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9173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无人船,包括:船体、前支架、后框架、推进器,所述充气船体包括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浮筒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浮筒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浮筒,其中,所述第一浮筒、所述第二浮筒和所述前浮筒均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所述前支架设置有能够安装摄像头的设备安装台;所述后框架为开放式框架结构,设置测深、水质探测、取样和水下视频采集等仪器;所述推进器分别由左右两个推进器构成。该无人船具有方便安装及拆卸、便携性好、稳定性好、载重大、转向灵敏和方便加装探测仪器设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无人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无人船。
技术介绍
无人船是无人测量船的基础平台,无人船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无人船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目前,国内外的无人船基本为单体船、双体船、三体船或多体船,然而,现有的船体多采用硬质材料一体成型,因而,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给运输和携带都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另外,现有的无人船由于是一体成型结构,因而,对无人船搭载的设备和仪器的种类均具有一定的限制,即,通常只能搭载一种或两种仪器设备,若想额外搭载其它的设备,则需使用其它与仪器设备配套的无人船型,然而,这就会影响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并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无人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船体多为硬质材料一体成型,使得船体的体积大、质量较重,从而造成不方便运输和携带的弊端。(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浮筒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浮筒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浮筒;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上且能促使所述船体进行航行或转向的推进器,其中,所述第一浮筒、所述第二浮筒和所述前浮筒均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其中,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浮筒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前浮筒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柔性部件。其中,所述柔性部件构造为柔性片、柔性条或柔性块。其中,所述前浮筒、所述第一浮筒的前端以及所述第二浮筒的前端共同形成半封闭式的船舱。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镶嵌在所述船舱内的气垫,所述气垫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的底壁的下表面的气垫底板。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的远离所述前浮筒的端部的侧壁上的隔水板。其中,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前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端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凹槽。其中,所述无人船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包括第一侧梁、第二侧梁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的顶梁,其中,在所述顶梁上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侧梁的底端和所述第二侧梁的底端分别镶嵌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后框架,所述后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的支撑杆。其中,紧邻所述第一浮筒侧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构造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浮筒的第一半弧状套环,所述第一半弧状套环的内轮廓面与所述第一浮筒的后端的外轮廓面相匹配;紧邻所述第二浮筒侧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构造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浮筒的第二半弧状套环,所述第二半弧状套环的内轮廓面与所述第二浮筒的后端的外轮廓面相匹配。其中,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后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后端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二凹槽。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分别镶嵌在相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夹板组件,所述夹板组件包括镶嵌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固定夹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夹的固定端的垂直固定板,其中,所述推进器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垂直固定板相连接。其中,所述柔性材料为聚氯乙烯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人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的无人船中的第一浮筒、第二浮筒以及前浮筒均由可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因而可实现船体的折叠,减小船体的体积、便于船体的运输和携带。此外,由于本申请的船体结合了双体船的结构的优点,采用两个浮筒来为船体提供浮力,即,分别为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这样,在提升船体的载荷能力的同时又不失船体结构的简单,保证了船体的航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提高了该无人船的抗风浪的能力,使其不受水深的影响,能够以适应各种水域环境。另外,本申请的前支架和后框架均采用可拆式的方式进行安装和固定,因而,使得本申请的船体能够完全的拆卸并折叠,从而方便对船体的运输和携带。本申请采用双推进器的结构设计,使得船体能够在水域中进行前进、后退以及转向等,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船体航行和转向的灵活性。本申请的船体结合了双体船的结构的优点,因而提高了该无人船的抗风浪的能力,使其不受水深的影响,以适应各种水域环境。此外,在本申请的前支架和后框架均采用开放式的设计,从而便于搭载各种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仪器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新型无人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新型无人船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新型无人船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的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新型无人船的前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新型无人船的后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无人船;1:船体;11:第一浮筒;11a:第一浮筒的前端;11b:第一浮筒的后端;111:第一浮筒的外侧壁;112:第一浮筒后端的外轮廓面;12:第二浮筒;12a:第二浮筒的前端;121:第二浮筒的外侧壁;12b:第二浮筒的后端;122:第二浮筒后端的外轮廓面;13:前浮筒;131:前浮筒的外侧壁;2:推进器;21:连接杆;3:柔性部件;4:船舱;5:气垫;51:气垫底板;52:侧壁;6:隔水板;7:第一固定板;71:第一凹槽;8:第二固定板;81:第二凹槽;9:前支架;91:第一侧梁;92:第二侧梁;93:顶梁;911:第一侧梁的底端;921:第二侧梁的底端;931:安装座;10:后框架;101:上框架;102:下框架;103:支撑杆;20:第一半弧状套环;21:第一半弧状套环的内轮廓面;30:第二半弧状套环;31:第二半弧状套环的内轮廓面;40:夹板组件;41:固定夹;42:垂直固定板;411:固定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该无人船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无人船100包括船体1和推进器2。本申请的无人船100主要用于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领域,即,通过携带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仪器等对水域资源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该船体1包括第一浮筒11、第二浮筒12以及前浮筒13。其中,第一浮筒11与第二浮筒12呈对称式设置,该前浮筒13分别连接第一浮筒11和第二浮筒1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一浮筒11和第二浮筒12的外形均类似为筒状,该前浮筒13的外形类似尖端朝外的V形,这样便可大大地减小无人船100在水中航行的阻力,以利于无人船100的航行。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浮筒11、第二浮筒12以及前浮筒13的内部均构造为独立的密闭气室,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船体1的重量,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如下所述的推进器2的能耗。推进器2分别设置在第一浮筒11和第二浮筒12上,该推荐器2的设置,其作用在于提供给船体1足够的航行推力,使得船体1在任何水域环境下均可以正常地工作,即,方便该船体1的航行和转向。上述第一浮筒11、第二浮筒12以及前浮筒13均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容易理解,在第一浮筒11、第二浮筒12以及前浮筒13上均设有气阀。具体地,当本申请的无人船100需要工作时,通过打气筒或其他充气部件经上述气阀向第一浮筒11、第二浮筒12以及前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无人船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浮筒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浮筒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浮筒;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上且能促使所述船体进行航行或转向的推进器,其中,所述第一浮筒、所述第二浮筒和所述前浮筒均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浮筒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浮筒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浮筒;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上且能促使所述船体进行航行或转向的推进器,其中,所述第一浮筒、所述第二浮筒和所述前浮筒均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浮筒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前浮筒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柔性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件构造为柔性片、柔性条或柔性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浮筒、所述第一浮筒的前端以及所述第二浮筒的前端共同形成半封闭式的船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还包括镶嵌在所述船舱内的气垫,所述气垫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的底壁的下表面的气垫底板。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的远离所述前浮筒的端部的侧壁上的隔水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前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端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凹槽。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善龙王仓邓毓弸卢明翟召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中科涌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