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187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船体组成,在船体的底部通过升降架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辅助舱,在辅助舱的尾部则设置有主螺旋桨,在分船体的前部还沿径向设置有副螺旋桨,所述的升降架通过位于船体内的齿轮齿条传动副与升降电机连接,在船体的尾部还设置有支架,在船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标准预留插孔,在船体的尾部设置有天线,上述的主螺旋桨、副螺旋桨、升降电机、标准预留插孔和天线均与位于船体内的控制系统相连,并且所述的控制系统还与位于辅助舱内的电池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船,特别是一种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数据网络、智能传感器的普及和智能控制系统性能的提高,无人船的研发也在飞速提高,它采集的数据已经被各个行业所采用。水面无人船可以灵活机动的进行测量,用以支持海洋调查。但是传统的无人船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无人船的体积、质量相对较小,因此在风浪天气中其稳定性极差,经常会出现倾覆的现象;2.由于无人船的体积较小,因此无法在无人船上搭在更多的传感设备,导致无人船的数据采集功能相对薄弱、单一 ;3.船体在水面上活动不灵活,遇到突发情况(如风浪等)时岸上的遥控人员难以控制船体躲避。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测量无人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稳定性强,动作灵活,且可搭载更多传感仪器的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I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船体2组成,在船体I的底部通过升降架3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辅助舱4,在辅助舱4的尾部则设置有主螺旋桨5,在分船体2的前部还沿径向设置有副螺旋桨6,所述的升降架3通过位于船体I内的齿轮齿条传动副与升降电机连接,在船体I的尾部还设置有支架7,在船体I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标准预留插孔8,在船体I的尾部设置有天线9,上述的主螺旋桨5、副螺旋桨6、升降电机、标准预留插孔8和天线9均与位于船体I内的控制系统相连,并且所述的控制系统还与位于辅助舱4内的电池相连。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种结构形式的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的近岸无人船所存在的在遇到风浪时稳定性较差、搭载设备有限、动作不灵活等缺陷,设计出一种特殊的双船体结构的无人船,它创造性地将最占空间的电池放置到可升降的辅助舱中,这样既可以节省船体上的有效空间、让船体能够搭载更多的传感设备,又能够在遇到风浪时通过降低辅助舱的方式来降低船体重心,保证船体的稳定性;同时其船头部分还设置有径向的副螺旋桨,让船体的转弯与变向操作更加灵活和方便。综上所述,本种无人船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包括船体1,该船体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船体2组成,也就是说船体I为双船体结构,在船体I的底部通过升降架3连接有两个辅助舱4,并且这两个辅助舱4对称设置,在辅助舱4的尾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船体I行进的主螺旋桨5,在分船体2的前部还设置有副螺旋桨6,并且副螺旋桨6沿着分船体2的径向设置,它主要为船体的转向提供驱动力;上述的升降架3的上部与齿条相连,而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则设置在位于船体I内的升降电机的工作端,在船体I的尾部上方还设置有用于承载各种传感器或仪器的支架7,在船体I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标准预留插孔8,用于供搭载在无人船上的各种仪器使用,在船体I的尾部还设置有天线9,用于接受遥控信号;上述的主螺旋桨5、副螺旋桨6、升降电机、标准预留插孔8和天线9均与位于船体I内的控制系统相连,而控制系统和上述其他需要用电的装置则通过位于辅助舱4内的电池供电。本技术实施例的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由于其船体I是由两个分船体2形成的双船体结构,因此航行过程中更加稳定;船体I前进的动力来自于辅助舱4尾部的主螺旋桨5,当船体I需要转弯时,则通过分船体2前部的副螺旋桨6提供径向力,通过两个主螺旋桨5和两个副螺旋桨6的配合动作,来实现船体I的转弯等操作;在支架7上固定设置有各种传感器或仪器,并且这些仪器的数据线都插接到标准预留插孔8中,它们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储存,或者由控制系统经由无线网络发送到岸上的服务器中;如果出现风浪等情况,则由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升降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和升降架3下降,装有电池的、具有一定质量的辅助舱4就会向下运动,这样能够将船体I的重心下移,让船体具备更好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因风浪等原因造成的倾覆;同时由于其为各装置供电的电池并没有设置在船体I上,因此节省了船体I的空间,能够让船体I搭载更多的传感器或检测设备。【主权项】1.一种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包括船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I)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船体(2)组成,在船体(I)的底部通过升降架(3)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辅助舱(4),在辅助舱(4)的尾部则设置有主螺旋桨(5),在分船体(2)的前部还沿径向设置有副螺旋桨(6),所述的升降架(3)通过位于船体(I)内的齿轮齿条传动副与升降电机连接,在船体(I)的尾部还设置有支架(7),在船体(I)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标准预留插孔(8),在船体(I)的尾部设置有天线(9),上述的主螺旋桨(5)、副螺旋桨(6)、升降电机、标准预留插孔(8)和天线(9)均与位于船体(I)内的控制系统相连,并且所述的控制系统还与位于辅助舱(4)内的电池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船体组成,在船体的底部通过升降架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辅助舱,在辅助舱的尾部则设置有主螺旋桨,在分船体的前部还沿径向设置有副螺旋桨,所述的升降架通过位于船体内的齿轮齿条传动副与升降电机连接,在船体的尾部还设置有支架,在船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标准预留插孔,在船体的尾部设置有天线,上述的主螺旋桨、副螺旋桨、升降电机、标准预留插孔和天线均与位于船体内的控制系统相连,并且所述的控制系统还与位于辅助舱内的电池相连。【IPC分类】B63B1/10, B63H20/02【公开号】CN204642053【申请号】CN201520221669【专利技术人】黄颖恩, 黄妙芬, 王伟轩, 孙圳, 张连龙, 刘阳, 王忠林, 赵祖龙 【申请人】大连海洋大学【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申请日】2015年4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岸多参数测量无人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船体(2)组成,在船体(1)的底部通过升降架(3)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辅助舱(4),在辅助舱(4)的尾部则设置有主螺旋桨(5),在分船体(2)的前部还沿径向设置有副螺旋桨(6),所述的升降架(3)通过位于船体(1)内的齿轮齿条传动副与升降电机连接,在船体(1)的尾部还设置有支架(7),在船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标准预留插孔(8),在船体(1)的尾部设置有天线(9),上述的主螺旋桨(5)、副螺旋桨(6)、升降电机、标准预留插孔(8)和天线(9)均与位于船体(1)内的控制系统相连,并且所述的控制系统还与位于辅助舱(4)内的电池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颖恩黄妙芬王伟轩孙圳张连龙刘阳王忠林赵祖龙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