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世平专利>正文

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40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及平行固定于壳体(1)内的动力输入轴(2)和动力输出轴(3),动力输入轴(2)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和常接主动齿轮(5),在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和常接主动齿轮(5)之间的拨叉机构(10),在动力输入轴(2)上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的另一侧的自动复位弹簧(6);动力输出轴(3)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从动齿轮(7)和常接从动齿轮(8);动力输入轴(2)上的常接主动齿轮(5)与动力输出轴(3)上的常接从动齿轮(8)啮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传动变速增力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各类摩托车,如两轮、三轮、四轮摩托车的发动机轴传动变速增力器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轴传动装置中,其传动比是固定的,特别是正三轮摩托车,通常采用的结构是发动机输出轴经过倒档器箱体内的主动齿轮传递给前进从动齿轮或倒车从动齿轮,再经箱体的花键传动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后桥盆角齿,经后桥差速器传递给后桥半轴旋转来带动摩托车轮前进或倒退。由于它的传动比是固定的,所以当摩托车行进在平原地区时,如采用传动比大的轴传动机构,将发动机调入最大档速,摩托车也始终快不起来;反之,如果在山区有坡度的路面,采用传动比小的轴传动机构,将发动机调入最低转速以增大扭矩,摩托车发动机也显得无力,行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轴传动变速增力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及平行固定于壳体内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和常接主动齿轮,在变速增力主动齿轮和常接主动齿轮之间的拨叉机构,在动力输入轴上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的另一侧的自动复位弹簧;动力输出轴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从动齿轮和常接从动齿轮;动力输入轴上的常接主动齿轮与动力输出轴上的常接从动齿轮啮合。上述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经轴承固定支承于壳体内。上述拨叉机构由拨叉、拨叉轴、自动到位弹簧、操纵杆、连杆组成,其中拨叉置于上述变速增力主动齿轮和常接主动齿轮间,拨叉和自动到位弹簧空套在的拨叉轴上,且安装于壳体内,操纵杆安装固定于壳体外,连杆将操纵杆与拨叉轴连接。上述动力输入轴为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述动力输出轴经万向节与摩托车后桥差速器连接。本技术可改变传动比,其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能保证摩托车在各种路况下正常行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运动情况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上述附图可知一种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及平行固定于壳体1内的动力输入轴2和动力输出轴3,动力输入轴2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和常接主动齿轮5,在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和常接主动齿轮5之间的拨叉机构10,在动力输入轴2上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的另一侧的自动复位弹簧6;动力输出轴3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从动齿轮7和常接从动齿轮8;动力输入轴2上的常接主动齿轮5与动力输出轴3上的常接从动齿轮8啮合。上述动力输入轴2和动力输出轴3经轴承9固定支承于壳体1内。上述拨叉机构10由拨叉10a、拨叉轴10b、自动到位弹簧10c、操纵杆10d、连杆10e组成,其中拨叉10a置于上述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和常接主动齿轮5间,拨叉10a和自动到位弹簧10c空套在的拨叉轴10b上,且安装于壳体1内,操纵杆10d安装于壳体1外,连杆10e将操纵杆10d与拨叉轴10b连接。上述动力输入轴2为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述动力输出轴3经万向节11与摩托车后桥差速器连接。再结合图1,将本技术用于摩托车发动机轴传动倒档装置时,上述动力输入轴为倒档器的花键传动输出轴,上述动力输出轴经万向节与摩托车后桥差速器连接。当动力输入轴正转时,动力通过常接主动齿轮传递给与之啮合的常接从动齿轮,常接从动齿轮带动与其花键连接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再把动力传输给通过花键固接的万向节传递给后桥差速器,从而实现摩托车前进功能。当动力输入轴反转时,动力通过常接主动齿轮传递给与之啮合的常接从动齿轮,常接从动齿轮带动与其花键连接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再把动力传输给通过花键固接的万向节传递给后桥差速器,从而实现摩托车倒车功能。当常接主动齿轮与常接从动齿轮相啮合时,为普通行驶;当拨叉机构使常接主动齿轮与常接从动齿轮分离,使变速增力主动齿轮与大速比的变速增力从动齿轮啮合时,大速比变速增力从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上,降低了动力输出轴的速度,增大了动力输出轴的扭矩,从而实现了增力。结合图2和图3对拨叉机构进行说明当需要增力时,压下操纵杆使连杆与拨叉轴的连接E点带动拨叉轴向箭头H方向运动,则空套在拨叉轴上的自动到位弹簧受拨叉轴的运动推动拨叉向H方向移动,拨叉带动常接主动齿轮脱离常接从动齿轮,同时推动变速增力主动齿轮与变速增力从动齿轮啮合。当图中的连杆与操纵杆的连接点F点压过E点到操纵杆与壳体的固定点G点水平线下时,整个拨叉机构将自动锁定,此时变速增力主动齿轮在自动到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到位;而勿需增力时,将操纵杆反向操作,常接主动齿轮即会在自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权利要求1.一种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及平行固定于壳体(1)内的动力输入轴(2)和动力输出轴(3),动力输入轴(2)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和常接主动齿轮(5),在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和常接主动齿轮(5)之间的拨叉机构(10),在动力输入轴(2)上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的另一侧的自动复位弹簧(6);动力输出轴(3)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从动齿轮(7)和常接从动齿轮(8);动力输入轴(2)上的常接主动齿轮(5)与动力输出轴(3)上的常接从动齿轮(8)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2)和动力输出轴(3)经轴承(9)固定支承于壳体(1)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机构(10)由拨叉(10a)、拨叉轴(10b)、自动到位弹簧(10c)、操纵杆(10d)、连杆(10e)组成,其中拨叉(10a)置于上述变速增力主动齿轮(4)和常接主动齿轮(5)间,拨叉(10a)和自动到位弹簧(10c)空套在的拨叉轴(10b)上,且安装于壳体(1)内,操纵杆(10d)安装于壳体(1)外,连杆(10e)将操纵杆(10d)与拨叉轴(10b)连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2)为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3)经万向节与摩托车后桥差速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类摩托车,如两轮、三轮、四轮摩托车的发动机轴传动变速增力器。它包括壳体及平行固定于壳体内的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和常接主动齿轮,在变速增力主动齿轮和常接主动齿轮之间的拨叉机构,在动力输入轴上的变速增力主动齿轮的另一侧的自动复位弹簧;动力输出轴上花键连接的变速增力从动齿轮和常接从动齿轮;动力输入轴上的常接主动齿轮与动力输出轴上的常接从动齿轮啮合。本技术可改变传动比,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能保证摩托车在各种路况下正常行驶。文档编号B62M11/00GK2652809SQ20032011445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何世平 申请人:何世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何世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