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转成专利>正文

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117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特别指能够反向踏车正向前进的传动装置,具体为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包括后轴,链轮,传动档,正向驱动机构,反向驱动机构,档盖;档盖包括左档盖和右档盖;正向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档,棘轮;反向驱动机构包括中端口外通过左棘爪与传动档连接的棘轮,设于棘轮的后端口外的通过左棘爪与棘轮相连接的中心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简便,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受力均匀,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行星齿轮的齿条也不容易变形,反向脚踏自行车时,兼具行路与健身于一体,力度适中即可驱动,增加了骑自行车行路的乐趣。(*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特别指能够反向踏车正向前进的传动装置,具体为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98102392.4的名称为“自行车双向双速传动装置”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所公开的双向传动器的结构包括两端设有滚子轴承的后轴,设于后轴上的链轮,与链轮连接的传动档,与传动档连接的正向驱动机构,与传动档连接的包含中心齿轮、与后轴连接的行星轮架、设于行星轮架上的与中心齿轮通过齿条啮合的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连接的轮毂的反向驱动机构,设于双向传动器外围的档盖;驱动机构包括正向驱动机构和反向驱动机构。中心齿轮与传动档(右传动档或左传动档)连为一体。档盖设于左棘轮的外部。正向驱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路线为链轮→右传动档→右棘爪→右棘轮→轮毂,反向驱动机构的动力传动路线为链轮→右传动档→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内齿圈→左传动档→左棘爪→左棘轮→轮毂这种结构的双向传动装置虽然可以实现双向驱动,但存在受力不均匀,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行星齿轮的齿条容易变形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自行车双向传动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包括两端设有滚子轴承的后轴,设于后轴上的链轮,与链轮连接的传动档,与传动档连接的正向驱动机构,与传动档连接的包含中心齿轮、与后轴连接的行星轮架、设于行星轮架上的与中心齿轮通过齿条啮合的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连接的轮毂的反向驱动机构,设于双向传动器外围的档盖;档盖包括相互连接并包围驱动机构的左档盖和右档盖;正向驱动机构包括外圈通过右棘爪与固定于右档盖上的大右棘轮相连接的传动档,设于传动档圈内的、前端口内设有滚子轴承槽且槽内设有滚子轴承的、前端口外通过右棘爪与传动档连接的的棘轮;反向驱动机构包括中端口外通过左棘爪与传动档连接的的棘轮,设于棘轮的后端口外的通过左棘爪与棘轮相连接的中心齿轮。当向前踏动脚蹬使链轮前转时,链轮通过传动档与大右棘轮和棘轮啮合,带动车轮向前转动;当向后踏动脚蹬使链轮后转时,链轮通过传动档与棘轮啮合,并通过棘轮带动中心齿轮使行星齿轮转动,从而使车轮同样向前转动。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简便,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受力均匀,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行星齿轮的齿条也不容易变形,反向脚踏自行车时,兼具行路与健身于一体,力度适中即可驱动,增加了骑自行车行路的乐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包括两端设有滚子轴承1的后轴2,设于后轴上的链轮3,与链轮连接的传动档4,与传动档4连接的正向驱动机构,与传动档4连接的包含中心齿轮5、与后轴1连接的行星轮架6、设于行星轮架6上的与中心齿轮5通过齿条啮合的行星齿轮7、与行星齿轮7连接的轮毂8的反向驱动机构,设于双向传动器外围的档盖;档盖包括相互连接并包围驱动机构的左档盖9和右档盖10;正向驱动机构包括外圈通过右棘爪11与固定于右档盖10上的大右棘轮12相连接的传动档4,设于传动档4圈内的、前端口内设有滚子轴承槽13且槽内设有滚子轴承1的、前端口外通过右棘爪11与传动档4连接的的棘轮14;反向驱动机构包括中端口外通过左棘爪15与传动档4连接的的棘轮14,设于棘轮14的后端口外的通过左棘爪15与棘轮14相连接的中心齿轮5。棘轮也可从侧部通过左棘爪与中心齿轮相连接。为了减少摩擦,可在后轴上设置连接盒16,使行星轮架6设置在连接盒16上。即后轴上设置有连接有行星轮架6的连接盒16。为了进一步减少摩擦,可在后轴上连接盒16的两端处设置滚子轴承1。为了便于拆卸和修理,也为了成本上的考虑,可将变速装置去掉。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包括两端设有滚子轴承(1)的后轴(2),设于后轴上的链轮(3),与链轮连接的传动档(4),与传动档(4)连接的正向驱动机构,与传动档(4)连接的包含中心齿轮(5)、与后轴(1)连接的行星轮架(6)、设于行星轮架(6)上的与中心齿轮(5)通过齿条啮合的行星齿轮(7)、与行星齿轮(7)连接的轮毂(8)的反向驱动机构,设于双向传动器外围的档盖;其特征在于档盖包括相互连接并包围驱动机构的左档盖(9)和右档盖(10);正向驱动机构包括外圈通过右棘爪(11)与固定于右档盖(10)上的大右棘轮(12)相连接的传动档(4),设于传动档(4)圈内的、前端口内设有滚子轴承槽(13)且槽内设有滚子轴承(1)的、前端口外通过右棘爪(11)与传动档(4)连接的的棘轮(14);反向驱动机构包括中端口外通过左棘爪(15)与传动档(4)连接的的棘轮(14),设于棘轮(14)的后端口外的通过左棘爪(15)与棘轮(14)相连接的中心齿轮(5)。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后轴上设置有连接有行星轮架(6)的连接盒(16)。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后轴上连接盒(16)的两端处设置有滚子轴承(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特别指能够反向踏车正向前进的传动装置,具体为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包括后轴,链轮,传动档,正向驱动机构,反向驱动机构,档盖;档盖包括左档盖和右档盖;正向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档,棘轮;反向驱动机构包括中端口外通过左棘爪与传动档连接的棘轮,设于棘轮的后端口外的通过左棘爪与棘轮相连接的中心齿轮。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简便,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受力均匀,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行星齿轮的齿条也不容易变形,反向脚踏自行车时,兼具行路与健身于一体,力度适中即可驱动,增加了骑自行车行路的乐趣。文档编号B62M23/00GK2782545SQ20052002386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转成 申请人:李转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行车双向驱动器,包括两端设有滚子轴承(1)的后轴(2),设于后轴上的链轮(3),与链轮连接的传动档(4),与传动档(4)连接的正向驱动机构,与传动档(4)连接的包含中心齿轮(5)、与后轴(1)连接的行星轮架(6)、设于行星轮架(6)上的与中心齿轮(5)通过齿条啮合的行星齿轮(7)、与行星齿轮(7)连接的轮毂(8)的反向驱动机构,设于双向传动器外围的档盖;其特征在于:档盖包括相互连接并包围驱动机构的左档盖(9)和右档盖(10);正向驱动机构包括外圈通过右棘爪(11)与固定于右档盖(10)上的大右棘轮(12)相连接的传动档(4),设于传动档(4)圈内的、前端口内设有滚子轴承槽(13)且槽内设有滚子轴承(1)的、前端口外通过右棘爪(11)与传动档(4)连接的的棘轮(14);反向驱动机构包括中端口外通过左棘爪(15)与传动档(4)连接的的棘轮(14),设于棘轮(14)的后端口外的通过左棘爪(15)与棘轮(14)相连接的中心齿轮(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转成
申请(专利权)人:李转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