一组光学膜片与所述第二组光学膜片之间,所述第一光线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组光学膜片之后被所述光波长转换膜片转换为具有不同波长的第二光线,而所述第二光线再通过第二组光学膜片,其中所述第二组光学膜片对于所述第二光线的穿透率与所述第一组光学膜片对于所述第一光线的穿透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4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圣黄建历钟炜竣林苏逸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