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件的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65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件的加工设备,其包括锻件的定位单元和加工单元,其中加工单元包括加工工具、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向加工处添加切屑液的供液单元;定位单元包括位于加工工具下方的定位座、位于定位座一侧的定位夹,其中定位夹水平设置且能够夹设在锻件的前后两侧,定位座包括固定座、能够升降的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上端面自上而下直径逐渐变小呈锥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由锥形承载平台的设置,便于多种不规则锻件的平稳放置,并在定位夹的配合下,能够快速实现其定位,从而便于加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切屑液的添加,提高锻件的加工精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噪音和粉尘对车间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锻件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锻件锻造成型后,由于工件加工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切、磨、钻、铣等加工,例如阀体硬度检验面的加工,由于受到阀体的不规则形状影响,定位比较困难,一般的加工机床很难实现加工工作,而针对这样情况,大多数厂家均采用手工打磨的方式进行加工,然而手工打磨存在以下缺陷:I)、尺寸和平面度很难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手工打磨的效率低下,且容易污染环境(噪音、粉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锻件的加工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锻件的加工设备,其包括锻件的定位单元和加工单元,其中加工单元包括加工工具、用于驱动加工工具加工锻件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向加工处添加切肩液的供液单元;定位单元包括位于加工工具下方的定位座、位于定位座一侧的定位夹,其中定位夹水平设置且能够夹设在锻件的前后两侧,定位座包括固定座、能够升降的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上端面自上而下直径逐渐变小呈锥形。优选地,定位夹包括固定在定位座一侧的支座、垂直支座并水平向定位座延伸的支臂、一端部分别转动地设置在支臂的前后两侧的夹臂、分别设置在夹臂另一端部能够绕着竖直方向转动的夹头、以及分别用于限制夹头和夹臂相对转动后所形成的夹持角度的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两端部分别连接在夹头和夹臂上的第一伸缩杆件;第二限位机构包括两端部分别连接在夹臂与支臂上的第二伸缩杆件。优选地,夹头关于支臂的中心对称的设置,且夹头的夹持端面自外向内凹陷呈V形(即夹持端面的截面呈V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承载平台上还设有长度等于承载平台外径的排肩槽。具体的,排肩槽自左向右延伸设置,便于实际的清扫工作。优选地,在固定座与承载平台之间的设有多个液压油缸。根据不同高度的锻件,由液压油缸的伸缩调整承载平台与加工工具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锻件的加工加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定位单元还包括能够沿着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定位夹的顶撑机构,该顶撑机构与定位夹分别位于定位座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顶撑机构包括支撑座、穿过支撑座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定位夹的顶杆、固定在顶杆靠近定位夹端部的抵触接头。具体的,顶杆为丝杆,顶杆与支撑座螺纹配合,且在顶杆远离定位夹的端部还设有手轮。在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还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确保丝杆与支撑座垂直设置的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顶杆依次穿过第一辅助模块、支撑座、第二辅助模块,并与之螺纹配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一方面由锥形承载平台的设置,便于多种不规则锻件的平稳放置,并在定位夹的配合下,能够快速实现其定位,从而便于加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切肩液的添加,提高锻件的加工精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噪音和粉尘对车间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定位夹的俯视示意图(放大);图3为图2中夹头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4为图1中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放大);附图中:1、定位单元;10、定位座;100、固定座;101、承载平台;a、排肩槽;102、液压油缸;11、顶撑机构;110、支撑座;111、顶杆(丝杆);112、抵触接头;113、手轮;114、第一辅助模块;115、第二辅助模块;12、定位夹;120、支座;121、支臂(T形);122、夹臂;123、夹头山、夹持端面;124、第一限位机构(第一伸缩杆件);125、第二限位机构(第二伸缩杆件);2、加工单元;21、加工工具;22、驱动机构;23、供液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锻件的加工设备,其包括锻件的定位单元I和加工单元2,其中加工单元2包括加工工具21、用于驱动加工工具21加工锻件的驱动机构22、以及用于向加工处添加切肩液的供液单元23 ;定位单元I包括位于加工工具21下方的定位座10、分别位于定位座10左右侧的顶撑机构11和定位夹12,其中定位座10包括固定座100、能够升降的设置在固定座100上的承载平台101,承载平台101的上端面自上而下直径逐渐变小呈锥形;定位夹12水平设置且能够夹设在锻件的前后两侧;顶撑机构11能够沿着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定位夹12设置。在固定座100与承载平台101之间的设有多个液压油缸102。根据不同高度的锻件,由液压油缸102的伸缩调整承载平台101与加工工具21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锻件的加工加工。顶撑机构11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座110(固定在定位座10左侧)、穿过支撑座110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定位夹12的顶杆111、固定在顶杆111靠近定位夹12端部的抵触接头112。具体的,顶杆111为丝杆,顶杆111与支撑座110螺纹配合,且在顶杆111远离定位夹12的端部(右端部)还设有手轮113。本例中,还在支撑座110的两侧分别还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确保丝杆111与支撑座110垂直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件的加工设备,其包括锻件的定位单元和加工单元,其中所述加工单元包括加工工具、用于驱动所述加工工具加工锻件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向加工处添加切屑液的供液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的加工工具下方的定位座、位于所述定位座一侧的定位夹,其中所述的定位夹水平设置且能够夹设在所述锻件的前后两侧,所述的定位座包括固定座、能够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的上端面自上而下直径逐渐变小呈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孚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