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可怀专利>正文

摩托车外置式倒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104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外置式倒挡器。所述壳体连接盖板,换挡座连接在壳体上,换挡轴的一端支撑于换挡座,用于锁定换挡位置的装置与换挡轴接触,旋转拨叉于换挡座内周向固定连接在换挡轴上,旋转拨叉与移动拨叉连接,移动拨叉空套在拨叉轴上,其叉头与同步环连接,同步环与花键套上的传动齿常啮合,齿轮套和倒挡齿轮分别于传动齿两旁套在花键套上,花键套的一端经齿轮套通过轴承支撑于壳体,齿轮套的一端外伸出壳体,花键套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撑于盖板,倒挡齿轮通过传动齿轮组与齿轮套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装配在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上,具有在行驶时的任何挡位下完成前进挡与倒挡相互转换的特点,而且性能可靠。(*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倒挡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三、四轮摩托车的外置式倒挡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三、四轮摩托车使用的倒挡装置,普遍采用在发动机变速器副轴上安装主动齿轮,在倒档装置的输出轴上安装一个前进挡从动锥齿轮、一个倒挡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齿轮对置啮合,其输出轴与变速器副轴垂直,通过移动输出轴上的连接套与前进挡从动锥齿轮或倒挡从动锥齿轮连接,使输出轴转动的方向形成顺转或者逆转,从而实现前进挡或倒挡的转换。如中国专利ZL01227818.1、ZL98201747.2都公开了以上述基本结构传递动力的倒挡装置,这类结构虽然能够实现摩托车倒挡行驶,但是它结构复杂,动力输出需经过改变方向后才能传递到链轮,变向产生的扭矩使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而且在需要倒挡时,必须使摩托车处于一挡或空挡时、甚至停车后才能完成倒挡的转换。中国专利ZL01247356.1还公开了一种在发动机输出轴端键连接一个主动花键轴,主动花键轴上键连接一个拨叉机构,通过拨叉机构与主动花键轴上滑动配合的圆锥齿轮键或键槽配合,两圆锥齿轮通过一与其相交的圆锥齿轮过渡,实现倒档转换。这种结构动力经相交的圆锥齿轮传递,动力损耗较大,尤其是拨叉机构与圆锥齿轮采用键或键槽配合,必须在停车状态下才能进行倒档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外置式倒挡器,它与摩托车发动机的输出轴周向固定连接,能在三、四轮摩托车行使时的任何挡位完成前进挡和倒挡的相互转换,并且性能可靠。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壳体连接盖板,拨叉轴支撑于壳体和盖板,移动拨叉空套在拨叉轴上,移动拨叉的叉头与同步环连接,其特征在于同步环的内齿与花键套上的传动齿常啮合,齿轮套和倒挡齿轮分别于传动齿两旁套在花键套上,花键套的一端经齿轮套通过轴承支撑于壳体,齿轮套的一端外伸出壳体,花键套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撑于盖板,倒挡齿轮通过传动齿轮组与齿轮套相连;换挡座连接在壳体上,换挡轴的一端支撑于换挡座,一个用于锁定换挡位置的装置与换挡轴接触,旋转拨叉于换挡座内周向固定连接在换挡轴上,旋转拨叉与移动拨叉连接。齿轮套和倒挡齿轮均为双联齿轮,它们的结合齿与花键套的传动齿相邻。传动齿轮组为啮合的两个齿轮,其中一个齿轮与倒挡齿轮啮合,另一个齿轮与齿轮套啮合。换挡凸轮轴为凸轮轴,其凸轮与用于锁定换挡位置的装置接触。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盖板与壳体连接,拨叉轴支撑于壳体和盖板且位于壳体腔内,拨叉轴上空套有移动拨叉,移动拨叉的叉尾与旋转拨叉连接,旋转拨叉于换挡座内周向固定连接在凸轮轴上,换挡凸轮轴的一端支撑于换挡座,换挡座连接在壳体上,凸轮轴的凸轮与用于锁定换挡位置的装置接触,操纵换挡凸轮轴,就能通过旋转拨叉拨动移动拨叉,使移动拨叉在拨叉轴上移动位置,并且换挡凸轮轴被用于锁定换挡位置的装置锁定。移动拨叉的叉头与同步环连接,同步环与花键套的传动齿啮合,倒挡齿轮和齿轮套分别于传动齿两旁空套在花键套上,移动拨叉带动同步环移动,使同步环的内齿与花键套的传动齿和齿轮套的结合齿啮合,这样就能使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通过花键套的传动齿、同步环传递给齿轮套,使齿轮套绕轴作同轴心同向旋转输出动力,其余齿轮空转,摩托车为前进挡行驶。当移动拨叉带动同步环与花键套的传动齿和倒挡齿轮的结合齿啮合后,动力通过花键套的传动齿、同步环传递给倒挡齿轮,再通过传动齿轮组传递给齿轮套,使齿轮套绕轴作同轴心逆向旋转输出动力,摩托车为倒挡行驶。由于花键套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周向固定连接,输出轴、花键套始终向固定的方向旋转,动力输出旋向的转换通过同步环、倒挡齿轮、传动齿轮组及齿轮套形成,齿轮套转动输出动力时始终与发动机输出轴为同一轴心,而且全部在平行轴间传递动力和转速,力的损耗小,动力传递稳定可靠,所以能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何挡位完成前进挡与倒挡的相互转换。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不需对发动机结构和外形做任何改进就能安装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摩托车发动机,实施范围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盖板11通过螺栓连接在壳体1侧端,换挡座22通过螺栓连接在壳体1上端,换挡座22上螺纹连接有一个出气嘴23。换挡凸轮轴21的一端支撑于换挡座22,其凸轮与用于锁定换挡位置的装置24接触,该用于锁定换挡位置的装置24由定位球头、弹簧、调节螺钉和护套构成,其定位球头紧紧抵住凸轮用以定位。旋转拨叉20于换挡座22内周向固定连接在凸轮轴21上,旋转拨叉20的叉头插在移动拨叉17叉尾的凹槽中,移动拨叉17空套在拨叉轴18上,拨叉轴18支撑于壳体1和盖板11且位于壳体腔内。移动拨叉17的叉头与同步环12连接,同步环12的内齿与花键套16中段圆周上制有的传动齿常啮合,齿轮套4和倒挡齿轮13分别于传动齿两旁套在花键套16上,齿轮套4和倒挡齿轮13均为双联齿轮,它们的结合齿与花键套的传动齿相邻。花键套16的动力输出端的端口用盖封封口,该端经齿轮套4通过轴承2支撑于壳体1,壳体1与齿轮套4之间设有油封3,齿轮套4的动力输出端外伸出壳体1,该端的端口用盖封6封口,用以防止机油漏出,该端与链轮5花键连接。花键套16的动力输入端经轴承14支撑于盖板11,盖板11与花键套16之间设有油封15,花键套16用以花键连接发动机的输出轴。倒挡齿轮13通过传动齿轮组与齿轮套4相连,该传动齿轮组为啮合的两个齿轮,其中一个齿轮9与倒挡齿轮13啮合,另一个齿轮8与齿轮套4啮合,两个齿轮8、9的轴的两端经滑动轴承7支撑在壳体1和盖板11上。壳体1的下端设有放油螺钉10,壳体1上还设有油镜(未示出)。将本倒挡器的花键套16花键连接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并将倒挡器用螺栓固定在发动机上,使动力输出端的齿轮套4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为同一轴心,保证动力输出的稳定性。需要三、四轮摩托车向前行驶时,通过操纵换挡操纵装置转动换挡凸轮轴21使旋转拨叉20拨动移动拨叉17在拨叉轴18上移动,同时带动同步环12向齿轮套4方向移动,同步环12与花键套16的传动齿和齿轮套4的结合齿啮合。发动机的输出轴输出的动力通过花键套16、同步环12传递给齿轮套4,齿轮套4绕花键套16作同向旋转,其余齿轮空转,摩托车为前进挡行驶。需要倒挡行驶时,逆向转动换挡凸轮轴21使旋转拨叉20拨动移动拨叉17在拨叉轴18上移动,同时带动同步环12向倒挡齿轮13方向移动,同步环12与花键套16的传动齿和倒挡齿轮13的结合齿啮合。发动机的输出轴输出的动力通过花键套16、同步环12传递给倒挡齿轮13,倒挡齿轮13通过齿轮9、8将动力传递给齿轮套4,使齿轮套4绕花键套16作反向旋转,摩托车为倒挡行驶。这种前进挡与倒挡的相互转换,摩托车在行驶状态中能顺利完成。本技术倒挡器在沙滩车上作试验,沙滩车在0~40公里的时速行驶状态下,不需要减速、停车或进入空挡,均能顺利完成前进挡与倒挡的相互转换。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外置式倒挡器,所述壳体(1)连接盖板(11),拨叉轴(18)支撑于壳体(1)和盖板(11),移动拨叉(17)空套在拨叉轴(18)上,移动拨叉(17)的叉头与同步环(12)连接,其特征在于同步环(12)的内齿与花键套(16)上的传动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外置式倒挡器,所述壳体(1)连接盖板(11),拨叉轴(18)支撑于壳体(1)和盖板(11),移动拨叉(17)空套在拨叉轴(18)上,移动拨叉(17)的叉头与同步环(12)连接,其特征在于:同步环(12)的内齿与花键套(16)上的传动齿常啮合,齿轮套(4)和倒挡齿轮(13)分别于传动齿两旁套在花键套(16)上,花键套(16)的一端经齿轮套(4)通过轴承(2)支撑于壳体(1),齿轮套(4)的一端外伸出壳体(1),花键套(1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14)支撑于盖板(11),倒挡齿轮(13)通过传动齿轮组与齿轮套(4)相连;换挡座(22)连接在壳体(1)上,换挡轴(21)的一端支撑于换挡座(22),一个用于锁定换挡位置的装置(24)与换挡轴(21)接触,旋转拨叉(20)于换挡座(22)内周向固定连接在换挡轴(21)上,旋转拨叉(20)与移动拨叉(1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可怀
申请(专利权)人:胡可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