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203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顶板、连接于上模顶板上的上模升降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上模顶板的下端的两个以上的纵向的直线导柱、位于上模顶板下方的升降连接板、固定设置于升降连接板下端的加热模块及固定设置于加热模块下端的上模板,上模升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下通过连接法兰与升降连接板连接,每根直线导柱上均套设有直线轴承,升降连接板与直线轴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更加合理,将加热模块设置于上模,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被烫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PCB板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
技术介绍
柔性印刷电路板上通常都贴合有补强钢片。生产过程中,将按照要求冲切好的补强钢片通过贴合机压紧贴合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预定位置上。在现有技术中,贴合机通常由上模和下模构成,下模设置有加热模块,在上模与下模合模压紧贴合补强钢片的过程中,加热模块加热,使二者更好的贴合至一起。然而,现有贴合机的结构不够合理,给作业人员的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在贴合完成后,作业人员从下模上取下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下模的加热模块还存在烫伤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安全性更高的贴合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安全性更高的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顶板、连接于上模顶板上的上模升降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上模顶板的下端的两个以上的纵向的直线导柱、位于上模顶板下方的升降连接板、固定设置于升降连接板下端的加热模块及固定设置于加热模块下端的上模板,所述上模升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下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升降连接板连接,每根所述直线导柱上均套设有直线轴承,所述升降连接板与所述直线轴承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包括连接于所述直线导柱下端的下模底板、设置于下模底板上端面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设置于下模底板上的下模伸缩驱动气缸、通过滑块设置于直线导轨上方的下支撑板及设置于下支撑板上端的下模板,两条所述直线导轨上的滑块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下模伸缩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动作方向与所述直线导轨相互平行,所述下模伸缩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滑块上端的支撑块、固定连接于支撑块上端的至少四个纵向的导向柱及套设于每根导向柱上的缓冲弹簧,所述下支撑板对应于这些导向柱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下支撑板通过这些安装通孔与这些导向柱活动配合,导向柱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垫板,所述缓冲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顶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和所述下支撑板的下端面。所述下模底板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直立的限位支撑柱,限位支撑柱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直径小于限位支撑柱的直立的导柱,限位支撑柱及导柱位于所述下支撑板的正下方,所述下支撑板对应于导柱设置有导向通孔,该导向通孔的孔径小于限位支撑柱的直径。所述上模顶板的前后两个侧面均连接有安装条,安装条连接有向下延伸的PVC透明围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结构更加合理,将加热模块设置于上模,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被烫伤。同时,下模在放置及拿取补强钢片及电路板时伸出,更便于放置及拿取补强钢片及电路板,给作业人员带来诸多便利。通过设置PVC透明围板进一步有效避免员工作业时被烫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_下模底板;2_直线导轨;3_滑块;4_支撑块;5_连接件;6_下模伸缩驱动气缸;7_限位支撑柱;8_缓冲弹簧;9_导向柱;10_下支撑板;11_下模板;12_直线导柱;13_上模顶板;14_上模升降驱动气缸;15_直线轴承;16_连接法兰;17_升降连接板;18-加热模块;19_上模板;20-PCB板;21_导柱安装座;22_安装条;23_位置锁紧片;24_定位凸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顶板13、连接于上模顶板13上的上模升降驱动气缸14、固定连接于上模顶板13的下端的两个以上的纵向的直线导柱12、位于上模顶板13下方的升降连接板17、固定设置于升降连接板17下端的加热模块18及固定设置于加热模块18下端的上模板19,上模升降驱动气缸14的活塞杆向下通过连接法兰16与升降连接板17连接,每根直线导柱12上均套设有直线轴承15,升降连接板17与直线轴承15固定连接。加热模块18设置于上模,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被烫伤。如图1、图3所示,下模包括通过导柱安装座21连接于直线导柱12下端的下模底板1、设置于下模底板I上端面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2、设置于下模底板I上的下模伸缩驱动气缸6、通过滑块3设置于直线导轨2上方的下支撑板10及设置于下支撑板10上端的下模板11,两条直线导轨2上的滑块3通过连接件5连接,下模伸缩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的动作方向与直线导轨2相互平行,下模伸缩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与连接件5固定连接。在放置及拿取补强钢板及电路板时,下模在下模伸缩驱动气缸6的驱动下伸出,更便于放置及拿取补强钢板及电路板,给作业人员带来诸多便利。下模板11上还设置有位置锁紧片23,用于锁紧补强钢片定位治具。下模板11上还设置有定位凸柱24,用于与上模板19设置的定位凹孔配合检验合模精度。参见图1、图3,下支撑板10与滑块3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包括连接于滑块3上端的支撑块4、固定连接于支撑块4上端的至少四个纵向的导向柱9及套设于每根导向柱9上的缓冲弹簧8,下支撑板10对应于这些导向柱9设置有安装通孔,下支撑板10通过这些安装通孔与这些导向柱9活动配合,导向柱9于下支撑板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垫板,缓冲弹簧8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顶支撑块4的上端面和下支撑板10的下端面。下模底板I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直立的限位支撑柱7,限位支撑柱7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直径小于限位支撑柱7的直立的导柱,限位支撑柱7及导柱位于下支撑板10的正下方,下支撑板10对应于导柱设置有导向通孔,该导向通孔的孔径小于限位支撑柱7的直径。如图3所示,上模顶板13的前后两个侧面均连接有安装条22,安装条22连接有向下延伸的PVC透明围板。PVC透明围板能进一步有效避免员工作业时被烫伤。工作时,先由加热模块18对上模板19进行加热,后在下模板11上放置PCB板20,在通过补强钢片定位治具将补强钢片放置于PCB板20的上方,合模,将补强钢片与PCB板20压紧贴合至一起,开模,取下补强钢片定位治具,一次操作完毕。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顶板、连接于上模顶板上的上模升降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上模顶板的下端的两个以上的纵向的直线导柱、位于上模顶板下方的升降连接板、固定设置于升降连接板下端的加热模块及固定设置于加热模块下端的上模板,所述上模升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下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升降连接板连接,每根所述直线导柱上均套设有直线轴承,所述升降连接板与所述直线轴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连接于所述直线导柱下端的下模底板、设置于下模底板上端面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设置于下模底板上的下模伸缩驱动气缸、通过滑块设置于直线导轨上方的下支撑板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自动钢片补强板贴合机,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顶板、连接于上模顶板上的上模升降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上模顶板的下端的两个以上的纵向的直线导柱、位于上模顶板下方的升降连接板、固定设置于升降连接板下端的加热模块及固定设置于加热模块下端的上模板,所述上模升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下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升降连接板连接,每根所述直线导柱上均套设有直线轴承,所述升降连接板与所述直线轴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廖玉红吴建国于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思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