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转速发动机,包括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以及位于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形成的空间内的发动力曲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形成的空间内还设有主动双联齿轮、从动双联齿轮、换挡拨叉组件和挡位限位组件;所述主动双联齿轮与发动力曲轴轴向滑动连接,主动双联齿轮包括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所述输出轴为从动双联齿轴,从动双联齿轮与从动双联齿轴固定连接,从动双联齿轮包括与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啮合的高速从动齿和低速从动齿;所述换挡拨叉组件位于主动双联齿轮之间;所述挡位限位组件位于发动力曲轴与主动双联齿轮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可提供高转速和大扭矩,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双转速发动机。
技术介绍
今年来,通机作为一种小型发动机,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农业生产设备中,例如:作为微耕机、抽水泵、发动机以及割草机等的动力源。但是当微耕机、割草机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使用时,由于坡度一般在30°以上,爬坡角度较大,需要作为动力源的小型发动机提供较大的驱动力,也就是较大的扭矩;而当使用抽水泵时,又需要作为动力源的小型发送机提供较高的转速,现有的单台通机无法满足该条件,只能使用不同型号的通机实现。当微耕机、割草机上的通机需要维修时,无法使用抽水泵上的通机作为动力源,这样使得通机的通用性大大降低,也不便于通机的维护。现有技术的小型发动机如图所示:动力箱19和动力箱盖之间的发动力曲轴与输出轴之间仅通过一对齿轮传输动力。这样无法满足一般农业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供高转速和大扭矩的双转速发动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转速发动机,包括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以及位于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形成的空间内的发动力曲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形成的空间内还设有主动双联齿轮、从动双联齿轮、换挡拨叉组件和挡位限位组件;所述主动双联齿轮与发动力曲轴轴向滑动连接,主动双联齿轮包括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所述输出轴为从动双联齿轴,从动双联齿轮与从动双联齿轴固定连接,从动双联齿轮包括与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啮合的高速从动齿和低速从动齿;所述换挡拨叉组件位于主动双联齿轮之间;所述挡位限位组件位于发动力曲轴与主动双联齿轮内。采用上述结构的双转速发动机具有如下优点:输出转速根据配用不同的配对的主动双联齿轮和从动双联齿轮,可使额定输出转速达到100rpm?3600rpm之间。当需要提供较高转速的时候,通过控制换挡拨叉组件,使得高速主动齿与高速从动齿啮合即可。当需要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即较大的扭矩时,使得低速主动齿与低速从动齿啮合即可。作为本技术上述双转速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动力曲轴和从动双联齿轴为花键轴,主动双联齿轮、从动双联齿轮均为相配合的花键齿轮。防止当传送较大力矩时,齿轮与轴之间发生径向转动位移。作为本技术上述双转速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位限位组件包括压簧和两个限位球,压簧位于限位球之间;发动力曲轴径向开有挡位限位孔,挡位限位组件位于该限位孔中;主动双联齿轮内壁开有两对挡位限位槽,限位球位于其中一对挡位限位槽内。当换挡时,主动双联齿轮沿发动力曲轴滑动,限位球从一对挡位限位槽中脱离,至卡入另一对挡位限位槽中,此时换挡结束。作为本技术上述双转速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挡拨叉组件包括Z型的拨叉本体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手柄,拨叉本体一端活动连接有拨块;所述拨块位于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之间。作为本技术上述双转速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为L型,其竖直部分与拨叉本体固定连接,其水平部分向输入轴方向弯折。即节省空间,又便于手部抓握,符合人体力学。作为本技术上述双转速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动力曲轴设有两个位于主动双联齿轮两侧的环形沟槽,环形沟槽内卡接有用于限位的挡圈。可防止主动双联齿轮由于位移过大与动力箱盖或变速箱盖相抵,产生磨损。作为本技术上述双转速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低速主动齿轮和高速主动齿轮之间的距离小于低速从动齿轮和高速从动齿轮之间的距离。作为本技术上述双转速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速从动齿靠近动力箱盖,低速从动齿靠近变速箱盖。由于高速从动齿直径大于低速从动齿,为了便于安装,低速从动齿靠近变速箱盖。【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小型发动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双转速发动机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双转速发动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双转速发动机实施例换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双转速发动机实施例发动力曲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双转速发动机实施例挡位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高速从动齿,2为低速从动齿,3为手柄,4为低速主动齿,5为高速主动齿,6为拨叉本体,7为拨块,8为发动力曲轴,9为从动双联齿轴,10为动力箱盖,11为变速箱盖,13为环形沟槽,14为挡位限位孔,15为限位球,16为压簧,17为挡圈,18为限位槽,19为动力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6所示的双转速发动机,包括动力箱盖10、变速箱盖11以及位于动力箱盖10和变速箱盖11内的主动双联齿轮、从动双联齿轴9、换挡拨叉组件和挡位限位组件。发动力曲轴8通过轴承与动力箱盖10和变速箱盖11连接,主动双联齿轮套设在发动力曲轴8上并与其间隙配合,主动双联齿轮包括高速主动齿5和低速主动齿4。从动双联齿轴9通过轴承与动力箱盖10和变速箱盖11连接,从动双联齿轴9上轴向滑动连接有从动双联齿轮,从动双联齿轮包括与高速主动齿5和低速主动齿4啮合的高速从动齿I和低速从动齿2。发动力曲轴8为花键轴,其两端开有环形沟槽13,环形沟槽13卡接有挡圈17,用于主动双联齿轮的轴向限位。其径向开有挡位限位孔14,挡位限位孔14内设有压簧16和两个限位球15,压簧16位于限位球15之间,主动双联齿轮内壁开有两对挡位限位槽18,限位球15位于其中一对挡位限位槽18内,用于限制换挡时主动双联齿的轴向滑动位移。高速从动齿I靠近动力箱盖10,低速从动齿2靠近变速箱盖11。换挡拨叉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3、Z型的拨叉本体6以及拨块7,拨块7与拨叉本体6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位于主动双联齿轮之间。拨叉本体6与手柄3连接的一端伸出变速箱外。工作时,当需要提供较高转速的时候,通过手柄3控制拨块7,使得高速主动齿5与高速从动齿I啮合即可。当需要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即较大的扭矩时,使得低速主动齿4与低速从动齿2啮合即可。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主权项】1.双转速发动机,包括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以及位于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形成的空间内的发动力曲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形成的空间内还设有主动双联齿轮、从动双联齿轮、换挡拨叉组件和挡位限位组件;所述主动双联齿轮与发动力曲轴轴向滑动连接,主动双联齿轮包括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所述输出轴为从动双联齿轴,从动双联齿轮与从动双联齿轴固定连接,从动双联齿轮包括与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啮合的高速从动齿和低速从动齿;所述换挡拨叉组件位于主动双联齿轮之间;所述挡位限位组件位于发动力曲轴与主动双联齿轮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速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力曲轴和从动双联齿轴为花键轴,主动双联齿轮、从动双联齿轮均为相配合的花键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转速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限位组件包括压簧和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转速发动机,包括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以及位于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形成的空间内的发动力曲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盖和变速箱盖形成的空间内还设有主动双联齿轮、从动双联齿轮、换挡拨叉组件和挡位限位组件;所述主动双联齿轮与发动力曲轴轴向滑动连接,主动双联齿轮包括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所述输出轴为从动双联齿轴,从动双联齿轮与从动双联齿轴固定连接,从动双联齿轮包括与高速主动齿和低速主动齿啮合的高速从动齿和低速从动齿;所述换挡拨叉组件位于主动双联齿轮之间;所述挡位限位组件位于发动力曲轴与主动双联齿轮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淳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伊格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