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203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纺布(1)具备利用热熔接部(3)将长纤维(2)固定而得的纤维聚集体(11)。无纺布(1)具备仅一端部(20a)利用热熔接部(3)进行固定、另一端部侧成为自由端部(20b)的起毛纤维(20)。无纺布(1)中,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20)包含自由端部(20b)的高度低于起毛纤维(20)中的最高位置(20c)的高度的低起毛纤维(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长纤维的无纺布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出于抗断强度高且加工适合性优异、而且较 为经济的理由,大多使用的是纺粘型无纺布。但是,纺粘型无纺布从其制造法方面考虑,总 体来说松软感等不足,难以提高肌肤触感。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立起样无纺布,其是将经拉伸的连续长纤维无纺 布以其厚度方向的中间部为界线进行剥离分离,从而在一个面上,由纤维接合部剥离出的 纤维、呈环状伸长的纤维等混合存在的立起样无纺布。 本申请人之前提出过一种无纺布,其具备长纤维的一部分断裂,仅一端部利用热 熔接部进行固定,而另一端部侧的自由端部变粗的纤维(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028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2-924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立起样无纺布来说,从制造法方面考虑,可以认为呈 环状伸长的纤维等大量混合存在,因此若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则其环状的纤维 会挂于肌肤,而降低使用感。另外,专利文献1中,对于构成纤维的顶端部的高度、形状,没 有任何记载。 若利用专利文献2所述的无纺布,则环状的纤维少,不易挂于肌肤,而使肌肤触感 提高。另外,虽然抗断强度高,但总体来说具有松软感,肌肤触感提高。但是,存在希望进一 步提高肌肤触感的需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纺布,其具备利用热熔接部将长纤维固定而得的纤维聚集体。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无纺布具备起毛纤维,所述起毛纤维是上述长纤维的一部分断裂、且 仅一端部利用上述热熔接部进行固定而另一端部侧成为自由端部的纤维,上述起毛纤维包 含具有卷缩性、且上述自由端部的高度低于该起毛纤维中的最高位置的高度的低起毛纤 维。【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起毛纤维的自由端部的高度、及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中的 最高位置的高度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3是穿过图1所示的无纺布所具有的多个热熔接部的大致平行于Y方向的线上 的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无纺布所具有的自由端部变粗的纤维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测定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顶端纤维径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测定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起毛的纤维的根数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适合用于制造图1所示的无纺布的装置所具备的预加工部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适合用于制造图1所示的无纺布的装置所具备的起毛加工部的示意 图。 图9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使用形态的例子加以说明的图,是表示将内裤型 一次性尿布展开而使其伸长的状态的展开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X1-X1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具备利用热熔接部3将长纤维2固定而得的纤 维聚集体11,所述无纺布1具备起毛纤维20 (以下,也称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20),所 述起毛纤维20是长纤维2的一部分断裂、且仅一端部20a利用热熔接部3进行固定而另一 端部侧成为自由端部20b的纤维。而且该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20包含:自由端部20b 的高度低于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20中的最高位置20c的高度的低起毛纤维21。换言 之,低起毛纤维21是指,着眼于1根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20时,与该具有自由端部的 起毛纤维20的最高位置20c的高度相比,自由端部20b的高度变低的纤维。而且,无纺布 1的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20包含:自由端部20b的高度成为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 20中的最高位置20c的高度的高起毛纤维22。是低起毛纤维21亦或是高起毛纤维的辨别 基于后述的纤维径的测定法,由将随机地选出的10根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20放大至 约50倍的SEM图像,观察顶端位置的关系,比较距离折痕105的高度来进行判断。对于无 纺布1,如图1所示,将无纺布1的长边方向设为Y方向、将无纺布1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 向,从而进行以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无纺布1,根据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将沿着纤 维的取向方向的MD方向判断为长边方向(Y方向),将与其正交的CD方向判断为宽度方向 (X方向)。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长边方向(Y方向)与MD方向意味着相同的方向,宽度 方向(X方向)与CD方向意味着相同的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自由端部的高度、及具有自由端部的起毛纤维中的最高位置 的高度可以通过下述的方法来决定。 按照观察范围能以10mm宽度进行观察的方式,由无纺布1切出3张略大(CD方向 (宽度方向Y)为60~70mm、MD方向(长边方向X) 50mm左右)的观察样品。 接下来,将切出的样品按照图2所示方式固定于黑色衬纸以使其呈平坦的状态, 在穿过多个热熔接部3且沿着X方向延伸的折返线Z处进行外翻折,从而形成测定样品 104。对折时,在能够通过剖视对观察样品进行观察的位置的折线处进行折叠。接下来,用 刷毛(株式会社KOMERI制、一般刷毛No. 81230mm)轻轻地沿起毛纤维立起的方向摩擦对折 的观察折部5次,从而容易观察构成纤维的起毛。在此,刷毛按照利用刷毛的刷抚的过程中 对测定对象区域所施加的力(刷抚力)落入5~15gf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调整。刷抚力 可以使用秤进行测定,可以将其测定值作为参考进行调整。 利用株式会社Keyence制数码显微镜(型式VHX-1000)以30倍的倍率对按上述方 式翻折的观察样品104进行观察。使用数码显微镜的测定模式的垂直线模式来进行测定。 划出相对于折返线Z平行的直线时,将从相对于折返线Z平行的直线与起毛纤维20相交的 最远的位置至折返线Z的距离设为"起毛最高位置"。另外,将从折返线Z至自由端部的距 离设为自由端部的高度。 从廉价且获得良好的肌肤触感、以及加工适合性出发,无纺布1的单位面积重量 优选为5~100g/m 2,更优选为5~25g/m2。 从防止使用时的破损、以及加工适合性的观点出发,无纺布1的抗断强度的值优 选为5. 00N/50mm以上,更优选为8N/50mm以上且30N/50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无 纺布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原料无纺布10 (参照图7)的抗断强度的值从实现无纺布1的 抗断强度的目的的观点出发,优选为7N/50mm以上,更优选为10N/50mm以上且50N/50mm以 下。像这样,后述的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与其他起毛方法相比,是由原料无纺布10的抗断 强度的值的降低较少的方法。无纺布1和原料无纺布10的抗断强度优选在X方向(CD方 向)上满足上述范围。无纺布1与原料无纺布10的抗断强度之比(无纺布1的抗断强度/ 原料无纺布10的抗断强度)为〇. 5以上,优选为0. 7以上,而且为1. 0以下,更具体来说, 优选为0. 5以上且1. 0以下,更优选为0. 7以上且1. 0以下。抗断强度用以下的方法测定。 〔抗断强度的测定法〕 在22°C65%RH环境下,从无纺布1或原料无纺布10,切出X方向(宽度方向) 为200mm、Y方向(长边方向)为50mm的尺寸的长方形形状的测定片。将该切出的长方形 形状的测定片作为测定样品。将该测定样品以使X方向成为拉伸方向的方式安装于拉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纺布,其具备利用热熔接部将长纤维固定而得的纤维聚集体,其中,所述无纺布具备起毛纤维,所述起毛纤维是所述长纤维的一部分断裂,且仅一端部利用所述热熔接部进行固定而另一端部侧成为自由端部的纤维,所述起毛纤维具有卷缩性,且包含所述自由端部的高度低于该起毛纤维中的最高位置的高度的低起毛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玲子种市祥一衣笠由彦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