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氮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204898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结构新颖的嗜氮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PTP所介导疾病的药物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能够产生该类化合物的新的弯头曲霉(Aspergillus deflectus)菌株,所述弯头曲霉的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是CGMCC No.90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嗜氮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类新嗜氮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该类化合物的产生菌。
技术介绍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PTP)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来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细胞迁移、基因转录、离子通道开闭、免疫反应、细胞凋亡以及成骨发育也受到调控。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紊乱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症(Desai,etal.,1996,Cell,84:599-609;Kishiharaetal.,1993,Cell,74:143-156;HardyS,etal.,AnticanerAgentsMedChem2011,Jun27.)。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是一个大家族,按其在细胞内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跨膜受体型和胞内非受体型。目前的研究结果证明其中PTP1B、SHP2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关系最为密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一1B(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1B,PTP1B)是在体内广泛表达的胞内蛋白质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嗜氮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保护点】
结构如下式所示的嗜氮酮类化合物: 其中R为7~12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烯基。

【技术特征摘要】
1.结构如下式所示的嗜氮酮类化合物:其中所述R为n-C7H15、C(CH3)=CH(n-C7H15)、n-C9H19、CH(CH3)(n-C8H17)、n-C11H23或CH(CH3)(n-C10H21)中的任意一种。2.权利要求1所述嗜氮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弯头曲霉的种子液:将弯头曲霉的斜面培养物或孢子液接种于种子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2~30℃、转速为100~220rpm,培养时间为48~72h获得种子液;所述弯头曲霉为菌株NCC0415,保藏号CGMCCNo.9095;所述种子培养基按以下方法制得:玉米淀粉10.0~40.0克、葡萄糖10.0~40.0克、热榨黄豆饼粉4.0~20.0克、麦芽粉1.0~6.0克、酵母粉1.0~3.0克、氯化钠0.5~2.0克、七水硫酸镁0.5~2.0克,加自来水定容至1000mL,pH6.5~7.0,121℃灭菌30min;b、制备弯头曲霉NCC0415的发酵产物:将上述种子液以体积百分比3-10%的接种量接种于固体发酵培养基,发酵温度22℃-37℃、发酵时间10~20天,得到发酵液;其中所说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包括固体颗粒状基质、粉状基质、无机盐,所述粉状基质或无机盐任选添加或不添加;c、向上述发酵液中加入有机溶剂浸泡,过滤,滤液浓缩得到粗浸膏,所述有机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新华郑智慧可爱兵李业英郑海洲徐岩崔晓兰沈文斌范玉玲曹霖霍培元蔡喜田张雪霞段宝玲高任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