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110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将清洗好的荔枝壳用亚硫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浸泡后包装冷藏保存。所述亚硫酸钠溶液为亚硫酸钠溶于自来水配制而成,亚硫酸钠与自来水的质量比为8~12:10000。本发明专利技术步骤简单,成本低廉,可以明显延长荔枝壳从脱壳到发生明显褐变的时间,降低荔枝壳中酚类物质的损失,是一种适用于荔枝壳加工利用的前处理保藏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科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
技术介绍
荔枝壳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等酚类物质,显示出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原花青素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多酚类活性物质,以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为基本构成单元,通过C-C键连接形成不同聚合度的聚合物。根据(表)儿茶素单元间的化学键连接方式,原花青素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其中B型为自然界常见的原花青素,葡萄籽、松树皮、高粱等的原花青素均为B型结构,即组成单元通过C-C键连接。而荔枝壳中的原花青素除了(表)儿茶素组成单元间以C-C键连接形成聚合体外,在某些组成单元间还存在C-O-C(A键)的结合。这种A型结构的原花青素在活性上与B型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其抗炎等活性明显优于B型。同时,通过对储藏不同时间后荔枝壳中的原花青素A2和原花青素B2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原花青素A2的稳定性明显高于B2。目前,葡萄籽来源的B型原花青素因其具有心血管保护等保健功能而成为倍受消费者推崇的膳食补充剂。研究报道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含量以干物质计在3~9‰,而果壳酚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的品种怀枝的原花青素含量即达8‰,黑叶等果壳多酚含量较高的品种,其原花青素含量超过10‰,作为同样富含原花青素的水果加工副产物,荔枝壳的深加工利用有待加强。随着荔枝罐头、荔枝干、荔枝酒和荔枝汁等荔枝加工业的发展,在荔枝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荔枝壳等副产物。由于荔枝的采收季节为高温、高湿的夏季,在荔枝的工业化加工过程中,荔枝经机械脱壳后荔枝壳通常被大量堆放在室外,在高温、微生物发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堆放的荔枝壳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会发生褐变进而腐烂,所含的酚类物质在这个过程中也被破坏分解,从而失去应用价值。经实验测定,在荔枝壳堆积12h后,其原花青素、总酚、总黄酮、花色苷以及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下降了96.3%、86.7%、92.1%、98.9%和81%,其原花青素和其它酚类物质含量及活性均处在极低水平,失去了进一步加工利用的价值。要想开展对荔枝壳的加工利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荔枝壳的储藏保鲜问题,防止因褐变导致的酚类物质被降解和破坏,从而为利用荔枝壳进行提取利用等的企业赢得时间。尽管目前对于荔枝的保鲜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发出低温、气调、涂膜等多重保鲜方法可以适当延长荔枝的保鲜时间,但是荔枝作为一种名优珍稀水果,上述复杂的保鲜处理手段可以与其市场价值相适应。而荔枝壳本身是一种加工副产物,一般被视为废弃物,其市场价值有限,因此,对荔枝壳的储藏保鲜方法必须是一个成本低廉且较为简便的过程。此外,针对荔枝的保鲜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果风味、口感的新鲜,而对荔枝不可食部分荔枝壳的保藏的目的是尽可能减慢其所含酚类物质的降解速度。基于以上原因,上述荔枝果实的储藏保鲜手段明显不适用于荔枝壳。申请号为200710030209.2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荔枝保鲜方法,该专利技术用保鲜袋包装荔枝,将保鲜剂包置于保鲜袋中,保鲜袋封口后存放在自然对流式冷藏库或冷藏柜内,控制冷藏库或冷藏柜的湿度为1~7℃,相对湿度为83%~95%,保鲜剂缓慢释放二氧化硫气体并均匀地充满保鲜袋内整个空间熏蒸荔枝果皮,熏蒸荔枝时间为36~120小时;之后将保鲜袋连同荔枝放置于冷藏库或冷藏柜内进行保鲜贮藏,控制冷藏库或冷藏柜的温度为1~7℃,相对湿度为83%~95%,空气中含氧量为3~8%。该专利技术是针对完整荔枝果实进行保鲜,保鲜前的荔枝果实并没有组织的破损,没有大量果肉组织等流出带来的严重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保鲜剂在较长的时间内缓慢释放二氧化硫起到保鲜作用,但是对于去除了果肉的荔枝壳,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已经被大量激活,组织破损、果肉黏附等造成大量微生物污染,该专利技术的方法无法应用在荔枝壳中起到灭酶杀菌等作用,其中的酚类物质会在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快发生分解破坏,不能满足荔枝壳储藏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针对荔枝壳的储藏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以明显延缓荔枝壳中酚类物质的降解速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将清洗好的荔枝壳用亚硫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进行浸泡后包装冷藏保存。优选地,所述亚硫酸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0.05~0.07,所述亚硫酸钠溶液为亚硫酸钠溶于自来水配制而成,亚硫酸钠与自来水的质量比为8~12:10000,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2mol/L,荔枝壳与亚硫酸钠溶液的用量比为0.5~1kg:1L。将荔枝壳浸泡在亚硫酸钠溶液中并加入盐酸溶液,加速二氧化硫的释放,从而在短时间内达到抑酶和杀菌的目的,能明显抑制荔枝壳中POD等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荔枝壳酶促褐变反应的发生,再加上冷藏保存,能够使到荔枝壳在一周之内保证70~80%的酚类物质不被破坏。所述荔枝壳的浸泡时间为20~30min。浸泡时间太短灭酶杀菌效果不佳,时间太长会造成酚类物质流失到溶液中。所述冷藏保存具体为将浸泡后的荔枝壳沥干水分,装入塑料袋密封,置于2~6℃下冷藏保存。塑料袋的填充率不高于80%。荔枝壳不是完整的生物组织,不像其它水果等保鲜对象有完整且一致的组织形态,在填充率较高的保存过程中荔枝壳间因相互挤压组织发生挤压变性,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促使更多的氧化酶类释放分解多酚发生褐变反应。填充率高于80%后荔枝壳的褐变程度明显高于填充率低于80%的荔枝壳,且其多酚、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也较填充率低于80%的荔枝壳要低。包装荔枝壳后的塑料袋分层放置。可以放置在带隔板的货架上形成分层放置,避免了大量堆放时荔枝壳相互挤压使得果壳细胞破损而加速酶促褐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荔枝壳的特性,采用清洗、亚硫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浸泡和冷藏的方法减缓了荔枝壳中酚类物质的降解速度,可以保证荔枝壳在一周内无明显褐变、腐烂,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保持在新鲜荔枝壳的70~80%,操作简便、易行,操作成本低,是一种适用于保留荔枝壳中酚类物质的荔枝壳前处理保藏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一种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刚刚脱下的、未发生褐变腐烂的荔枝壳用自来水清洗,去除残留的果肉以及果壳上粘附的果汁等杂质;S2:配制亚硫酸钠溶液,亚硫酸钠与自来水的质量比为8:10000,将清洗干净的0.5kg荔枝壳放进1L亚硫酸钠溶液中,同时加入5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溶液,浸泡20min;S3:将浸泡后的荔枝壳捞出,沥干水分,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填充率70%,于4℃冷藏保存。实施例2一种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刚刚脱下的、未发生褐变腐烂的荔枝壳用自来水清洗,去除残留的果肉以及果壳上粘附的果汁等杂质;S2:配制亚硫酸钠溶液,亚硫酸钠与自来水的质量比为12:10000,将清洗干净的0.8kg荔枝壳放进1L亚硫酸钠溶液中,同时加入7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清洗好的荔枝壳用亚硫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进行浸泡后包装冷藏保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清洗好的荔枝壳用亚硫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进行浸泡后包装冷藏保存;所述亚硫酸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0.05~0.07;所述亚硫酸钠溶液为亚硫酸钠溶于自来水配制而成,亚硫酸钠与自来水的质量比为8~12:10000,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2mol/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荔枝加工副产物果壳中酚类物质损失的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荔枝壳与亚硫酸钠溶液的用量比为0.5~1kg:1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芬张名位刘磊遆慧慧邓媛元张雁郭锦欣唐小俊马永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